生了二胎后,老大却患上抽动症?这其中的原因,每个做父母的都要学习。
中医认为,抽动症的根源和孩子的性格有关,孩子性格的养成和家庭环境有关。
很多家庭有了老二之后,父母往往疏忽对老大心理安慰,尽管已经做了提前的沟通,但对于突然降临的弟弟妹妹,老大会暂时不知所措。
全家围着老二转,老大备受冷落,只能通过捣乱,哭闹,发脾气找存在感。时间久了就会导致抽动症的发生。

一个8岁的小男孩,妈妈反馈孩子两年前突然变得脾气暴躁,爱哭、爱生气。一年前,孩子出现了频繁眨眼、咧嘴的动作,近期症状加重。
询问得知,两年期家里添了小弟弟,全家人的重心都放在老二身上。
肝主情志,这样的家庭氛围导致孩子情绪不好,造成肝气郁结,气郁就会化火,火极生风,导致肝风内动,肝风循经而上,症状就表现为眨眼、皱眉、咧嘴、耸鼻等。

所以我们治疗时,需要疏肝解郁,让孩子把郁结的肝气“撒”出来。
这还不够,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父母首先要做出改变,多关心老大,多拥抱,多表扬。
开方:栀子、菊花、牡丹皮、柴胡、薄荷、青橘叶、白芍、钩藤、蝉蜕、蜈蚣、琥珀、茯苓。
孩子在用药两周后,眨眼的症状明显好转,最重要的是情绪开朗了很多。两个月后,痊愈停药。

什么道理呢?
针对这类孩子,我们不仅要理顺孩子的身体气机,清除旺盛的肝火,还要照顾孩子的情绪,使肝气条达,这样一来,引发抽动的“肝风”无处遁形,那孩子抽动症自然就好了。
方解:
栀子+菊花+丹皮清除内火;
柴胡+薄荷+青橘叶疏肝解郁;
白芍+钩藤+蝉蜕+蜈蚣平肝熄风;
琥珀+茯苓宁心安神;
瓜蒌子+炒枳实通便导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