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本应是甜蜜与浪漫的代名词,但对于心梗患者来说,节日氛围中的情绪波动、饮食放纵和作息紊乱可能暗藏风险。据《欧洲心脏病学杂志》数据显示,情人节期间,全球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平日上升19%。此时为心梗患者提供一份科学、实用的“护心秘籍”便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心梗并非一种孤立存在的心血管疾病,而是“心血管事件链”这一复杂病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是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开始,它们就像是心血管事件链的“启动钥匙”,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就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一步就会出现心肌缺血、冠心病心绞痛等临床表现,然后逐渐发展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最终导致心衰,甚至死亡,这一系列的心血管病变就像一条链条那样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在医学界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做"心血管事件链"。

因此,为了防止心梗复发,远离心衰和死亡的威胁,及时阻抑心血管事件链,干预心梗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心梗患者应如何健康过节?
一、 情绪管理
心梗患者需警惕情绪波动对心脏的冲击。研究表明,愤怒或兴奋时交感神经会过度活跃,可提升50%,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易诱发急性心梗。而稳定和愉悦的情绪可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所以心梗患者在情人节中要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二、控制饮食
情人节大餐暗藏高盐、高脂、高糖风险。单次高脂饮食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30%,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应坚持“少盐、少油、少糖”的饮食原则,多选择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同时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三、坚持用药
有数据显示,节假日漏服心血管药物的患者,7天内再入院风险增加3倍。因此长期坚持用药,是保持良好预后,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
一项发表在全球顶级医学杂志之一《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研究显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可显著降低30天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30%;研究1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为改善急性心梗远期预后提供了有效治疗药物。此外,研究发现:通心络具有调脂、抗凝、抗炎、抗氧化等多重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斑块、缓解血管痉挛,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爱情最美的模样,是携手共筑健康防线。通过科学管理情绪、饮食和作息,心梗患者同样能享受温馨的情人节。记住:真正的浪漫不在于一时的激情,而在于细水长流的陪伴与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