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迷信!“端午三不空,财富向家冲”,究竟哪“3处”不能空?

养护科普小陈 2024-06-09 09:04:24

2023年赛龙舟时,一声比一声高的呐喊仿佛还在我们耳边,不知不觉中,青龙年的端午节小长假马上就要开始了。

为今年的端午节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呢?今年的端午你又打算吃什么馅的粽子呢?

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听过这句谚语:“端午三不空,财富向家冲”。有的人可能听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讲过,有的可能不太了解这个习俗。

但是,你知道这句俗语的具体内容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一辈的这一“端午讲究”。

一、一些传统美好习俗的背后

除了端午节之外,我们其他传统节日背后的每一个传统习俗,都包含了老祖宗们各色各样的智慧、都蕴含了老百姓们不一样的美好期盼。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和传统习俗的讲究背后,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写照。

我们在端午节会赛龙舟,这一习俗的背后,是因为老百姓们想用划龙舟的声响吓走那些想要吃食屈原身体的鱼虾,尽可能的想让这一为国投江的伟大人物可以更加清静。

端午赛龙舟,赛的不仅仅是健儿们奋力拼搏的永争第一的精神。

更是一种对先辈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和时刻谨记心中之感。

我们会在重阳节登高望远。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注重团结、讲究家和万事兴。

我们国家一直都将“家”文化传承保持,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即使我们身在异乡,我们的心始终是在一起的。

登高望远,看的不仅是远处的风景。

更是希望可以站在更高处,遥望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见面的亲朋好友,将自己的思念和挂想遥遥寄之。

我们会在清明节扫墓踏青,吃冷食。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自古就将“孝道”刻在了骨子里。即使亲人已逝,我们也会用特别的方式将我们的悼念之情表达。

而且,因为清明节所处的季节是春天。在春天,世间万物都刚刚告别了冬季的严寒,生命逐渐开始回暖。

在清明节前后,我们的身体会感受到更加让人舒适的温度,我们的眼睛会看到更多的美好景色。这对于出门游玩踏青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再比如,我们会在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不仅是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最好看,更是因为我们想借这一美好佳节来实现家人的团团圆圆。

我们也会在春节放鞭炮、吃丰盛的年食、访问亲朋好友。

老百姓忙忙碌碌了一整年,到年终之时,是应该用喜庆的氛围和好吃的食物犒劳犒劳自己。

因为我们可能已经与自己的一些好朋友很久没见了,趁着新年来临,我们要为他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所以我们中国各色各样的传统节日以及各色各样的传统美好习俗,都是我们博大精深历史文化的产物。

他们的背后都蕴含着不一样的精彩故事和不一样的美好心愿。

二、“端午三不空”哪里不能空

“端午三不空,财富向家冲”,家有老人的可能更注意这些细节,那么究竟是哪三不空呢?

1.大门不能空

大门不能空主要指的是要在门口悬挂艾叶或菖蒲。艾叶和菖蒲是我们大部分老百姓在田间地头都能找到的一种植物。它俩多多少少都具有一定药用价值。

每逢端午来临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么将艾叶或菖蒲悬挂在门上要么将艾叶或菖蒲摆放在门前。这是人们端午心照不宣的一个习俗传统。

2.饭桌不能空

除了门口不能空,端午节时,人们的饭桌上也不能空。这一点我们都深有体会。

每一个端午节,我们餐桌上饭菜都是异常丰盛。

端午节这天,在饭桌上,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能看到的是粽子和五黄。

当然也少不了爸爸妈妈的一些其他拿手好菜。至于喝的,因为有大人也有小孩,所以除了五黄中的雄黄酒之外,还有其它各种各样适合大朋友和小朋友的酒水饮料。

3.身上也不能空

门口和饭桌上都不空了以后,我们的身上也不能空。端午节前后,人们常常会编织好各色各样的五彩绳悬挂于手腕之上或者在身上佩戴好香包,以期可以为自己带来好的运气、驱除霉运。

这是端午三不空的具体说法。

然而,讲究端午三不空真的是一种迷信吗?做好这三处不空又真的可以“财富向家冲”吗?

