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晚年时享受什么待遇

咦哟观察 2023-02-19 09:17:27

沉淀时光,雕刻自己。

1976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与世长辞。

他的去世,是国家的损失,也是人民的悲痛。

众人皆知,毛泽东一生对待自己的子女的教育很严格,对待自己更严格。

但也正是这样严训的家风,让毛泽东的后人自立自强,从不利用自己的身份向国家索取什么。

那么,作为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她的晚年又是怎样度过的呢,享受的是什么待遇?

国家关照,副军职待遇

1976年9月9日,全国百姓都沉浸在悲伤之中,其中原因只因一人,就是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

在毛主席去世后,江青胡搅蛮缠,只准李敏为父亲守灵一次。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敏非常气愤,于是就选在家中客厅设灵堂守灵。

李敏她将自己父亲的遗像挂在灵堂之上,然后在下边摆放了鲜花和挽联,这些都寄托着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毛泽东去世后,李敏陷入了无尽的思念中。

她经常会和自己的朋友聊起去世的父亲,李敏说自己很羡慕那些能经常围绕在父母身边的人,但是自己不管是现在还是当初都不行,曾经想见父亲一面还要请示、报告、等待批准……现在更是天人永隔。

据她身边的人说,在那些日子中,李敏就似乎一下子变成了另一个人,她的精神状态十分脆弱,一想到曾经和毛主席的点点滴滴时,就会哭泣,精神似乎完全崩溃了。

毛主席去世七天后,李敏让友人和王桂苡和孔令华的亲友们一起去了人民大会堂,再瞻仰一下毛主席的遗容,后几天他们又去参加了毛主席的追悼会。

据王桂苡回忆道,在追悼会上全都是人们的哭声和抽泣声,在场人无一不是悲痛欲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77年的9月份,李敏和孔令华陪着经中央批准来北京治病的妈妈贺子珍,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

来到这里后,他们首先将花圈放在了毛主席的坐像下,在看到毛主席的遗容后,母女俩泪如雨下,直接在毛主席的遗体旁放声痛哭……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以李敏的特殊地位,她的生活一定很富裕也很奢华吧。

其实,这只是人们的幻想罢了,现实生活中的李敏过着比普通百姓更普通的日子。

李敏的生活越来越简单,家具全是应该“退离休”的“老古董”,饮食也很差。

在日常生活饮食上,李敏十分俭省,不愿意浪费半点粮食。

不仅如此,李敏为人处世还十分低调,几乎从不在公共场合出面,更不愿意打着父亲的旗号做事情。

李敏说:“父亲让我们老老实实工作,规规矩矩做人。这是我们家的家规,俗话说,‘父命不可违’,就算是爸爸不在了,我也要将他铭记于心。”

所以,在面对报社、电台的邀请时,李敏全都委婉拒绝,绝不肯出面参加。

她的一番作为,是她的诚实厚道的写照。

人们每当怀念毛主席的同时,也会想起这个不靠父辈的女子。

那么,她的晚年又是怎么样呢?

李敏晚年时依旧是住在原来的机关宿舍里,依然过着衣着简朴、饭食简单的生活。

对于李敏,就连中央领导同志和她曾所在的单位的领导都对她很关心。

1992年春节时,中央办公厅的主任曾庆红就曾代表江泽民主席前往李敏的家中,看望并问候李敏及其全家。

1996年8月2日,解放军总政治部领导看望了李敏,还传达了江主席、军委及总政领导对她的慰问和关心。

而中央军委之所以会对李敏如此关切,不仅仅是因为李敏的父亲是我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还因为在这一年的七一建党节时,根据江泽民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商议决定,李敏自此之后享受副军职待遇。

李敏之所以会获得如此殊荣,还是因为她是毛泽东的女儿,早年间在特殊时期受到了薄待,之后也一直没有恢复从前待遇。

加之李敏为人低调,不愿意去麻烦人民政府,最后,一家人的生活很拮据。

看着伟人的后人生活得如此悲惨,实在是不忍心,于是经李敏家人反映后,中央军委就给予了她副军职的待遇。

李敏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首先是很不愿意的,因为她谨记父亲的教导,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身份搞特殊,后来得知了这只是中央对他们的关怀,也不好推辞,最终也欣然接受了。

得到了中央的安抚后,李敏一家人的生活也渐渐变好了。

李敏的一生自强自立,晚年也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但她的前半生也算得上是跌宕起伏。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李敏的一生,看一看那位“红色千金”的灿烂一生吧!

异国他乡的童年生活

1936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来到了黄土高原稳稳地立住了脚。

初冬的黄土高原,万叶落尽,风刮起来,卷着黄土一次又一次地覆盖在千沟万壑之上。

在这个月里,毛泽东和贺子珍很高兴,他们的女儿——李敏出世了。

这个在艰苦岁月中孕育、出生的孩子,因为营养不足,又瘦又小。

当时,李敏用她一双亮亮的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和俯视她的陌生的面孔,那神态让人怜爱。

围着她,毛泽东和贺子珍都露出了笑容。

李敏出生后,毛泽东为她取名娇娇,“李敏”这个名字则是后来起的。

娇娇的到来,为毛泽东、贺子珍带来了无比的喜悦和快乐。

这一年,毛泽东四十三岁,而李敏则是他的第七个孩子。

生逢战争年代的李敏和父母朝夕相处的日子是短暂的,再加上她的父亲是毛泽东,她就不可能像别人的孩子一样,永远在父母膝下无忧无虑地成长。

李敏出生一个月后,她的母亲贺子珍就到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随后,她的父亲也要前往延安办公。

