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a200d2bea8bea0dfa39a12b074dd055.jpg)
这是2月6日在辽宁沈阳一家影院拍摄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新华社发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凭借精良的制作和震撼的视觉效果,迅速引爆春节档电影票房市场。上映14天,影片票房持续攀升,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30名。
影片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口碑,更在幕后凝聚了沈阳顶尖动漫制作团队的智慧与汗水。从海妖暴动的宏大场面到细节的精心打磨,沈阳动漫人以“沈阳制造”为这部国漫巅峰之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先锋军”的挑战与突破
早在《哪吒2》制作之初,沈阳汝乔影视动漫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霆便带了5名精兵强将奔赴成都,称得上是第一批抵达“战场”的先锋军,同期,一起参与制作的还有追光、原力、十月等国内一线团队。
刚到成都的李霆就迎来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团队承接的是海妖暴动场次的制作,这也是影片开篇的大场面,“听了饺子导演的讲戏,了解到场面非常宏大。”李霆说,镜头中要展现出无数海妖喷涌而出,扑向定海神针,即便团队成员参与过《大圣归来》《白蛇》《长安三万里》等影片的制作,李霆还是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在早期镜头预演环节,资产模型还并不完善,李霆解释说,资产模型需要在镜头确定之后再进行细化,在此之前,则需要他们来制作一些墙壁、洞穴、结构地形等,结合搭建的初始场景来进行镜头预演,而这些对于一般的动画师而言,属于“超纲题”。
可喜的是,李霆和团队大概做了三四版,基础效果出来了,而导演饺子看过之后,询问制片,这是哪家团队做的,制片回答说是沈阳的汝乔。“导演当时预想的是,这一组镜头至少需要几个月的磨合期才有可能通过,看过我们的镜头后说,如果顺利的话,后面再改一改,应该能定版。”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李霆仍难掩激动之情,在他看来,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自豪、最提气的一件事。
崩溃边缘打造出的大场面
事实上,海妖暴动场次的制作也并非像李霆说得那样轻松,当时制片对于一般动画师的进度要求是每人每天0.2秒左右,而对于李霆团队则是零点零几秒的要求,单从制作周期上来看,难度可想而知。
“要呈现海妖喷涌不能停的效果,我们四五个动画师一起往场景里导入海妖,一次大约有七八千只。”李霆说,七八千的量级已经达到了硬件的极限,由于信息量太大,电脑已经卡死,没办法操作了,更重要的是,最终效果与导演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李霆团队不得不摸索其他计算方法,这时,团队中的“95后”主力李東昇和其他同事一起自发通宵加班,寻求新的制作路径,在这一过程中,李東昇濒临崩溃,一度想过要放弃。
“李哥,我有点扛不住了,感觉自己从体力和精力上都要崩了。”
“我们已经通过了那么多镜头,你想想从我们刚到这里的头一周,你们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尤其你自己,经过这么长时间,你再回想一下,学到了多少,成长了多少。”
“哥,你要这么说,我瞬间心里就舒服了,一下缓过来了。”
有了这次谈心,李東昇坚持了下来,并摸索出了“用片”的方法,“每个长条型的‘片’中有100个海妖,内部为米字结构,降低整体面数,采用这种方法,几万、十几万海妖都可以演示出来。”李東昇说。
最大的收获是成长
“制作过程中备受折磨,但也会有很多的成长空间。”这是李東昇坚持下去的理由,也是沈阳动漫人参与《哪吒2》制作的最大收获。与全国顶尖团队一同完成顶级项目的制作,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同样是“95后”的李柄燊,是沈阳黑魔方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的动画指导,他们团队也有幸参与了《哪吒2》动画环节的制作。
“《哪吒2》可以说是中国动漫电影中一个标杆性的作品,参与提升很多,跟国内顶尖团队在一起会得到很多启发,从能力和思想上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李柄燊说。
李柄燊告诉记者,从传统角度来看,动画组只需要负责一些人物和简单的制景,但在《哪吒2》中不仅会有一些整体场景和细节的搭建,包括灯光和特效也都需要去思考,呈现出一个接近完美的效果。
片子上映后,这些亲身参与制作的沈阳动漫人无一例外第一时间到影院观看成片,看到片尾制作团队中自己的名字,感动的同时,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在这之中,我们拿出了全部,随着制作随着学,把最好的呈现给观众。”李霆说。
谈起影片的观后感,一向少言寡语的李東昇直言,《哪吒2》他已经刷了三遍,虽然很多镜头都改了几百遍,真到上映的时候还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以原创开发擦亮“沈阳出品”
汝乔、黑魔方这两家沈阳本地的动漫企业都成长于沈阳市沈河区的万泓数字科创基地,同样也是沈阳市动漫产业协会的成员单位。
“我们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协会。”在介绍情况时,沈阳市动漫产业协会秘书长万军这样说,仅两年的时间,协会就从发起之初的不到40家团队,到现在已有100余家动漫企业成员单位,企业类型也实现了从原创项目开发到衍生品生产全链条覆盖,沈阳动漫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质量、高产能是沈阳动漫产业的标签,但动漫公司的代工和后期制作相对较多,原创开发项目相对较少,“相信借助《哪咤2》这个顶峰,沈阳地区一定会出现一些自己本土的原创,‘沈阳出品’这个标签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浓厚。”沈阳市动漫产业协会会长吴喆说。
协会建立的初衷也正是为了解决一些制约当前沈阳动漫产业发展的难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加强与政府和高校的联动,促进更多产业政策的出台、产学研一体化,通过优质企业入驻、承接优质项目吸引更多动漫人才留沈发展,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
“未来,协会也将通过策划比赛和活动,结合地域特色文化,挖掘原创项目。”万军说,采取短视频或者漫画等形式,降低初期成本,呈现出项目雏形,时机成熟之后,逐步开发出动漫剧集或者是院线电影。本报记者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