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母亲去世后,许世友询问农村的大儿子许光:还想回部队去吗

历史有小狼 2024-08-02 04:36:41

开国上将许世友一共有七个子女,他们分别是大儿子许光,二儿子许建军,三儿子许援朝。大女儿许丽,二女儿许桑园,三女儿许华山,四女儿田小兵。其中大儿子许光系结发妻子朱锡明所生;其余六个子女系田普所生。

一、

许世友出生于穷苦农家,父亲许存仁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母亲许李氏则是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母亲一生共生了四男三女,许仕友排行老三,乳名叫三伢子,大名仕友(后毛泽东为其改为“世友”)。许世友曾说过,父母给自己起这个名字,是希望自己能多结交一些做官的朋友,改变穷苦的命运。

许世友小时候,由于营养不良,瘦得如同柴禾秆。父亲于是和母亲商量,不如把三伢子送给有钱的人家,或许有一条活路。可孩子是娘身上的肉,母亲哪里舍得?她泪流满面地将瘦三伢子紧紧地抱在怀里,怎么也不肯放手。父亲见状,也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为了活命,许世友很小就跟着母亲外出讨饭。每次讨到吃的,母亲总是放在胸口捂热,喂到三伢子的口中,自己则吃儿子剩下的一点残渣。年幼的许世友心中暗暗发誓,将来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母亲,不让母亲再经受人世间的苦难。

不久,劳苦一生的父亲得了痨病。在临终之际,老人叮嘱许世友说:“伢子,你娘为了养活你吃尽了苦呵,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娘呀……”许世友流着热泪,跪在地上对爹说:“爹,俺晓得了……”

许世友8岁那年,为了让儿子有口饭吃,母亲将他送到少林寺学艺。

8年后,16岁的许世友艺成返家。母亲见自己的三伢子长得又高又壮,不禁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许世友从少林寺归家后不久,便发生了母亲遭到村里恶霸李满仓欺负的事。许世友大怒,两拳便将李满仓送去见了阎王。母亲见许世友闯下大祸,连忙催促他快点逃走。就这样,刚回家不久的许世友,在母亲的瞭望中,离开了家乡……

1924年,许世友的家乡也闹起了革命。许世友的两个哥哥都参加了农会,和乡亲们一起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在外漂泊的许世友得知这一情况后,也返回了家乡。

见儿子平安归来,母亲十分高兴,对世友说:“三伢子,往后你就跟你大哥他们一起闹革命吧,免得娘为你放不下心。”

二、

由于武艺高强,回乡不久的许世友,便当上了乘马岗六乡农民义勇队大队长。与此同时,母亲也在十里八乡,为他的三伢子张罗亲事,为许世友物色了一个叫朱锡明的姑娘。朱锡明比世友大4岁,是村里的妇女会会员,许世友对朱锡明也很满意。1924年,两人结为伉俪。

婚后,朱锡明给许世友生了3个男孩,不幸的是,前两个孩子都夭折了,只有第三个孩子幸存了下来。这个孩子,就是许光。

1932年10月,已是红四方面军团长的许世友,接到了开拔的命令。临走前,他跪在母亲面前,朝母亲叩了三个头,转头朝着前方走去……

许世友走后,母亲和朱锡明带着许光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抓捕,只得到处东躲西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朱锡明的安全,母亲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朱锡明改嫁,免受牵连……

在母亲苦婆心的劝说下,朱锡明含泪嫁给了一位叫做夏昌文的农民。母亲则与小许光相依为命,苦度时光……

春去春又回。家门前的小洋槐长成了参天大树,母亲终于等于了许世友的消息:“许世友还活着,现在担任解放军山东军区司令员,正率部转战山东大地……”

“三伢子有出息了!”母亲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像个孩子。而许光得知父亲的消息后,也产生了去找父亲参加革命的想法。许光的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奶奶的大力支持。

1948年夏,19岁的许光历尽艰辛,终于在济南与父亲许世友团聚。许世友随后将许光送往山东军区文化速成中学学习。一年后,许光被父亲送到海军服役,成了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

三、

1952年,许世友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

当他缓缓地走进村里,只见一个憔悴的老婆婆,正背着一捆柴,艰难地朝那间熟悉的茅屋走去。

看到许世友后,老人仰起脸来,仔细地打量着许世友,终于认出了眼前这个人:“你是三伢子?”

“娘,娘!”许世友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泪如泉涌。

在许世友的坚持下,母亲随许世友一起来到了济南。每天,许世友都会亲自为母亲洗衣做饭,亲手将洗脸水端到母亲面前,他要好好地孝敬母亲!

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星期,母亲便要回家,说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她一辈子劳碌惯了,不适应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她想起了家里托邻居照料的鸡和猪,想她的菜园子,想自己的故土......

许世友理解妈妈,决定让妈妈回去。为了有人照顾年迈的妈妈,许世友决定将许光调回家乡新县工作,让许光代自己照顾奶奶。

当时的许光,已经成为新中国海军的一名海军舰艇基层指挥员,有着极为光明的前途。得知父亲想让自己回老家照顾奶奶后,虽然心里很舍不得离开部队,但想到拉扯自己长大的奶奶身边没人照顾,于是毅然同意接过回乡照顾奶奶的任务。

送母亲回家的那天,许世友拉着母亲的手,久久不愿放下。母亲抚摸着儿子的脸:“孩子,你放心地去吧,把工作搞好啊!”

