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不倒,实体难活?不受电商冲击的理发店,为何却率先倒下了

头条小嘉 2025-01-01 16:58:35

前几天在电梯里听到一段对话,一個男很委屈地告诉另一個女,说自己理发店关门。女问,“是不是因价格太高?”男苦笑一下,回应:“价格不高啊,男士理发打完折才68块。”一听这话,瞬间就明白——理发店关门,真是有原因。

68块钱,男人理個头,居然要这個价,真当普通百姓是土豪吗?谁能接受得?68块钱能在大城市吃上一顿不算特别高档饭,你居然要我花这么多钱让你给我修理一下头发?你说这是“合理价格”?你去问问那些每天在外面奔波人,他们能承受得这种天价理发费吗?

像什么38、48块钱,甚至更贵价格,简直成“常态”。你以为这就是理发店“供应高质量服务”表现?错,早些年理发店名字还叫“便民理发店”、“大众理发店”,那时你去理发心里还能舒心点,最多也就是個十几块理发费用。但现在呢?理发店改头换面,什么“造型沙龙”,什么“保罗国际”,仿似去这些地方就能变成明星,分分钟就能走上T台。

这些名字不止让你想起那些电影里,西装革履老板,坐在玻璃办公桌后面,叼着烟夹着电话指使别人去做事高人一等样子。难题是你去得这种“沙龙”吗?一看到这些高大上名字,你是不是就已经有拒绝心理?那些名字摆明就是不让普通人进去,你敢进吗?我敢说,绝大多数人看到这种名字,只能打個哆嗦,随便找個路边摊就结束。

你刚进去就发现,店里把理发师分成几個等级,“理发师”“店长”“总监”……价格越来越贵,不是因服务质量有提升,而是那种一副“你不够资格享受”架子给人加压强。你今天进这個理发店,大概就要被引导去办卡、买产品,甚至还要推荐你做些别项目。更夸张是,你根本躲不开。理发时离你那么近,想逃也逃不掉。你倘若说“不”,他们表情立刻变,没热情,理发也敷衍事,仿似你不掏钱就是得罪他们“尊严”。

有一次,我去一家看起来很“高大上”理发店,理发师拿着剪刀,先是给我推荐一個套餐,眼睛还盯着我不放。我说不须要,他脸顿时变,态度冷得像冰山。我心里想,这也太明显吧。后来我明确拒绝所有推销,他动作都变得特别“机械”,反正我心里已经很不舒服,到底理发也做得不好。下次,我肯定不会再去。

原本理发是一件小而轻松事,不须要多么高大上场面,谁又须要花大价钱来感受这种“尊贵待遇”?以前,老百姓随便走进一家理发店就可以理個发,现在?你看看这些“造型沙龙”名字,、明星做发型似乎没啥关系,花高价弄個什么造型,结果没什么实质内容,甚至根本达不到预期。

更让人不满是那些理发店收费结构,根本没有公开透明价格。你一开始以为是便宜,到店里才晓得,理发价格会根据“理发师职称”更迭。一個普通理发师大概就给你剪個普通发型,但倘若你要“追求更高质量”话,得让店长或总监来剪。你说气不气人?这些所谓职称,并不是技术水平体现,倒像是被做出来价格差异。

再看看这些店员工,他们大多都没有“为人民服务”意识,反而像是自命不凡精英。每次推销方法都让人感到压迫,似乎你不买就欠他们命。你说好不好?这种状态,不止让顾客心情不愉快,甚至让理发师自己也觉得不舒服。工作强度大,工资低,到底没落,不只是理发店生意,还有整個行业情绪。

对这些理发店来说,所谓“高档”与“品牌”并不是来自优质服务,而是来自一副高高在上姿态、精心设计商业套路。人们再也无法信任“老百姓”理发店初心,倒不如说,这些精心包装“沙龙”反而让大家感到更加陌生。

倘若理发店老板真心想做好服务,何必要借助这些虚伪包装呢?何必把简单事情搞得那么复杂?

0 阅读:151

头条小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