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聚焦民生与安全:代表委员建议直击社会治理痛点

谈古论道 2025-03-08 10:12:59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代表委员围绕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议题提出多项针对性建议,其中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民营企业权益保护、灵活就业社会保障等成为热议焦点。这些提案既回应了社会关切,也为政策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一、强化电信网络诈骗源头治理,筑牢通信与互联网防线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信利律师事务所律师阎建国连续多年关注电信网络诈骗问题,今年他提出多项具体措施,直击监管漏洞。他指出,部分通信运营商未严格执行实名制,导致大量非实名电话卡流入黑产市场,成为诈骗工具;互联网平台对虚假账号和诈骗广告的审核疏漏也加剧了犯罪滋生。对此,他建议:

加强通信领域监管,建立实名制考核机制,对违规运营商实施警告、罚款等处罚,并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提升身份核验准确性;

完善互联网平台责任,要求企业建立账号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对异常注册行为重点审查,并制定金融广告审核细则,严打虚假投资类诈骗信息;

推动跨部门协作,构建通信异常行为监测平台,实现公安与运营商数据联动,快速阻断诈骗渠道8。公安部此前在2024年已通过“国家反诈中心”等平台强化技术反制,此次提案进一步从立法和制度层面补足短板。

二、立法护航民营经济,遏制“逐利性执法”乱象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长期聚焦民营企业权益保护。他提出《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严厉纠治违规异地执法的提案》,呼吁通过立法明确执法边界,遏制多头检查、过度执法等问题。其2023年提交的《民营经济保护法》提案已进入立法快车道,2024年底草案完成初审,旨在通过法律稳定民企预期,激发市场活力。皮剑龙强调,需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对逐利性执法行为追责,同时完善民营企业投诉反馈渠道,保障合法权益。

三、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

两会提案中,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成为高频词。部分代表建议设立“量子计算产业基金”,推动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等科技成果产业化;经济学者则提出“新基建2.0”概念,促进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例如在汽车制造中应用自动驾驶技术,实现“智能工厂”转型。此外,针对数据安全,代表呼吁完善《数据要素×》行动计划,优化“东数西算”工程算力资源配置,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四、民生保障再升级:托育养老与灵活就业者权益并重

民生领域提案聚焦“一老一小”与就业保障:

构建“15分钟托育养老圈”,通过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实现托育机构与养老服务中心协同布局,减轻家庭负担;

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社保难题,建议修订《社会保障法》,强制平台企业为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缴纳社保,并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企业落实;

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推动股市、房市企稳,探索“平准基金”等工具提振市场信心,释放消费潜力。

五、财政政策优化:目标透明化与支出结构调整

针对宏观经济,部分委员建议提前公布GDP增长与CPI目标,增强政策透明度以稳定市场预期。2025年CPI目标或下调至2%,通过约束性指标拓宽货币政策空间。财政支出将更多向消费倾斜,例如扩大“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提高养老金标准,并通过公务员调薪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刺激内需。

总结

2025年两会提案凸显“问题导向”与“科技赋能”双重特征,既直面电信诈骗、民企困境等现实挑战,又通过立法与技术创新开辟治理新路径。这些建议若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经济结构高端化与民生保障普惠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