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想从中国换技术,但他们能提供给中国什么,自己终于认清了。最近,俄罗斯驻华大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接受中国媒体采访,呼吁中俄进一步发展科技合作。这一构想当然并非什么新鲜事,新鲜的是俄方把实话说出来了,不是呼吁建立合资企业,而是要拿能源换技术。
莫尔古洛夫大使在访谈中,列举了一些中国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的科技领域,但是却说不出来俄罗斯什么领先。随后他指出,中俄合作努力的发展壮大,给双方都提供了机遇,并特别提到了中俄经济互补的优势。
俄媒报道
不难看出,俄方似乎在推动用能源换取中国技术的构想,但外交表述比较隐晦,希望展现自己与中国科技合作中的价值。但是俄大使几乎同时提出了科技合作、能源合作这两个要点,意味着俄方终于认清了能源、农林等资源是自己最大的谈判筹码,来换取西方全面制裁之下,俄方迫切需要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
俄方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去年12月,俄总理米舒斯京与中方官员会晤时,提到了中俄涉及16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当时俄方希望跟中国建立合资公司,大力推进IT产品和芯片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当时俄政治技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尼基塔·马斯连尼科夫认为,中俄双方急需解决这个分歧:俄方希望中国人在汽车和工程等领域投资,但中国人对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俄总理米舒斯京
俄罗斯并没有继承苏联在世界上领先的工业地位,俄乌冲突受到制裁后,大量缺乏芯片等科技产品。但是俄罗斯市场并不大,对中国来说,在俄罗斯投资回报更高的是农业和能源领域。如果建立科技领域的合资企业,中国人除了出钱还得出技术,回报率却不高,还面临西方的二级制裁风险。
俄方现在也想绕开西方制裁,但力不从心。此前中石油敦促俄罗斯增加对华天然气供应,加快北极液化气2号项目。因为液化天然气(LNG)的运输更加灵活,受到管道承载量和建设速度的影响更小。按照原计划这个项目今年就该启动,但俄乌冲突后西方企业撤资,俄罗斯失去了技术支持,项目投产时间遥遥无期。俄方过去对科技发展的怠慢,现在导致了对俄罗斯经济命脉的严重负面影响。
好消息是,俄大使的表述也说明,俄罗斯在对华能源贸易很可能拿出更为充分的诚意,真正做到中俄双赢这一点,不然即使中方有意跟俄罗斯开展合作,企业也不愿意做亏本买卖。
俄大使间接承认,俄方认为能源是俄罗斯最大甚至唯一的法宝,他说“促进中俄双边经济贸易伙伴关系的主要驱动力”,就是两国之间正在成熟的能源联盟。而作为买方,作为多年来唯一全力推进中俄边贸发展的一方,中方目前实在没有太多可做的。因为在口岸、铁路、管道的建设上,此前一直是俄方的进度拖慢了合作的增长速度,现在“球在俄罗斯的半场”。
中俄第二条跨境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已经在今年1月开始商业谈判。目前这条管道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就绪,需要就天然气价格进行讨论。中俄之间的天然气合同,一般是以“10年”为起步的长期合同,并且价格不会随期货价格波动太大。2014年中俄签署30年东线管道合同后,中方一次性支付了100亿美元预付款。所以俄方现在迫切需要新管道谈判的落地,但是中方也肯定要拿到一个有力的条件。
此前中俄达成天然气交易50:50的本币结算,俄总统普京感慨称:中国伙伴历来不是一个好拿下的谈判对象。这说明在涉及到利益问题的时候,中国人的立场是非常坚定的。如果俄方已经认识到了中俄合作的最佳方式,不妨在新管道的价格和支付方式谈判上拿出诚意,最大程度实现中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