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改革要学习借鉴人类一切先进的东西。”
任仲夷晚年时期,谈及腐败,他认为主要是政治权力方面出问题了。
1980年年底,时年66岁的任仲夷接受党中央的任命,被调去广东工作。
临行前,邓小平曾建议他们搞经济特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亲自探索,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任仲夷等人到达广东之后,积极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突出成就。
经济领域虽然产生了质的飞跃,但是伴随而来的腐败也不得不遏制。
他认为,过去在政治领域,长期推行“一元化”领导,权力过于集中在某个单位或者某个领导,滋生了很多腐败现象,现在要进行政治改革。
任仲夷他在广东工作期间,做了哪些突破性探索?他又是如何看待和解决腐败的?
一、任仲夷晚年反思,政治改革要稳健推进刚刚到达广东的任仲夷,发现党内同志在探索“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认识。
他们看不惯年轻人留长发、穿喇叭裤……认为年轻人被资本主义腐蚀了。
任仲夷对此持反对意见。
在开会的过程中,他很明确地告诉大家,年轻人穿着打扮多样化是思想解放的体现。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被资本主义腐蚀的是:干部中饱私囊、收受贿赂等歪风。
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硕果累累,但权力滥用,滋生的腐败现象频发。
当时,很多人认为是推行市场经济,带来的腐败,而任仲夷认为表面上看,腐败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制约。
他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权力是一把刀,可以用来切菜,但是使用不当也会伤人,“权力如果不加以制约,再好的初衷也会走向反面”。
这番言论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引起更多人开始思考权力。
退休后的任仲夷依然关心腐败,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政治改革更要有勇气》。
在这篇文章中,任仲夷提到,防治腐败不能只靠个人觉悟,要有制度性约束。
他还强调,政治改革并不是凭空想象,关于如何推进改革,任仲夷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政治改革要稳步推进,可以引用毛主席曾提出的“一切经过试验”和“试验田”方法,先在某个地区或者领域做试验,进行一点点突破,取得一定的经验之后,再推广。
二、摆脱旧的经济体制的束缚,探索改革新的发展方式任仲夷之所以非常重视政治改革,跟他曾在广东探索“改革开放”的工作经历有关。
那时,广东作为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而任仲夷到达时,发现当地依旧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他不仅积极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还推动招商引资,吸引外资前来广东投资。
当时,国家的政策规定,个体经济招纳的员工不能超过八人,实际上,随着个体经济发展起来后,很多个体私营户的员工超过十人,甚至还有高达数百人。
即便现实个体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与国家政策相悖的地步,任仲夷和同事们商议之后,还是决定要继续扶持个体经济发展。
到1985年底,深圳、佛山以及珠海等城市的物资,已经部分实现依靠市场调节,尤其是乡镇企业,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完全由市场调节。
政府还对部分做的比较好的乡镇企业负责人给予奖励,进一步推动这些地方企业,在用人方面不再受人数限制。
另外,广东的国企,在这个时期,也进行了改革,实行厂长负责制。
对于一些经营规模小,业务少的国有企业,在政府主导下,也能承包给他人或者企业。
涉及人们生活物质方面,也发生了改革,不再对菜、猪、鱼和蛋等实行统一购销,对物价进行改革,尽可能把经济决定权交给市场。
正是如此一次次打破了计划经济的壁垒,确保个体经济有发展的空间。
至于外商投资的企业,起初,人们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到我们国家来发展,就是对我们进行资本主义腐蚀。
要吸引外资进入广东,就必须要为外资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也要让群众对外资企业有信心。
当时,广州建立了一家中外合资的酒店,引起外界关注的是,酒店居然是中外合资的。
再加上,酒店的消费类目,花样繁多,价格昂贵,很多人认为是把资本主义的奢侈生活方式引入国内。
即便如此,任仲夷还是亲自前去酒店参加活动,并给酒店题词。
他的这个举动,让外界看到了计划经济以外的新的经济形势,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到我国来,也可以在我国的政策指引下,不断发展壮大。
很快,广东省的GDP位于全国前列,长期持久下去,成为了改革开放时期,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在这个过程中,任仲夷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
计划经济时期,开展建设工作主要依赖财政拨款。
改革开放后,如果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搞建设的方式,会给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
于是,投资体制改革应运而生,诞生了沿用至今的“以路养路”“以桥养桥”等。
80年代初期,由广东政府有关交通主管部门出面,采取向外商集资和自筹资金的方式,积极推动广东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广深线东莞中堂大桥建成通车后,不仅有效缓解了省内的交通压力,而且还给全国路桥收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任仲夷在广东探索出来的这些改革经验,对国内其他省份来说非常重要。
看到成绩的同时,任仲夷也没有忽视迅速滋生的腐败问题。
在诸多会议上,他反复强调,各级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要警惕手中的权力,导致人对金钱迷失了方向。
三、任仲夷廉洁自律,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回顾任仲夷的一生,不仅是一部改革的历史,更是一部廉洁自律的教科书。
即便身居高位,任仲夷依旧保持着非常朴素的生活方式,对金钱还是不在乎的态度。
这种态度,不是故作清高,而是源于他对权力的深刻理解和自我约束。
他写的书出版后,出版社按照市场行情,打算支付给他稿酬4万元。这笔钱在当时不算小数目,起初,任仲夷却坚决不肯收。
他表示钱多了,反而会成为负担,自己写书不是为了钱,而是表达自己的思想。
最后,出版社的人,只好委托任仲夷的秘书,进行多次劝说下,任仲夷才签字领取这笔稿费。
来广东工作,单位给他安排的房子,他只住了一半,另外一半匀给了另外一个同事居住。
有外商投资人前来拜访他,看到他的居住环境之后,认为他的居住环境过于简陋。任仲夷则不以为然,认为房子只要能放下一张床即可。
任仲夷不仅本人廉洁自律,而且对待家人也严格要求。他的子女个个优秀,但从未因为他的地位而得到特殊照顾。
有一次,他的儿子所在单位有一个晋升机会,有人建议任仲夷打个招呼,他严词拒绝,告诉对方自己不能以身份去干预单位用人,孩子的路要孩子自己走。
在他的带领下,一家人活得廉洁,也活得安稳,未曾出现过腐败问题。
总结:任仲夷在晚年时期,对我国政治体制的反思,不仅是他对工作经历的总结,也是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
他在当年提出的某些观点,为我国后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参考资料:
1、廉洁自守的任仲夷
2、任仲夷与广东:五年执棒 政声绵远
有头脑的好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