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很热闹,三天三道“勒马令”!港澳办罕见高调喊话李嘉诚,究竟发生了什么?
面对中国官方的强烈警告和美国政府的公开支持,李嘉诚骑虎难下。
关键时刻,李嘉诚二儿子李泽楷急了,赶紧让自己的盈科集团和长和集团撇清关系,生怕被这场风暴波及。
可97岁的李嘉诚却依旧沉默不语,他究竟是在谋划最后一招,还是在等待一个翻盘的机会?
李嘉诚的港口风波
李嘉诚,这个名字几十年来几乎成了财富的代名词,但这次,他惹上了不小的麻烦。
旗下的长和集团打算把一大票国际港口资产打包卖给美国的贝莱德财团。
这贝莱德可不一般,是全球最大的投资基金,手握超过11万亿美元的资产,要是真拿下这笔交易,立刻就能控制全球超过十分之一的港口,直接跻身航运界的超级玩家。
但这事可不是李家的私事,而是牵扯到中美博弈,甚至可能影响全球经济格局。
这笔交易可以追溯到今年3月,长和集团计划出售遍布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涉及199个泊位,年吞吐量高达8200万标准箱。
这些港口可都是国际贸易的命脉,一旦落入美国资本手中,后果难以预料。
交易一经曝光,瞬间引爆了舆论,毕竟这不仅仅是一笔生意,李嘉诚这次还能像过去那样全身而退吗?
美国人这次下场,可不只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他们的海洋霸权战略。
从二战后到现在,美国一直靠着掌控全球关键航道,稳坐世界霸主的宝座。
控制航线、掐住全球贸易和能源命脉,是他们惯用的手段。
如今中国崛起,美国的老大地位受到挑战,他们急需找新的制衡手段。
而李嘉诚的港口正好遍布全球关键节点,美国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这笔交易的核心不只是商业利益,而是战略布局。
长和集团手里握着的港口网络遍布23个国家,其中最敏感的莫过于巴拿马运河周边的克里斯托巴尔港和巴尔博亚港。
这条黄金水道,每年全球6%的海运货物都得从这里过,中国更是对这条大动脉高度依赖。
美国早就对巴拿马运河垂涎三尺,2023年底,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就公开喊话,说美国“有必要重新掌控巴拿马运河”。
紧接着,2024年1月,贝莱德的CEO芬克悄悄跑去香港,和李嘉诚见了面。
两件事一连起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如果这笔交易真的落地,美国不仅能在航运领域掐住中国的咽喉,还能通过这些港口加强在全球的军事存在,甚至将其变成补给基地。
到时候,中国的对外贸易、能源安全、战略物资运输都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可能面临被精准打击的风险。
所以,这不是一桩普通的商业交易,而是一场关乎全球格局的地缘政治博弈。
贝莱德的野心
贝莱德这些年频频登上国际舞台,可不是巧合。
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基金,它的触角早已深入世界经济命脉,不仅掌控着超过11万亿美元的资产,还和美国政界关系匪浅。
贝莱德的高管们常年在白宫、国会山穿梭,给美国政府提供经济、金融、甚至战略层面的建议,可以说就是华尔街与华盛顿之间的“旋转门”代表。
此前,贝莱德在乌克兰等地疯狂收购国有资产,趁着战乱低价抄底,被不少人批评是“趁火打劫”。
这次,它盯上了李嘉诚的全球港口资产,背后同样是精心谋划。
外界普遍认为,贝莱德此举是向美国政府示好,换取更大的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贝莱德的第三大股东Vanguard集团,正是中远海运的主要投资者,持股比例高达近13%。
这意味着,如果贝莱德成功收购李嘉诚的港口网络,再加上对中远海运的间接影响,它很可能通过资本运作来干预中国航运业的决策。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和中国经济的腾飞密不可分。
但如今,他却试图抽身,甚至要将关键资产拱手相让,这样的选择,无疑让外界议论纷纷。
可是,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却出人意料地开启了一场大规模撤退行动,陆续抛售在大陆和香港的核心资产,累计套现数千亿港币。
这些资金并没有停留在亚洲,而是大举流向欧美市场,尤其是英国和美国。
这一系列操作让外界颇感疑惑:为何在中国经济腾飞的黄金期选择撤资,反而把重金押注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欧美?
三天三道“勒马令”
这笔交易本身就疑点重重,总额228亿美元,账面上看着长和集团能赚190亿美元,实则暗藏猫腻。
贝莱德的出价明显偏低,按照国际专业机构的评估,这些港口的真实价值至少是资产的20倍。
更诡异的是,整笔交易中,非现金支付的比例竟高达60%。
这种操作在国际并购中极为罕见,通常只有双方关系特殊,或涉及某种隐秘目的时才会使用。
而且,像这种涉及全球重要航运枢纽的超级并购,按常理应该公开招标,吸引更多竞标者提高资产估值。
可长和集团却直接跟贝莱德“一对一”谈判,绕过竞价环节,这不禁让人怀疑背后是否有不可告人的交易。
事情一闹大,中国官方也坐不住了。
官媒连续发声,直指这笔交易触碰国家战略安全底线,措辞之严厉前所未有。
港澳办更是连续三天转发《大公报》社评,公开喊话李嘉诚要“悬崖勒马”,警告如果继续推进交易,后果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也出手了,宣布对该交易进行反垄断审查。
这一系列举动表明,中国政府不会轻易让步。
美国政府不仅没有低调处理,反而大张旗鼓地支持贝莱德的收购,甚至鼓励更多美国公司去抢夺类似的战略性资产。
这无疑是往火里浇油,把这笔交易推向更敏感的地缘政治风暴中心。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的次子李泽楷突然跳出来发表声明,强调自己和长和集团毫无关系,试图和这场风波撇清关系。
但问题是,外界并不买账。
毕竟,李氏家族的商业版图盘根错节,真能一刀切得这么干净?还是说,这只是一种自保策略?
相比之下,97岁的李嘉诚本人却始终保持沉默,既不推进交易,也不公开表态,仿佛在等待什么。
这种沉默,更像是一种被动的挣扎,如果执意推动交易,势必会面对中国官方的强硬反制,甚至可能失去在内地和香港的商业根基。
但如果叫停交易,又可能得罪美国,不仅要面临巨额违约金,还可能影响他在海外的投资布局。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这对商场上叱咤风云几十年的李嘉诚来说,恐怕是他人生中最难的一次抉择。
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参考信源
四川观察,2025-03-06 ,突发!李嘉诚拟228亿美元卖掉43个港口,包括巴拿马两港口
观察者网,2025-03-10,金钟:贝莱德收购李嘉诚港口业务,特朗普背后的三股资本势力逐步浮现……
极目新闻,2025-03-29,关于“长和拟售巴拿马港口”一事的5个认识:变卖码头无异于向对手递刀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03-29,美国务院:对中国不满长和出售巴拿马港口不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