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承认小米进步了,有那么难吗?

王长胜 2024-07-24 22:07:11

撰文 | 王长胜

在当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者们每一次勇敢地尝试突破,都好似在波涛汹涌、变幻莫测的大海中奋力搏击的帆船。他们不仅要在技术的迷宫里披荆斩棘,克服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还要在舆论的风暴中坚守自我,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巨大压力。今天,让我们深入探究那些创新者们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揭开这风雨背后隐藏的真相。

雷军,这位在科技领域熠熠生辉的传奇人物,他的创业征程绝非坦途。当他毅然决然地决定投身造车领域时,迎接他的并非是温暖的鼓励与殷切的期待,而是铺天盖地的质疑、无情的嘲讽,甚至是不堪入耳的谩骂。

那一句句刺耳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23位媒体人,竟有 20 人不看好;“收手吧,军儿,外边都是 XX”;“真的是自研的吗?” 然而,雷军并未在这狂风暴雨般的负面声音中迷失方向,更没有选择退缩逃避。相反,他怀揣着坚定的信念,目光坚毅地朝着心中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

其实,不只是雷军和他所领导的小米,这些年来,众多中国企业都在相似的困境中奋力挣扎,砥砺前行。

就拿比亚迪来说,曾经,它被众人诟病,被喷没有核心技术,只配生产低端的“网约车”。那段日子里,比亚迪承受着外界的轻视与误解,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但比亚迪没有屈服,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在沉默中积攒力量,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埋头钻研,他们终于成功研发出全球热效率最高的发动机,掌握了全球最顶尖的混动技术。如今,一箱油就能续航2000 公里的卓越成就,让向来以科技领先自居的美国人都不禁投来羡慕的目光。

TikTok也是如此。刚问世的时候,它被恶意指责偷取技术,遭受了诸多不公正的待遇和负面评价。但TikTok 凭借着自身世界领先的算法,迅速在短视频领域崭露头角,引领了全新的潮流。其独特的魅力和创新的模式,甚至引得 Google、Meta 等科技巨头纷纷效仿,进行像素级的模仿。

小米,曾经一度被人嘲讽为“组装厂”,这顶充满偏见的帽子让小米在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但小米并未因此而消沉,他们默默发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如今,小米已经拥有三座国内最为先进的智能工厂。在造出小米 SU7 的汽车工厂里,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穿梭,精准高效地完成着各项复杂的任务;而智能手机工厂则成功打造出了最高端轻薄的折叠屏,展现出了卓越的工艺和技术实力。

这些企业的崛起之路,无一不是布满了荆棘与坎坷。被贬低、被嘲讽、被恶意污名化,似乎成为了每一个创新者在前行道路上难以逃避的命运魔咒。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因为作为后发的创新者,他们的崛起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那些掌握着舆论话语权的既得利益者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惜通过各种手段对大众进行歪曲和洗脑,试图以此来阻碍创新者们前进的步伐。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那些钟情于苹果、特斯拉、BBA等高端品牌的人群,对比亚迪、小米等新兴品牌反而更容易持有认同和接受的态度。就以小米 SU7 为例,其车主中超过三成来自 BBA 品牌,超过 50%都是苹果用户。这部分人群通常更注重产品的先进性和品质,他们愿意为真正的创新和卓越的品质买单。也正因如此,小米手机在全球市场上,始终能够与苹果、三星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然而,在国内的舆论环境中,各种极端、情绪化的贴标签和污名化行为却屡见不鲜。比如,有人会毫无根据地指责小米只是在模仿,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有人会恶意揣测小米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只是靠低价来抢占市场。但实际上,这些歪曲和谩骂的背后,是因为小米以其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推动了整个行业商业效率的提升,从而不可避免地触动了各个行业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这种拒绝实事求是、盲目否定创新的弱者认知,在全球面临巨大变局的当下,只会让我们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从一开始的看不起,到后来的看不懂,最终发展到追不上。这样的认知模式,只会让我们被时代的车轮无情地甩在身后,越来越远。

