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2025年3月23日,上海——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中国科研团队用一场“降维打击”改写了行业规则。昨日,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上海大学、清华大学,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开源智能仿真平台“格物”,将人形机器人研发周期从数月压缩至数天,成本骤降90%,甚至让中小学生也能参与开发。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机器人竞赛中迈出关键一步。
一、核心技术:从“代码地狱”到“一键生成”
传统机器人研发需耗费数月时间调试代码与硬件适配,而“格物”平台凭借两大“杀手锏”彻底颠覆流程:
通用强化学习框架:一套代码适配百余款机器人,新机型导入即训练,无需重复编程。
自动优化奖励函数:用户仅需上传机器人模型(URDF文件),平台自动生成运动策略,数周任务缩至分钟级。
上海大学叶林奇教授表示:“我们打造的智能底座,目标是让普通人也能开发机器人。”平台甚至支持中小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探索机器人设计,大幅降低技术门槛。
二、挑战英伟达:破解“虚拟与现实鸿沟”
此前,全球开发者依赖英伟达的ISAAC平台,但其兼容性差、算力垄断等问题饱受诟病。复旦大学陈涛教授直言:“我们被迫忍受生态封闭,研发效率低下。”
“格物”则基于开源框架Unity RL Playground,实现三大突破:
高精度状态对齐:仿真与实体误差小于0.5毫米,策略迁移成功率提升至98%。
极限性能测试:模拟八级强风、50公斤负重等极端场景,双足机器人Tinker稳健行走、四足机器人Go2负重跳跃。
在线学习模块:机器人可实时采集真实环境数据,持续迭代动作,打破“学完即固化”的桎梏。
三、从实验室到千家万户:成本暴降催生全民开发
“格物”的诞生直接改写行业经济账:传统研发需500万元投入,如今仅需5万元;团队规模从数十人缩至单人即可完成原型开发。平台已开源至OpenLoong社区,每周举办线下分享会,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建生态。
长江证券分析师倪蕤指出:“这堪比十年前的电动车革命,人形机器人将快速渗透家居、救援、工业领域。”
四、未来蓝图:机器人“自主进化”不再是科幻
叶林奇团队正探索更前沿方向:
2025年:实现多机协作与全身控制,机器人可完成复杂流水线作业。
2026年:赋予机器人语言理解能力,与人类自然交互。
国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展望:“‘格物’是技术民主化的基础设施,未来家政机器人走进家庭的速度,可能超乎想象。”
结语:当研发成本从“千万级”跌至“白菜价”,机器人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街头巷尾。这场由中国引领的“智能革命”,或将催生下一个万亿级市场。而你,准备好成为“全民开发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