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4日起,普利制药的股票及可转债全部停牌!
曾经的行业巨头,如今走向退市边缘,3.7万股民何去何从?
海南首富的滑铁卢:普利制药的崩盘之路
曾经的海南女首富范敏华,可以说是普利制药的灵魂人物。
她亲手将这家公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药厂,打造成中国注射剂领域的“王者”,可也是她,亲手把它推向了深渊。
辉煌与没落,全都写在了她的人生轨迹上。
范敏华出身专业科班,是南京药科大学的硕士,不是那种“半路出家”的商人。
更关键的是,她有个非常强力的“外挂”,便是她的姐夫陈保华,在当时的医药圈可是呼风唤雨的大佬级人物。
有了这层关系,加上她在浙江省医药管理局八年累积下的人脉资源,范敏华一上手就打通了销售渠道,迅速在海南这个开放前沿市场站稳了脚跟。
1992年,她正式接任普利制药总经理,那一年,正是中国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起点。
她凭着敢闯敢干的气魄和敏锐的商业直觉,带领普利制药一路狂飙。
国内市场稳了,她又把目光放到了全球市场,做出口、搞海外布局,普利制药的医保针剂产品最高时一度占据了国内市场的80%,堪称垄断级地位。
1997年,公司顺利上市,范敏华的商业帝国初现雏形。
进入新时代,普利制药更是爆发式增长:2017年营收同比增长92.07%,2018年增长52.28%,2019年也还有25.1%的增长率,这可以称得上是“别人家公司的教科书”了!
不仅如此,她还深知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于是积极和浙江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顶尖科研机构合作搞研发,推动企业创新。
公司推出的八款儿童药更是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一时间风头无两。
范敏华也顺势登上福布斯榜,身家接近百亿,成了海南的传奇女首富,光芒万丈。
可惜,天花板之后,是悬崖……
巨额投资与财务深渊
范敏华深知,医药行业拼的不只是市场,更是技术,谁掌握了核心研发能力,谁才能笑到最后。
为了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研发铁军”,她在普利制药内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力求在“技术战”中抢占先机。
全公司120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就占了近四成,堪称“科技密集型”药企典范。
每年研发投入超过2.3亿元,并保持着近20%的年增长率,实打实地在科研上下了血本。
专利数也节节攀升,手握的核心专利多达100多项,普利制药还积极牵手大咖团队,与浙江大学、国家纳米中心等顶级机构合作,参与“十四五”国家级专项项目。
一时间科技光环闪耀,业内风评颇高。
技术搞得风生水起,股市自然也不甘落后。
普利制药的股价一路高歌,从最初11.49元/股的发行价,一路飙到巅峰时的55.86元/股,市值也从最初的14.03亿元暴涨至242亿元,四年之内翻了整整16倍!
范敏华也顺势在资本市场“圈粉”无数,一时风头无两。
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为了追求更高的国际市场地位,普利制药开始大举扩张,高调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高端生产线。
看起来是在为未来铺路,实际上却是一场高风险的资本豪赌。
从2017年到2021年,普利制药先后进行三轮大规模融资:2017年募资3.5亿元,2020年定增5.4亿元,2021年又搞了8.5亿元的可转债融资,三轮下来,砸进去的总资金接近14亿元。
可是,这些看似“高大上”的投资并未换来预期的回报。
从2021年起,公司业绩开始急转直下。
2023年总营收仅为12.88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最差纪录。
原本寄予厚望的国际业务更是遭遇“滑铁卢”,营收同比大跌48.5%。
业绩不行,债务却节节攀升。
截至2024年9月,公司总债务飙升至2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55%。
到了2025年1月,公司账上资金只剩3亿元,但当月就有8亿元债务到期,无力偿还的压力,让这位昔日的药企女王,几乎陷入了“现金流断裂”的绝境。
这场豪赌,最终变成了压垮普利制药的最后一根稻草。
谎言的代价:从首富到阶下囚
眼看业绩一落千丈,账面亏空难以为继,普利制药居然选择了一条“掩耳盗铃”的老路,财务造假!
而这出“做假账”的大戏,层层设套、环环相扣,并不是一两个小会计的“粗心操作”。
先是总会计师亲自下场,动手伪造销售单据,把原本没有发生的销售业务变成“纸面繁荣”。
紧接着,公司还动用了多个财务系统,制造出多个版本的财务报表,把亏损“洗”成利润,监事会负责人对明显的数据差异装聋作哑。
而最令人震惊的是,掌控成品药销售的董事、兼任董事会秘书的高管,早就对这些“操作”心知肚明,却始终装作无事发生。
这一切的真相,终于在海南证监局的一次例行检查中被揭开。
2024年5月8日,证监会正式对普利制药立案调查。
结果令人瞠目结舌:仅2021到2022两年,虚增收入就超过10亿元!
这不是财报“出错”,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资本骗局!
2024年7月7日,证监会终于出手,对普利制药下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这份“重锤”文件正式宣告:普利制药的造假闹剧,到了清算时刻。
昔日风光无限的董事长范敏华,被罚款500万元,并被“请”出资本市场,禁入10年。
副董事长也没能幸免,罚款400万元,禁入8年,其他参与造假的高管一个也跑不掉,纷纷遭到处罚。
范敏华,这位曾登上福布斯榜的“海南女首富”,最终跌落神坛。
与此同时,普利制药的股价也像坐过山车一样坠入深渊,从最高点的55.86元/股一路跌到2.37元/股,市值灰飞烟灭,蒸发了超过200亿元!
更惨的是,约3.7万户股东成了“接盘侠”,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血汗钱打了水漂,维权无门,苦不堪言。
而最令人愤怒的是,早在风暴来临前,范敏华夫妇就已经悄悄开始套现“跑路”,抽身而退。
与此同时,一众机构投资者也迅速“跳船”,留下的是一片鸡飞狗跳的股市废墟,以及无数中小投资者的绝望与怒火。
警钟长鸣:医药行业的诚信之殇
普利制药的“塌房”,可不是个例。
近年来,医药行业接连翻车:紫鑫药业、辅仁药业,一个接一个“塌”得响亮,最终都走向退市的结局。
最轰动的当属A股史上最大财务造假案,ST康美,虚增利润数百亿,震惊市场。
这些案例都在传递一个信号:医药行业的“虚火”背后,潜藏着不小的雷。
为什么财务造假在医药行业频频上演?说到底,这个行业“烧钱”烧得太猛。
研发成本高、周期长,很多药企一投进去就是十年八载没回音。
竞争又格外激烈,大家都在抢市场、拼审批、冲估值。
在高压之下,一些企业为了“好看”的报表,为了吸引融资,不惜动起了“假账”的歪脑筋。
好在监管也不是吃素的,2025年初,创业板新规上线,对财务造假出重拳,处罚更狠、追责更快,一切都在朝着“敢造假,就别想混”的方向走。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投资者也擦亮了眼睛,对企业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
普利制药的落幕,不只是它一家企业的悲剧,更是整个行业的一记警钟。
诚信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企业能否长久的“命门”。
唯有守住底线、专注实干,才有可能穿越风浪、行稳致远。
而市场监管,也必须长出“牙齿”,真正让失信者付出代价,别让悲剧重演。
参考信源
天闻地知,2025-03-24,《两年造假超十亿!这家上市药企被强制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