三、“三不空”并非只是迷信

其实,讲究端午节“三不空”并非只是老一代人的迷信。

它的背后,是我们先辈对大自然更深层次的了解以及利用,同时也深刻体现了人们对传统节日和节气的对应利用。

因为在端午节期间,我们往往都是将要迎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所以这段时间往往也是各种传染病高发的时候。

同时,端午节前后也是蚊虫最为肆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蚊子可谓是“又多又猛”咬的人们是防不胜防。

而艾叶和菖蒲,作为具有特殊香味的草本植物,在防蚊虫方面是具有很好的效果的。

而且,艾叶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还能起到杀菌、净化空气的作用。这无疑可以提高人们生活环境中的卫生水平。

在医学和技术都不甚发达的古代,由于蚊虫叮咬带来的疾病,对于那时候的人们来说,有的时候真的可以带来一场灭顶之灾。

所以,才会有了“端午三不空”之一的门口不能空的说法。虽然古人的技术可能不足以支撑他们治疗好疟疾等卫生疾病,但他们完全可以通过预防来减少这类传染病的发生。

端午讲究饭桌上不能空,也包含着一些更深层次的道理。每到端午节,总会成为一个大大小小的团圆节。

这一天,不管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还是在外奔波的游子,都会赶回家中实现团聚。

所以,家里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总是会准备好一桌好吃的、好喝的。

一方面是因为这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更重要的还是担心孩子们在外吃不好,这是家中长辈最直接的、最温暖的关心。

“饭桌不能空”更不能说是一种封建“坏迷信”。对于古人的物质生活我们多多少少也是了解的,那时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物质匮乏,尤其是对老百姓来说。

所以,才会每到一个节日都会借助饭桌隆重的庆祝。这是古人对自己过去辛勤劳动的肯定以及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他们有的人是为了想要把日子过的更好,有的人是因为对以后的美好怀揣着希望。

除此之外,身上佩戴五彩绳和香包也是由于这样做对人们的健康有好处。

上面我们也说过了,香包中装的一般都是艾叶等能够驱蚊驱虫、杀菌提神的植物。

因此端午节配戴香包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保佑人们健健康康、好运连连的。

虽然我们现在的新生儿基本上是生一个活一个,但在古代,这可以说是一种奢望。

古时候的人可能一家就会生上七八个,但真正可以长大成人的其实寥寥,才会有“端午三不空”之一的身上不能空。

父母长辈们希望可以通过系五彩绳、配戴香包等来更好的保佑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顺顺利利的长大。

“端午三不空”之后,既能吃好喝好,又能让生活的环境更好。又何愁不会运气更佳、“财富向家冲”呢?

四、“迷信”不一定是一个贬义词

中国还有很多其他习俗,例如最常见的求签、拜佛、供菩萨等等。

对于信奉并遵守各类“迷信”行为的人来说,尤其是在中国,有些“迷信”,在很多时候都不是一个贬义词。

当自己的生活好似进入了无路可走的困境之时,当眼前的困局无法破解之时,“迷信”就成了很多中国老百姓内心的一种精神力量和信仰支撑。

更多的时间里,它或许可以被看作一种精神力量和聪明智慧的体现,是有积极意义的,背后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就拿端午节的这三不空来说,“端午三不空”是古人“防患于未然,寄托希望”的一种表现,这不是“迷信”。

2024年的端午节就要来了,类似于“端午三不空”这样的一些健康美好的传统习俗,还是需要我们去遵循传承的。

毕竟,它们除了可以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得意继承之外,还是可以实实在在为我们带来好处的。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来了,你的“三不空”已经准备好了吗?

除了“端午三不空”,你的家乡还有哪些关于端午的习俗呢?点击下方关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哦。

参考来源:

小谈食刻美食 2023.06.17——《“端午三不空,财福向家冲”,6月22日端午,3不空指啥?答案来了》

洪洋美食日记 2024.05.21——《6月10日端午节,老人言:“端午3不空,财富向家冲”,老传统别丢》

1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