李敏出生的那一年,中国发生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毛泽东也在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发展奔波。

但是,李敏从未被父亲遗忘,只不过是她父亲毛泽东的心中盛满了太多的国家大事,只能偶尔抽空去看看她,待了一会儿就匆匆离去。

最开始,为了让李敏能平安长大,毛泽东夫妇就将她寄养在农民的家中,两岁的时候就来到了延安保育院。

在李敏两岁的时候,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父母离婚,母亲出走。

1940年,4岁的李敏来到了苏联和母亲相依为命。

在这里,她同母亲一起生活,虽然贫苦但也很满足。

后来,她们在异国他乡受到了迫害,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过着异常痛苦的生活。

对于她们的处境,毛泽东也很关心但迫于时局只能暂时搁浅。

最后经过双方多次交涉,才在1948年将其接回来。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冬天,贺子珍和李敏才从苏联回到了哈尔滨,而李敏也见到了自己阔别八年的父亲。

幸福少年,再见父亲

1949年春夏之际,贺子珍的胞妹贺怡来到了东北,见到了自己的姐姐和外甥女。

她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还是因为受毛主席嘱托,来接李敏去北京和她的父亲团聚。

在得知要见到自己的父亲时,李敏就先给父亲写了一封信,随后她们就启程前往北京。

当时,毛泽东并未搬进中南海,而是留在了香山居住。

当他得知自己的爱女回来了,连忙从办公室走出去迎接。

李敏一见到毛泽东就知道,这一定就是阔别多年的父亲了,然后冲进了父亲的怀中,甜甜地叫了一声爸爸。

毛主席看着依偎在自己怀中的女儿,毛泽东激动地一下将李敏抱了起来,亲了又亲,享受着亲骨肉久别重逢的天伦之乐。

李敏的到来,给毛主席带来了很大的慰藉,父女俩也相处得很融洽。

后来在毛主席的教诲下,李敏不仅学会了中文,在学校时成绩也十分优秀,出落得亭亭玉立。

李敏的中学时代,都是在北京度过的。

她学习很好,又十分勤奋,经过了几年的刻苦学习,最后考上了北京的名校。

少女初长成,暗藏心上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敏有了意中人——学生时期的同学孔令华。

孔令华不仅为人忠厚,还很有才华,再加上他和李敏是多年的同学,两个人也算得上是知根知底,所以他们的相爱是纯粹的,是幸福的。

当李敏将自己心中暗藏的爱恋,跟父亲说了之后,对孔令华十分满意,不时地点头微笑。

毛主席一直都很尊重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对孩子的终身大事这一方面,主张大人不要干涉,只要孩子自己满意就行。

最后,他们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并在中南海举办了婚礼。

在席间,毛主席谈笑风生,情绪特别好,愉快地同参加婚礼的客人合影,还跟自己的女儿女婿拍了照片。

作别中南海,平凡一生

李敏结婚之后,并没有像一般人家一样住在婆家,而是跟孔令华同毛主席住在中南海。

孔令华的加入给毛主席的家庭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毛主席对于小辈的生活工作一直都很关注,经常会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提升自己。

李敏婚后一年就生了一个男孩,长辈对这个孩子都很喜爱。

在外人看来,李敏的生活应该很幸福,夫妻和睦,长辈关爱,还生下了孩子。

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快乐,还越来越痛苦。

这一切痛苦都是因为江青。

在这个家中,李敏和江青的关系一直都很僵。

最先开始,李敏是忍,后来又变成了让,最后成了躲。

但这并不是因为她生性软弱,而是为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为了自己心中惦记的人,她才如此忍气吞声。

面对江青的一次次逼迫,李敏并没有任何的反驳,只是默默承受,因为她不在乎这些。

可能,在外人看来,李敏是够幸运的了。

有那么伟大的父亲,名气伟大的母亲,门当户对的如意郎君,生活应该就像掉进了蜜罐里一样,除了甜还是甜。

但是这也不完全是事实,她的婚姻确实是很美满很幸福的,但是住在爸爸的家中,人际关系却不是好相处的。

为了顾全大局,李敏时常忍耐。

但是,正像人们常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她也终有忍不住的时候。

因为,任何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

后来,因为江青诬蔑李敏偷东西,两人就起了争执。

在此之后,她们两人就更加水火不容,后来为了爸爸的工作和身体,李敏只能含泪拜别父亲,离开这个生活多年的家。

就这样,中南海的红墙如同一条生死的界河,再想和父亲见一面就难了。

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时候,还是主席垂危之际,这一次就是天人永隔了。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沉浸在悲伤之中,茶不思饭不想,经常会陷入沉思中。

即使父亲已经离世,但李敏经常会回忆起曾经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也记得父亲的谆谆教诲,并将之牢记于心。

后来,一生平凡,不依靠父亲的名声,始终勤勤恳恳,艰苦奋斗……

晚年时,受到国家照顾的李敏获得了副军职的待遇,日子一天天地过得更好了,也算得上是圆满了。

毛主席一生都是在为祖国革命事业奋斗,一生从不搞特殊,不为自己或家族亲人谋福利。

而这一点也印刻在他后人的脑海中,铭记于心。

后来受到国家的照顾,是因为李敏值得,这是对她的肯定,也是对逝世革命前辈的一种安慰。

岁月长存,英雄千古。

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铭记前辈给予我们的谆谆教诲,做一个对国家、社会、人民有利的新时代青年。

1 阅读:1947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