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明白,南宋有“中兴七将”,十几万精兵,为何还这么畏惧金国?岳飞、韩世忠、刘锜、张俊、吴玠、吴璘、杨沂中,也算一时之人杰,他们经常以少胜多,击败金国骑兵,威震敌胆。
1126年,金兵分两路南下,几乎是横扫宋军。最精锐的种家军、折家军,在完颜宗翰、完颜娄室、完颜银术可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太原之战,纵横西北的种家军覆没,完颜宗翰夺取城池,旋即南下与完颜宗望拿下开封,北宋灭亡,是为“靖康之变”。
此时,金兵是猛虎,宋军是羔羊,压根不是一个档次。但是,随着双方战斗的持续,宋军得到历练,一批名将成长起来,战斗力有了质的提高。
1131年,吴玠、吴璘兄弟在大昌原之战、仙人关之战中获胜,击败完颜宗弼的十万精锐,保住了汉中、四川,金兵从此不敢窥伺川蜀。
有吴氏兄弟在,宋朝的川蜀基地稳定,金兵便将主力调往两淮。结果,在这里又遭遇了韩世忠、张俊、刘锜、杨沂中等悍将,以及后起之秀岳飞,和他麾下十分勇猛的“岳家军”。
黄天荡之战,韩世忠的8千水师拖住了兀术的10万大军四十几天,金兵苦不堪言。抵达金陵,又遇到岳飞截击,金兵一败涂地。
1139年,兀术调集金兵主力,再次南下。结果,顺昌之战,刘锜麾下士兵不过一万余人,却击败了10万金兵,兀术狼狈逃走。
临颍之战、郾城之战、朱仙镇之战,兀术又遇上“岳家军”,还是一败涂地。此后,兀术看到“岳家军”旗帜,就绕道而走,心生胆怯,“撼山易,憾岳家军难。”
柘皋之战,兀术麾下首席悍将韩常,被王德、刘锜、杨沂中联手击败,损失一万多兵马。此时,若非赵构急于议和,下令班师,金兵损失更大,更别说在濠州扳回一局,赢得一点面子。
此时,宋金交战十几年,南宋已经培养出一批精兵悍将,士兵战斗力直线上升。反观金兵,由于宗望、宗翰、娄室、银术可、宗辅等名将的病逝,早已没了昔日的勇猛。
兀术,充其量就是第二档次的将领,与前辈相比差了不少。后来,兀术率十几万兵马北伐草原,也是打不赢蒙古,干脆采取“招抚”策略,息事宁人。
1148年,兀术奄奄一息,对金熙宗说:“如今南宋强大,金国不再具备优势,望陛下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不要轻易用兵。”承认了宋金力量对比的逆转。
悍将如云,士兵斗志旺盛,为何赵构还这么畏惧金国呢?岳飞获胜后,赵构急忙下令班师,连续下了“十二道金牌”,阻止岳飞继续北伐。
1142年,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每年给予“岁贡”。不久,岳飞、岳云父子被处死,大将张宪也被杀,天下冤之。
赵构畏惧金国,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宋朝一向“重文轻武”,对武将的防范非常严密,赵构并不信任岳飞、韩世忠等“中兴名将”。
宋金交战以来,岳飞快速崛起,但麾下士兵大多是岳飞招募而来,并自己加以训练,这点让赵构非常忌惮。
当年,刘光世所部郦琼投降,酿成“淮西兵变”,以及“苗刘事件”,让赵构蒙上了一层阴影。对赵构而言,武将对赵家江山的威胁,比金国的压力还要大。
再则,金国手中有一张“王牌”,让赵构寝食难安。兀术临终前告知熙宗:“如果南宋北宋,朝廷作战失利,就让天水郡公去开封当皇帝,我们协助他作战。”
天水郡公,即是赵桓,宋钦宗。此时,宋钦宗在金国手中,他是赵构的哥哥,一旦金国将他放回来,赵构该如何是好?难道,自己要让出皇位吗?赵构显然不乐意。
赵构母亲出身寒微,本没机会当皇帝,却在“靖康之变”下逆袭成功。宋徽宗的儿子、女儿,几乎被一锅端,只有赵构没有被俘虏,这是他能继位的原因。
如此,赵构继位后,对宋徽宗、宋钦宗父兄的生存状况并不在意,他害怕父兄回来。岳飞北伐,一直强调要迎接“二帝”,赵构很生气,觉得岳飞不懂事。
可以说,对赵构而言,如何坐稳皇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其余都是次要。与其说赵构害怕金国,倒不如说赵构没有底气,他担心失去皇位。
如果把赵构换成锐意进取的宋孝宗,他有南宋初年的这帮武将班底,也许隆兴北伐就成功了。宋孝宗积蓄20年,却苦于此时国内帅才凋零,只有一个李显忠可用,北伐大业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