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末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今天,想讲述一个在此期间的人和事。
此时天下的格局大致是这样的——秦帝国的统治出现危机,秦始皇过于快速一统天下的缺点开始显现,除秦国原本的地域之外,六国遗留贵族都在蠢蠢欲动,更重要的是,“天下苦秦久矣”,秦二世又在父亲的基础上,提升了律法的严苛程度,进一步加速了帝国的分崩离析。
在这种背景下,起义军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均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秦国守军土崩瓦解。
起义军中有一支力量,主帅武臣,目标是赵国故土。
经历了长平之战的赵人,对秦国之恨估计位列六国之首,这也使得武臣之军进展神速,摧枯拉朽般拿下原本赵国的十座城池。
打下了城池,当然是好事,但是该如何处置原本的官员呢?
武臣的答案很简洁——也很符合一般人对于战争的理解——就是“杀之”,只要攻克一座城池,就将原本的秦官员一概诛杀。
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站在旁观者立场,我们就很容易明白,武臣接下来的推进计划,势必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其余城池都被秦国官兵牢牢控制,拼命死守,不容易拿得下来。反正,横竖都是死,还不如战斗到底。
于是,武臣调转枪头,引兵东北方向,攻打原本属于燕国的范阳(位于今天河北境内),这一招不可谓不高明,尤其是对于本方(张楚政权)的主力部队起到了很好的牵制敌军的效果。
范阳令(范阳的最高长官)慌了。
据史书记载,这位范阳令惴惴不安,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武臣率领的起义军一旦抵达,就是自己的死期。
就在这时,却来了一位救星——范阳本地人蒯彻。
就在武臣大军兵临范阳城下之际,这位蒯彻做出了惊人之举,他堂而皇之,去吊唁范阳令,原话如下:“我听说您马上就要死了,所以特来吊唁,但有我蒯彻在,您其实还有一线生机。”
这番话术,放在战国纵横家频出的时代,一点儿都不奇怪,语不惊人死不休,只要,成功引发了听者关注和兴趣,就达成了目的。
果然,范阳令听闻之后,又惊又怒,“我明明活得好好的,你吊唁个啥?!“
蒯彻要的就是这句话,于是开始长篇大论,原文我就不复述了,《史记》中有完整记录,但大意很简明清晰。
一开口就是当头棒喝——秦法严苛,您做为范阳之首,十多年不知犯下多少杀孽,那些死去之人的父子,之所以没敢杀您,是因为畏惧秦律。但现在天下大乱,秦律已经行不通了,不知道有多少范阳人想要杀了你投奔武臣军……
这番描述,着实击中了范阳令的心坎,他日夜所思的事情,大致就是如此,但苦于毫无办法,而蒯彻的下一句话,就将点亮他的心头明灯。
蒯彻给的解决方案很简单,派他去做使者见武臣,趁现在还能谈个好条件,不然就真的必死无疑了。
这个解决方案,对于范阳令来说,几乎没什么成本,收益却很大,就算失败了,最多也就是维持现状,如此划算的买卖,自然乐得采纳。
这就见得蒯彻的话术高明,思路严谨,摆事实讲道理,毫无忽悠的意思。只要范阳令看清楚形势,不再愚昧忠于秦帝国,那么就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事情,果然就是这么发展的——蒯彻得到了特别的任命,去见武臣。
那么,武臣气势汹汹而来,正要杀一儆百给秦国人看之际,会因为蒯彻的一席话,就放过范阳令吗?
让我们稍微跳开一下,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很可能难以理解整件事的发展,因为大多数人看问题,往往比较简单,凭着直觉、情绪和一点点的逻辑思维来判断,就会觉得武臣与范阳令互为敌我,各自代表着完全对立的力量,哪有饶过对方的道理可言。
但是,这就是政治的高明之处,只要找到那个切入点,就能化干戈为玉帛,甚至起到不战而胜的多赢效果。
蒯彻面对武臣的一番分析,很值得我们参考——“攻城略地如果非要使用暴力,付出高昂的人力成本,这就太愚蠢了,聪明人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传檄而定千里。”也就是说,蒯彻给武臣指了一条明路:不用打,就能赢!
这番话,效果和见范阳令时同样明显,武臣听闻,当然求之不得。
蒯彻继续分析如下——“您的大军兵临范阳城下,范阳令当然得死守,但他其实是个贪生怕死之辈,并非效忠秦帝国,之所以还没有投降,原因正是因为大人您所到之处,对守军官员都一概诛杀,这样的话,谁还敢投降呢?”
这个分析在情在理,应该说格局极高,一句话就点破了最关键的要害,显然触动了武臣。
于是蒯彻建议,给他安排一套侯爵印信回去奉命,不仅不要杀范阳令,反而应该给范阳令封侯,而且还要给范阳令配置一套高规格的车队,让他往来于燕赵之间。这样的话,各地官员一看范阳令献城投降之后,不但安然无恙,还捞到了这么好的待遇,谁还愿意拼上性命继续给秦政府守城呢?
武臣拍案而起,连声赞叹不已!
不得不说,这套逻辑严丝合缝,句句在理,连每个标点符号都用在了点子上。同时,它不仅解决了范阳的问题,还一并彻底解决了武臣军的整体战略思路问题,大幅度提升了战略格局,让武臣这样的大将军折服,不在话下。
事情后面的发展是这样的,武臣采纳了蒯彻的提议,兵不血刃拿下范阳,随后一鼓作气,将之前打不下来的几十座赵国城池悉数收入囊中。果然应了蒯彻那句乍听上去匪夷所思的名言:“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
蒯彻一条妙计,区区两次对话,就胜过千军万马,免去了无数人战死疆场,其风采虽时隔两千年,回想起来依旧令人神往,心潮澎湃。
好了,故事讲完,大家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