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里有人主张只保留汉地十八省的土地?

人文之光啥 2024-09-09 00:23:51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布成立,之后不久清帝宣布退位,同时,中国历史上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宣告结束。历史上将民国取代清朝,共和取代帝制这一伟大的壮举,称之为辛亥革命。

不过,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对于领土观念一度存在谬误认知,不乏有革命者主张民国的版图应该保住传统的汉地十八省。那么,为什么革命党会有这样的想法?

其实个人觉得,根本原因就在于,近代社会的变化,让太多人的思维无法及时转型。而这一切,还得从中国古代开始说起。

1、中华帝国的天下观

在中国古代,存在一个“天下观”,即认为全天下的人都是天子的百姓,只不过距离中原太远的部族属于“化外之民”,不值得教化。所以古代中华帝国的统治者喜欢册封周边国家的君主爵位,而因为中华帝国的强大,周边国家也不得不接受中华天子的册封。甚至如果没有天朝的册封,那么周边国家国王的继位,也会失去法理依据。

所以这导致古代华夏人没有太严谨的国界概念:毕竟天下都是天子的地盘,区别就是天子有没有考虑实际统治而已。

因此当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清朝道光帝对于英国的了解大致处于:这是一个西洋化外岛国,只不过最近这些年在印度、阿富汗和孟加拉有一点实力而已——甚至清廷在这之前还自欺欺人认为,沙俄也是清廷的附属国——虽然听起来夜郎自大,但其实古代华夏王朝在传统思维下都这么认为的。而且虽然沙俄地盘庞大,但是人丁方面还真没办法和中华帝国相比。就好比现在,俄罗斯地盘也比我国庞大,但是论人口,中国有14亿人口(这还不算港澳台地区),而俄罗斯则只有一亿多人。

后世普遍认为鸦片战争让清廷意识到了自身的软弱和落后,但其实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清朝才意识到大清帝国和其他列强一样,都是独立的国家,西洋各国也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什么中华帝国的附属国。

其实中华帝国的认为自己是全世界君主的想法,在世界历史上也数不胜数,比如古代埃及、古代罗马、古代印加帝国,其实都有这样的想法,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因为古代交通条件有限,在地理的隔绝下,很多区域霸主,往往高估自己的影响力。

2、传统中国

对于传统中国的统治者来说,往往只乐意统治投入产出比较大的区域——即农耕地区。因为农耕地区可以不断提供赋税,用以保证王朝运转的经费。对于入不敷出的区域,古代华夏统治者更多的态度就是放弃——比如汉朝、晋朝就有过多次放弃海南岛的记录。而这种态度也给华夏民族造成一个十分顽固的印象,或者说偏见:那就是不能农耕的土地,都是不毛之地——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中国历史上,西域和中亚有过华夏移民在这里生活,而东北亚(这里指的是吉林、黑龙江、外东北)等地,却很少有华夏人愿意去生活。毕竟西域和中亚存在绿洲,可以搞农业,而东北亚太冷了,只适合渔猎,不适合农业。

对于革命党来说,他们受时代的局限性,对于地理的印象或者说认知,很大程度受传统影响。所以同盟会一开始的纲领仅仅主张“驱逐鞑虏,复我中华”,而对于其他边疆地区的态度则没有当回事——实际上戊戌变法的时候,谭嗣同也认为可以把西域和雪域高原卖给洋人充当变法的经费,谭嗣同主张卖地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些地区是不毛之地,留着也是累赘。当然,谭嗣同主张卖地也是认为,西洋国家也存在这种情况,比如法国把路易斯安娜卖给美国,沙俄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既然这些国家都能卖赔本土地,为啥清朝不能?

所以说这种看不上边疆地区的偏见,属于那个时代的一种局限性偏见。基于这种偏见,所以才有放弃边疆地区的想法。

不过好在,革命党人很快纠正了这种偏见。虽然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民国长期以来都不曾统治西藏地区,但是,在法理上,为后来的新中国解放边疆地区,保证了国际法方面的法理依据(有人认为国际法虚无,那么请问,为啥新中国不解放外蒙古呢?)

0 阅读:111

人文之光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