许世友用力点了点头:“娘,您放心,俺还会回来看您老人家的。”说完举起右手庄重地向母亲行了一个军礼。

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许世友与母亲的永别。

母亲走后,许世友将许光调回家乡,成为河南省新县人武部的一名普通参谋。从此许光在新县一边工作,一边精心照顾奶奶。在他的精心照顾下,奶奶活到94岁,才安然离世。

母亲去世时,许世友军务在身,没能去和母亲告别。母亲去世后,他向主席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死后将自己葬在母亲墓旁,以报母恩。

毛泽东很了解自己的这员爱将,破例同意了许世友的请求。1985年,许世友逝世后,长眠在河南省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四、

母亲去世后,许世友曾问许光:“你想不想回海军?”

面对父亲的提问,许光生平第一次拒绝了父亲:“我不回去了,我决心就在新县扎根了。”

对于许光的选择,许光的二儿子许道仑曾在一次采访中解释说,父亲之所以选择留在家乡,是因为他出生在新县,对这个革命老区有特殊的情和特殊的爱。父亲曾对我们说,要把对奶奶的孝转化为对老区人民的爱,真心实意为新县老区人民做点事。

拒绝了许世友后,许光以在部队的干劲,为新县老区发展尽心尽力地工作。

1969年春,许光负责筹建新县159微波站,当时山上无路可走,所有机械设备全靠人工肩挑背扛。许光和普通职工一样参加劳动,带领工人连续施工300多天,完成了建站任务。新县县长韩文定在竣工典礼上说,许光为家乡建设和发展四处奔波,多次到地区、省里争取扶持,为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立下了大功。

上世纪70年代,许光带着民兵铺设高压线路时,与民兵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干。他和民兵扛着上千斤的水泥杆一根根往山上运,挥舞铁镐挖杆坑,从山外到县城的35千伏高压线路从此架通,新县这座小县城,终于全城用上了高压电。

1987年7月,新县连降暴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正在患病的县防汛指挥部指挥长的许光,连夜赶到郭家河,指挥防汛抢险工作。由于道路被洪水冲毁,许光乘坐的吉普车跌入一个两米多深的水坑,许光身受重伤。

“当时他昏迷了3天3夜,脸上缝了20多针,门牙也磕掉了。伤势稍有好转,他就缠着绷带,到水库去和民兵一起堵决口。”回忆起许光的这次受伤,防汛指挥部很多同志的眼睛都湿润了。

自从来到新县工作后,许光累计从个人工资中挤出近10万元,用来资助红军后代,先后为9名老红军遗孀养老送终。

田铺乡河铺村的朱慈柱,从1957年开始就接受许光的帮助。当年,许光从部队回乡探亲时,了解到朱慈柱的母亲一人带着五个儿女,生活艰辛。他当即资助朱氏,一直资助到1966年这个家庭的条件得到改善。

许光自己的家境并不宽裕。他有4个孩子,仅靠他和爱人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从没有想过利用父亲的职务和威望,替自己谋求过升迁。

五、

在新县人装部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许光,直到转业,还只是一个人武部副部长。在许光达到部队服役年限后,河南省军区准备提升许光为信阳军分区领导,但许光却主动把机会让给其他的同志,自己则转业到新县人大工作。

许光的很多同事,都对他的谦和低调印象很深。许光从不把自己是许世友的儿子这件事拿出来炫耀或者谋取个人利益的资本,更从未依仗父亲的名气参加任何商业行为。

许光烟瘾很大,但他公私分明,从来不抽公家的烟。一位来自湖北的村支书看到许光抽着廉价的“散花”和“芒果”牌香烟,开玩笑说:“你抽的烟还不如我一个农民抽的好。”

许光转业到新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后,县里考虑到他家庭人口多,就将前任县委书记调离后腾出的一个院落分给他居住。1990年,县人大常委会盖家属房,许光不要任何拆迁补偿,把家里的院子让了出来,他带着家人搬到附近的山坡上,租住别人的房子。后来人大家属楼盖成后,他搬到了不足70平方米的小公寓房,拿出仅有的积蓄一分不差地付清了房款。此后,他一直居住在这处简易的房子里。

许光之女许道江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县里在父亲的住处给他安装了一部固定电话,但是父亲几乎都是接听而不拨出,也不允许家里人因私事打电话。他说:“电话不能用于私事,不能浪费公家的钱。”

2012年,许光被确诊为肺癌。在子女们的劝说下,他来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但拒绝享受国家特殊补助,拒绝条件较好的病房。因为担心医疗待遇超标,他提出不用进口药、不进行过度治疗、不给子女添麻烦。在得知自己是肺癌后,许光坚持出院回家。他说:“我要回新县,我家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那么多钱。”

2012年8月,许光立下遗嘱:捐献全部积蓄20万元,用于新县老区的老人及儿童福利事业。5个月后,许光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新县县委在他的悼词中有这么一段话:“终其一生,许光同志都在传承与坚守,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品质,坚守共产党人的红色本色。”

参考资料:

《党史天地》:《许世友将军和他的母亲》

《中国老区建设》杂志:《大孝许光》

0 阅读: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