真正的强者,是那些敢于啃硬骨头的人,是那些有勇气直面最强大对手的人。他们坚信:那些无法将我打倒的,只会让我变得更加强大。他们凭借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自我提升,用实际行动击碎了外界的歪曲、污名和偏见。

我们的国家在发展的道路上,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崛起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中国航天事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曾经,欧美国家对中国航天进行污名排斥,认为中国的航天技术落后,没有发展前景。但中国航天人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自主创新的精神,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了从载人航天到月球探测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如今,美国竟然反过来向中国讨要月壤,这无疑是对中国航天实力的一种有力认可。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同样充满波折。起初,西方对中国的新能源技术不屑一顾,认为中国无法在这个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但随着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技术上的不断突破,特别是在电池技术、储能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BBA等国际汽车巨头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来换取中国的新能源技术。

再看看媒体方面,曾经,BBC等西方媒体通过所谓的“阴间滤镜”来恶意抹黑中国。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144 小时免签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亲身来到中国,感受到了真实的中国。他们自发地成为中国的宣传使者,通过各种渠道分享在中国的美好经历。“China Travel”相关的视频播放量超过 10 亿次,有力地驳斥了那些恶意的抹黑和偏见。

我们的硬核企业也是如此。小米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三年前,小米手机在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当时,苹果和三星凭借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优势,几乎垄断了高端手机市场。小米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市场份额有限,技术研发也面临诸多挑战。

但小米没有放弃,他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和性能。通过推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如高性价比的红米系列、主打拍照功能的小米系列等,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小米成功突围,在全球手机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三年后,小米又勇敢地踏入造车领域,与特斯拉、保时捷等行业巨头展开正面竞争。这三年的造车历程,对于小米来说,就如同红军当年的四渡赤水。他们在重重困难和围追堵截中,凭借着灵活的战略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化险为夷,实现了逆天改命的关键跨越。

比如,小米提出的「人车家全生态」理念,全面展开并实现了生态引领。通过将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等产品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了无缝衔接的智能生活体验。这一创新理念不仅提升了用户的生活品质,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再比如,小米拥有的全球领先的两座智能工厂,实现了智能制造的新质生产力引领。在这些工厂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不仅为小米的产品提供了强大的生产保障,也为中国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还有,小米SU7 Ultra 征战纽北,代表中国汽车挑战全球汽车工业的性能巅峰。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小米 SU7 Ultra 凭借着出色的动力性能、精准的操控和领先的科技配置,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实力,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尊重和认可。

在这个大时代的切换已经悄然发生的时刻,硬核创新引领着时代的浪潮,属于创新型企业家的大时代已经来临。

任正非带领的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不断突破,王传福领导的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独树一帜,雷军执掌的小米在智能终端和智能汽车领域奋勇前行,汪滔创立的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称霸全球。这些工程师出身的中国企业家正屹立在全球创新的潮头,中国迎来了硬核科技的“群星闪耀时”。

从个体的创新者到企业的发展,再到国家的崛起,一路走来,我们都曾经历过被误解、被贬低的痛苦时刻。正因为如此,我们更不应该让自己陷入那种狭隘、偏见的思维模式,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

在如今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需要更多像华为、小米这样具有创新精神和拼搏勇气的企业挺身而出。对于这些硬核科技创新者们所取得的进步,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保护和包容,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中国的硬核科技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所以,我们应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支持那些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企业和企业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的舞台上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实现中国硬核科技的崛起和腾飞。只有摒弃偏见,给予创新者们应有的尊重和支持,才有机会见证中国科技的辉煌未来。

我很喜爱的清代诗人郑燮(郑板桥)的《竹石》中有这一句话:“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放在今天的科技创新领域,无缝合适。

4 阅读:504
评论列表
  • 2024-07-25 11:52

    承认它很无耻这么难么?

  • 说我王研发WiFi7 结果抓了尊派那群间谍 就是我不知情。 偷友商专利被告 还向法院申请友商专利无效 。进步在自媒体水军还是法务?

