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谚语,背后竟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而且流传千年。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著名的谚语,正是说话人王导发自内心的自责:我虽然不想杀伯仁,而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谚语之所以流传千年,也许是王导千年来一直都在忏悔吧!
事情得从西晋末年说起,元康元年(291年),西晋发生宫廷政变,开启了后来史称的“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导致北方匈奴、羯、鲜卑、羌及氐等五个主要少数民族的各个部族趁西晋政权内部争斗,纷纷起兵脱离晋朝控制,并陆续建立割据政权。
304年,匈奴五部大都督汉光乡侯刘渊乘朝廷内乱自立,称汉王,国号为“汉”,进而于308年称帝,改元永凤。
310年刘渊死后其长子刘和即位,但不久就被弟弟刘聪所杀。刘聪即位的次年就派兵攻破洛阳,俘虏了晋怀帝。313年晋怀帝被害,晋愍帝继位。
早在司马睿(后来的晋元帝)还是琅邪王时,琅邪王氏家族的王导便与司马睿关系亲密、友善。王导继承祖爵即丘子,后为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参东海王越军事。王导看到天下已乱,就倾心推奉司马睿,暗想复兴晋朝。两人互相看重,形同挚友。王导常劝身在洛阳的司马睿回到自己的封国。司马睿镇守下邳时,任命王导为安东司马;王导为他出谋划策,知无不为。
王导的堂兄王敦娶了晋朝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女襄城公主。司马睿封他为扬州刺史,又进左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假节。
司马睿听从王导的计策,于永嘉初年驻镇建康(今南京)。刚到时,一个多月了,吴人士族、庶民都没有来拜见的。王敦与王导等人同心拥戴辅佐,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避乱的北方士族;司马睿也听从王导的建议,宾礼名贤,存问风俗,随之江东归心,当时人说:“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也睿曾说王导是“吾之萧何也。”
当时除了王导、王敦是心腹,周𫖮、刁协等人也是司马睿的左膀右臂。
王敦与其他人在剿灭作乱的蜀贼杜弢后,因功任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封汉安侯。王敦开始自选配置官员,兼统州郡。随后渐渐显露出专擅的迹象。
建武元年(317年),晋愍帝被掳,次年被杀,已为晋王的司马睿因而即位,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晋元帝登位时,百官陪列,元帝命王导上去共坐御床,王导坚决推辞三四次,才作罢。东晋建立之后,骠骑将军王导进为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王敦加江州牧等职。
周𫖮,字伯仁,只比王导小三岁。他年少成名,继承父爵武县候,后累迁尚书吏部郎等。永嘉之乱后,周伯仁跟随当时的安东将军司马睿镇守建业(今南京),为军咨祭酒。司马睿即位后,周𫖮拜太子少傅、吏部尚书。后转尚书左仆射。
周𫖮性宽裕而友爱过人,当初以雅望获海内盛名,但他嗜酒,经常一醉不醒,当时人称“三日仆射”。一次,某尚书请王导、周𫖮等人喝酒吃饭,伯仁喝醉后大失仪态,又被官员上奏晋元帝。晋元帝下诏说他多次因酒犯下过失被官员抓住,但是体谅他的“极欢之情”,也是沉湎于酒者的警戒,“𫖮必能克己复礼者,今不加黜责。”
王导特别看重周伯仁,曾经头枕周𫖮的膝部指着他的肚子问“里面有什么?”
伯仁答:“此中空洞无物,然足容卿辈数百人。”
王导也不生气。一次伯仁和王导同坐时傲然啸歌吟咏,王导问他是否希望嵇康阮籍在世,周𫖮回答说:“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随着王氏势力越来越大,晋元帝感到不安。为了制衡立下大功而又有极高名声的琅邪王氏势力,开始重用刘隗、刁协等人,渐渐疏远王导;王敦因而上书为王导抱不平。晋元帝见奏表后更为忌惮王敦,表面上增加他的属官和尊贵待遇,但同时又任命刘隗和戴渊领兵到外;表面上是要抵抗北方胡族政权的入侵,实际上是要防备王敦。
永昌元年(322年)正月,王敦以讨伐刘隗为名从武昌起兵,当时,奉诏入卫建康的刘隗向晋元帝奏请诛杀京师王氏,晋元帝没有听从。这件事传到了王导的耳朵里,王导就率宗族子弟二十多人,每日到台城待罪。
这天,正值周伯仁入朝,王导赶紧上前打招呼说:“伯仁兄,这百口人的身家性命就全托付给你了。”不料,伯仁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径直向里边走了进去,见到晋元帝后,伯仁却极尽赞美王导对晋元帝忠贞不二,并反复陈述王导的冤屈加以营救。晋元帝听周伯仁这么说,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伯仁一听,心里非常高兴,在宫里要酒喝醉了才出来。
此时,王导率众人还没有离开。王导又迎过来打招呼,伯仁同样置之不理,看看左右嘀咕道:“等今年杀叛军贼子,换个斗大的金印挂在胳膊上。”回到家后,周伯仁还不放心,立即又写了一封奏疏,言辞恳切,向皇帝说明王导的忠诚。不过,周伯仁为救王导所做的这一切王导并不知道,他看到的只是伯仁对他的不理不睬,听到的只有伯仁“换金印”那句话,心里非常气愤。
后来,王敦攻入建康西边的石头城,戴若思、刘隗帅众攻击,王导、周𫖮、郭逸、虞潭等三道出战,结果六军全败。晋元帝只得妥协。王敦自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封武昌郡公,邑万户。
王敦知道周伯仁的才能,他征求王导的意见,说:“周伯仁、戴若思是南北两方的望族,应当位列三司,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王导没说话。
王墩又说:“就算不位列三司,也得做个尚书仆射吧?”王导还是没说话。
王墩随后说:“如果不能用他们,就只能把他们杀了。”
王导依然闭嘴不语。后来王墩下令把周伯仁和戴若思都抓捕后处死,周𫖮终年五十四岁。
事后,王导在整理朝中的文书旧事时,发现了周伯仁写给晋元帝的奏疏,看到一片殷勤挚诚之心,王导后悔莫及,手持奏书泪水长流,悲不自胜。他告诉儿子们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人死不能复生,因为心生怨恨,导致自己该做的事没做,成了王导心中永远的愧疚。
晋元帝在同年闰十一月己丑日(323年1月3日)去世,年四十七岁。王导受遗诏参与辅佐了晋明帝和晋成帝,于咸康五年(339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王敦于太宁二年(324年)五十九岁病逝,随即“王敦之乱”被平定。随后周𫖮获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康侯。
(完)
参考文献:
《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