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国民党顽固分子黄维为何能成为毛主席治丧委员会成员?原来他早年与毛主席和共产党也曾有过很大的渊源

有画说历史 2025-02-10 12:15:38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主席逝世,毛主席去世一个小时后,华国锋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会议结束后新华社便立即公布了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和毛主席治丧委员会成员名单。

治丧委员会成员一共有374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当时党、政、军的核心领导人,如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宋庆龄等,除了这些领导人之外,成员里还有毛主席的两个女儿李敏、李讷,侄子毛远新,毛主席最后一位贴身护士孟锦云。

除了以上这些人之外,治丧委员会里还有三个人,这三个人的名字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轰动,尤其是最后一位,时至今日仍会被人们议论,这三人就是昔日功德林里的国民党战犯杜聿明、宋希濂、黄维。

杜聿明和宋希濂能进入治丧委员会名单其实也能理解,毕竟两人在功德林期间表现很好,是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而且两人出狱后也积极向党和政府靠拢。然而黄维,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国民党顽固分子,在功德林的时候就很抵触改造,所以他就成为了最后一个被特赦的战犯,而他之所以被特赦并不是最后幡然醒悟,而是毛主席亲自下令释放的,黄维也由此成为了唯一一个由毛主席亲自下令释放的国民党将领。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国民党顽固分子不仅在毛主席逝世后成为治丧委员会成员,还能为毛主席守灵,如此就不得不让人疑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觉得可能是黄维曾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国家民族立过大功,出狱后也曾抵制住台湾方面的诱惑坚决留在大陆并为两岸统一积极奔走,而且让黄维为毛主席守灵也体现了共产党人博大的胸襟,有利于宣传和加强两岸的关系。

在故史君看来,以上这些原因一定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还有一个原因或许也是促成黄维进入毛主席治丧委员会名单的关键,这个原因就是黄维早年与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渊源。

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1918年

那一年,14岁的黄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西省第四师范学校,在那里,黄维与日后红军的一位早期领导人结识,这个人就是方志敏。

方志敏比黄维年长4岁,对这个刚入学且初次远离家乡的小学弟,方志敏像亲哥哥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两人由此结下深厚友谊。

那段时间,黄维在方志敏的影响下思想进步的很快,假如黄维那个时候能够坚定不移的跟着大哥方志敏,或许他也会成为我党非常优秀的将领。

也是从方志敏那里黄维首次了解了孙中山和他领导的广州国民政府,两人还曾约定以后一起去广州追随孙中山为中国的革命干一番事业。

1924年,已经毕业的黄维前往南昌寻找方志敏,希望能与他一同南下广州,此时的方志敏已经秘密加入共产党了,如果不是组织的要求,方志敏一定会将这个消息告诉昔日的小学弟并且积极邀请他也加入,毕竟那个时候的黄维也是一个充满热血的爱国进步青年。

然而无奈的是,方志敏不能告诉他,但是为了能帮助小学弟实现心中的理想,避免他日后误入歧途,他还是决定带着黄维去上海,因为他已经为黄维选好了一条路——报考黄埔军校,而这条路当时也是方志敏本来决定要走的路。

来到上海后,方志敏带着黄维来到黄埔军校的报考地点并顺利报了名。

当时,在上海负责黄埔军校报考事宜的是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而此时的毛主席恰好就在上海执行部里任职。

原来,就在方志敏带着黄维报考黄埔军校的同一年年初,也就是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始。

当时毛主席以共产党湖南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大会,而且在那次会议上,毛主席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时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代理文科主任、组织部秘书等职,而毛主席当时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前来报考黄埔军校的人进行面试,只有面试通过之后才能前往广州进行最终的考试。

因此,说毛主席是当时黄埔军校驻上海的“招生办主任”一点也不为过,而黄维也正是通过了毛主席的面试后最终得以考入黄埔军校的。

所以说,年轻时的黄维与共产党和毛主席曾有过很深的渊源,若按照古代礼法来算的话,黄维也可以说是毛主席的学生,如此一来,学生为老师守灵也就说得通了。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