  • 存在 39
    2024-07-25 18:05

    作者收了小米公司多少钱?

  • cjh 37
    2024-07-25 09:50

    不吹会死吗

  • 2024-07-25 06:48

    抄袭越来越精准!越来越不要脸而已!开始偷偷摸摸,做大做强就毫不掩饰的剽窃!字研部升级!法务先锋开路所向披靡!

  • 2024-07-25 06:47

    不是每个人都想做狗的

  • 2024-07-26 08:13

    确实进步了,学会偷了

  • 2024-07-25 07:32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写得很客观,实事求是,这是做为媒体人难得的素养,特别实在当今网络写手水平鱼目混珠、参差不齐的环境里,显得尤为突出。为作者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壹號策划-唐敬荣 回复:
    你想多了。
    凌云嵯峨 回复: 壹號策划-唐敬荣
    没有你作的多,舔得多。你的评论皆如此。
  • 2024-07-26 06:55

    吹牛更厉害?

  • 2024-07-26 10:07

    39公里趴窝高速的小米汽车,雷军吹牛是进步了,不得不承认!

  • 2024-07-26 08:10

    口碑是要自己努力挣,而不是靠别人给… 说实话, 小米确实很成功(赚钱),但总感觉缺了些灵魂和骨气, 小米要自醒,而不是抱怨

  • 2024-07-26 18:07

    以前垃圾,现在更垃圾

  • 2024-07-26 18:14

    我她妈要承认一个偷hw技术孝敬美国公司的垃圾进步的确难,因为我还有良知

  • 2024-07-26 11:48

    有一种不回应叫不屑于去回应,还有一种不回应叫心虚

  • 2024-07-26 18:11

    承认小米养了很多自媒体,天天吹牛逼很难么[呲牙笑]

  • 2024-07-28 05:26

    本文作者只是比较客观的分析了小米的成长历程,说了下真话。生产新能源汽车,那家不是靠产品供应链。几千上万个汽车产品组件,不可能自己生产。华为手机也是交给别人代工的,小米也是。为什么不能在竞争中成长,共存共荣呢。本人看来,有些人真是坏蛋,胡说八道呢。

  • 2024-07-27 21:04

    目前苹果小米ov手机处理器性能最强,配置高,领先几代,有世界公认的世界品牌摄像头,小米照相还有莱卡,5G,折叠超耐用,已无敌,良心不贵

  • VCc 2
    2024-07-26 05:42

    支持小米

  • 2024-07-26 00:50

  • 2024-07-26 18:35

    小米的低价薄利营销策略砸了别家的高利润蛋糕,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如此深仇大恨,不黑你黑谁?

    任平生 回复:
    是0阅读量黑稿的那种“黑”吗[呲牙笑]
  • moon 2
    2024-07-26 16:52

    你为什么要不吃不喝关注小米,我们都把他拉黑了,小米和你生存有很大关系呀[得瑟]

  • 2024-07-29 09:36

    就是拼装的

  • 2024-07-31 05:21

    小米背后一堆外资,他越火老外挣得越多,就跟马云一样都是在帮外国人挣钱

  • lk 1
    2024-07-26 18:46

    难,真的难。

  • 2024-08-01 14:46

    做一分的事吹十分的牛搞百分的营销,这些年那家企业没有进步,人家咋就没粗粮戏那么多呢,不老老实实搞技术研发,天天开搞演讲炒噱头,还不能说了呗,天天说别人搞情怀是宗教品牌,可实际上是谁天天买水军炒情怀,一个产品发布会9成时间用来讲故事,还踩已经离职好多年的员工,去参加个奥运会开幕式,宣传的好像小米组织了这次奥运会一样,要脸吗

  • 2024-08-01 05:07

    字研方面无人能及

  • 2024-08-02 10:50

    有美犹太高通英伟达牵着玩,当然自豪!

  • 2024-08-02 09:26

    客观承认它是个小偷公司,有那么难吗

  • 2024-07-25 15:11

    关我们屁事

王长胜

简介:关注科技互联网公司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