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抬起头,露出一丝和蔼的笑容,“没办法啊,人老了,总得找点事做。”他直起腰,用袖子擦了擦汗,“你看我现在,身子骨还硬朗,闲在家里反而不舒服。”老人名叫李大爷,今年67岁,曾经是家工厂的工人,六年前退休。
“我退休那会儿,每月2600的退休金,想着终于可以歇歇了。老伴身体不太好,每月1800的退休金,大部分都用来买药了。原以为能过上轻松的晚年生活,可这日子啊,就像这落叶,一阵风就吹乱了。”李大爷无奈地叹了口气。我静静地听着,脑海中浮现出我邻居王阿姨的故事。王阿姨也是退休工人,退休金勉强够生活,可去年老伴突然中风,高昂的医疗费压得她喘不过气,最后不得不把房子卖了,搬去和儿子同住。
“我老伴有慢性病,每个月医药费就要大几百,医保能报销一部分,但剩下的也够呛。你看现在这物价,青菜都得几块钱一斤,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李大爷指着菜市场的方向,“就像我昨天买的鸡蛋,一斤要6块多,比上个月又贵了不少。”
我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想起我的同事小张,为了给孩子报兴趣班、上辅导课,每月工资几乎都花在了教育上,生活压力巨大。
“我有两个儿子,”李大爷继续说道,“大儿子在外地打工,一家四口就靠他一个人挣钱,还要还房贷,压力也大。小儿子做点小生意,收入不稳定,孙子还在上学,正是花钱的时候。”他顿了顿,“他们自己都顾不过来,我哪好意思再给他们添负担?”我仿佛看到我的表姐,她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每天奔波于家庭和工作之间,身心俱疲。
“我现在这份保洁工作一个月2000块,虽然辛苦点,但时间灵活,还能照顾家里。多挣一点是一点。”李大爷的语气中透着无奈,“你看,我现在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扫地,一直干到中午,下午还要回去照顾老伴,晚上才能歇一会儿。”
我望着李大爷,心中五味杂陈。他让我想起我的大学同学老赵,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自主创业,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我最担心的还是将来啊,”李大爷的声音低沉下来,“我和老伴现在还能动,要是以后动不了了,去养老院一个月至少要3000多。我现在每个月能攒下2000多,就是为了将来做准备。”
“我还有个90多岁的老母亲在农村,虽然有两个姐姐照顾她,但老人的医药费主要还是我来负担。上次老母亲住院,医药费就花了将近一万。”李大爷的脸上写满了担忧,“你看现在这医疗费用,一年比一年高,真是让人发愁。”
我默默地听着,想起我的叔叔,他为了照顾生病的妻子,放弃了升职的机会,默默承担着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都劝我别太累了,但我总觉得,人活着就得动,躺在床上享福那是富贵人家的事。”李大爷笑了笑,“我现在还能动弹,多挣点钱,也能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帮衬一把。”他眼中闪烁着慈祥的光芒。
李大爷的手机响了,是他老伴打来的,提醒他该回家吃药了。他抱歉地笑了笑,拿起扫帚准备离开。“大爷,您慢走。”我目送着他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李大爷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无数老年人的辛酸和无奈。他们为了生活,为了家庭,默默付出,坚韧不拔。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和学习。或许,幸福从来就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创造,用汗水去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