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3月8日(儒略历2月23日),俄罗斯帝国爆发了「二月革命」,统治了这片冻土300余年的帝国在八天内土崩瓦解,作为帝国统治者的罗曼诺夫家族甚至没有任何形式的反抗,俄国便成了全世界「最自由的国家」。
没有人会想到地域辽阔、横跨亚欧大陆的巨无霸会这么快倒下,远在瑞士避难的列宁也没有想到。
毕竟一个月前,列宁还对着身在瑞士的手下们说:
“现在这种局势根本不可能爆发革命,我这种老年人看不到未来革命成功的那一天了,未来是你们的。”
然而幸福来的总是那么突然。
看着报纸上「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几个刺眼的大字,列宁的大脑被震撼、幸福、喜悦、刺激、感叹等一系列情感攻占,他很快意识到,命运给了他创造历史的机会,他必须尽快回国夺权。
其实和列宁有一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在听说沙皇俄国被资产阶级赶下台后,很多在外避难的大佬纷纷往回跑,谁都不愿意错过这个千载难逢、浑水摸鱼、趁机夺权的良机。
列宁给出的口号就是不信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们无法给俄国人民带去幸福,只有无产阶级政权才能带领人们发家致富,才能过上吃喝不愁、物资充足、没有饥荒、没有清洗、没有专制的好日子,因此必须推断它。
好嘛,在这里替俄国人民谢谢你。
于是列宁立即收拾细软,准备带着老婆孩子踏上回国之路。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回国之路既充满坎坷,又具有戏剧性。
坎坷一,国内布党小弟离心离德,阳奉阴违。
列宁回国前苏维埃主要由三个派系组成,即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由知识分子和高文化素质工人组成的孟什维克、农民群体组成的社会革命党。
按照当时的实力大小,列宁的布党属于苏维埃边缘势力,人数少、主要领导都在国外流放避难,因此没啥话语权。
而孟党则是苏维埃内部的老大哥,人数众多、还都是高阶人才,因此控制着苏维埃的话事权。
在理念上,孟党和社党都主张在落后的俄国先引进西方制度,跟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脚步,共同建设俄国,等到条件成熟了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这就形成了布党一挑二的局面,列宁心里很苦。
然而这还不是让列宁感到最苦的,最让他崩溃的是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等布党分量极重的领导人也赞同孟、社两党的理念,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甚至给列宁谏言,让布、孟两个冤家重新合并。
此时的列宁还在瑞士,今天的咖啡让他感觉格外苦,内心烦躁又担忧的他立刻给国内的小弟们写信,坚持布党「不结盟,武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主张。
他还专门写了篇文章,要求加米涅夫发表在自家报刊《真理报》上。
但加米涅夫深刻领悟了“君在外,将可不受命”的道理,把列宁怒喷临时政府、批评孟、社两党的内容全删了。
等列宁拿到第二天的报纸后,怒火中烧,咖啡也顾不得喝了,必须立刻回国。
然而,此时的国土也不是他想回就能回了。
坎坷二,多国禁止列宁入境。
身在瑞士的列宁想要回国,上下左右有很多国家挡着,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因为列宁在瑞士一直高举反战大旗,甚至公然宣称希望俄罗斯帝国战败,这对协约国成员来说就是一种二五仔行径,因此同为协约国的英法等国绝对不会允许他过境。
可瑞士和俄国中间的德、奥同盟国也并不会因为列宁喊了几句希望俄国战败就把他当自己人,毕竟战场上沙俄正跟着英法和他们血拼,而且风险极大。
至于那些雇个飞机跑路、乔装打扮用个假身份等方法也都不现实。
如果强行从协约国境内回国,怕不是刚踏上别人的地盘就会被当成“德国间谍”抓起来。
因此留给列宁的回国方案并不多,而且国内局势不等人,此时的列宁准备铤而走险。
于是,最具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欧洲战火犯、不打仗难受的德国人向列宁伸出了援助之手。
当时的德国在一战中已经陷入被动,西线和英法群殴,东线和俄国血拼,总之腹背受敌、敌众他寡、独木难支,要顶不住了。
在此危难之际,突然听到了沙皇下台的消息,德国人心想总算少了个敌人,谁知道临时政府的头非常铁,说虽然沙皇没了,但盟约还在,我们要战斗到底,继续干你丫的。
就在这时,德国人听说了列宁归国无门的消息,特别是了解了列宁「推翻临时政府,结束对外战争」的主张后,兴奋异常。
太对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啊,既然是朋友了,那就帮他回国吧。
于是德国人主动找上了列宁,说大兄弟只要你回国搞事,弄掉临时政府,结束战争,缓解我方压力,我们就帮你回去。
还说啥呢,只有感动,双方一拍即合。
列宁:德国朋友们,感谢支持。
德国:马克奉上,旅途愉快。
1917年3月27日,列宁等30人从德国边境坐上了专列,启程回国。
4月3日晚,到达俄国边境白岛车站,16日到彼得格勒的芬兰站。
在车站,布党组织了工人和士兵们来欢迎老大回归,列宁也做了简单的演说,最后他敞开大衣,一只手向前高举,摆出了经典造型,高喊无产阶级万岁。
守候在此的粉丝热泪盈眶,高喊「乌拉」来回应。
真是一幅感人的场景。
至于后面的故事,回到国内的列宁先给带有反骨的小弟们正骨,再拿下孟、社两党在苏维埃内部的话语权,最后灭掉临时政府,成功夺取了政权。
在成为苏俄扛把子后,他也兑现了对德国人许下的诺言,带领俄国退出一战,缓解了德国在战场上腹背受敌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