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概况

昕瞳看历史 2023-03-22 17:08:00

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2006年5月中旬,日本人岩田隆造来到日伪统治时期辽源煤矿死难矿工文物馆。有一则报道,“……当你看到满坡中国矿工的森森白骨时,除了哀伤与震惊,其他感情本该退后。然而那一刻,另一种感情却跌宕在日本人岩田隆造心间,那就是无尽的忏悔!来华绝食谢罪的岩田隆造步入辽源‘万人坑’,当面对179具死难中国矿工的尸骨时,他再也无法抑制泪水,第三次俯身跪拜在吉林大地上,以求谢罪!”……岩田隆造解释:一定要“让日本人了解我在中国的举动,越多人看到越好,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反思……”

(引自:2006年5月11日新文化网《谢罪僧人来到辽源“万人坑”谢罪之旅雨泪相和》)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的长白山余脉和松嫩平原过渡地带,东、南与吉林市、通化市接壤,西、西南与辽宁省铁岭市、抚顺市相邻,北与四平市相接(辽源,因东辽河发源于境内而得名辽源市;系于1983年升格为地级城市)。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4°51′22″~125°49′52″,北纬42°17′40″~43°13′40″之间。辽源市面积5139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辽源市常住人口996903人。辽源市人民政府下辖东丰县、东辽县和龙山、西安2个区,共有37个乡镇,539个村民委员会,14个街道办事处和85个社区居委会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市政府办公地址位于辽源市人民大街217号。

辽源市所辖的东丰县和东辽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市粮食常年产量保持在30亿斤水平。两县同时还是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先进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东丰梅花鹿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东辽县柞蚕产量占全省五分之三。

从宏观整体看辽源,辽源市正处于东北中心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轴带上——即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其平均海拔为250米~400米。地貌复杂,地势高差较大,属于一个丘陵起伏的半山区类型的低山丘陵区。其地理概貌大体可概括为“五山一水四分田”。辽源市既有山区特点,又有平原优势。来到辽源市就会发现辽源市独有的地域特色:城区龙首山、北山、栾架山、向阳山、黎明山五山呼应;东辽河、渭津河、梨树河、半截河四水环绕;玄门第一塔——魁星楼矗立于市中心龙首山上,登塔远眺俯瞰整个城市,就会看到整个辽源市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生态环境良好,确实是一座物产资源和种类丰富、生态基础较好的城市。

首先,辽源地区属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3-5月为春季,寒暖交替,天气变化较大,升温迅速、干燥,多西南大风;6-8月为夏季,湿热多雨,盛行西南风;9-10月为秋季,温凉短暂,多晴好天气,盛行偏西风,始降霜雪;从11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盛行西或西北风。

其次,辽源市水利资源颇丰,境内拥有跨辽河、松花江两个流域三个水系(东辽县及城区属东辽河水系。东丰县属辉发河和饮马河水系。),年平均降雨量为666毫米。主要有东辽河、莲河、梅河、伊通河及若干支流。其中,东辽河是辽河左侧一大支流,发源于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萨哈岭西侧的安福村,自东向西流经辽源市区、东辽县、伊通县、公主岭市、梨树县、双辽县及辽宁省的西丰、昌图县,在辽宁省的福德店附近与西辽河汇流入辽河。境内流域面积261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0.9%。该河是辽源市区城市供水、东辽县农业用水的主要河流。

莲河是辽源市另外一条较大的河流,发源于东丰县杨木林镇老爷岭,是东丰县境内最长的河流。境内河长45公里,流域面积1048平方公里。流经东丰县10多个乡镇后,在梅河口市莲河村汇入辉发河。梅河是东丰县境内中部的一条河流,发源于东丰县小四平乡,于梅河口市区汇入辉发河。境内河长48公里,流域面积416平方公里。伊通河是饮马河支流,境内河长18.2公里,流域面积151平方公里。全市河流密布,河长在3-10公里的有257条,全长1543.6公里。河长在10公里以上的有56条,全长888.4公里。其中主要河流有23条,西部12条,东部11条。这些河流的特点是坡降陡,河床浅,多弯曲,地表径流快,汇流时间短,河道多沙滩,河床不固定。

2009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7.64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多0.0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8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06亿立方米。重复计算水量为1.47亿立方米。受季风和地形影响,全市水资源的地理分布规律是南部、西南部偏多,北部偏少,整个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减。地表径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径流量的70%-80%,7、8月份为丰水期,1、2月份为枯水期,年际变化很大。地下水资源几乎全部是浅层地下水,由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所以,受降水影响。地下水位是一峰一谷的变化形态。1-6月份降水较少,地下水位下降,最低水位出现在3-6月份,7月中旬进入雨季,地下水位开始上涨,最高水位出现在7-10月份,10月份以后,地下水位又开始下降。

全市现有中型国管水库八座,即杨木水库、聚龙潭水库、金满水库、椅山水库、八一水库、三良水库、龙头水库、仁合水库。其中杨木水库正在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待全面竣工后经省、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后可增型为大型水库。全市现有大中型水库8座,小(1)型水库33座,小(2)型水库102座。跨松花江、辽河2个流域3个水系,流长在10公里以上河流有56条,距市区13公里的杨木水库蓄水达1亿多立方米。大型净水厂和每天可自行处理500吨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也已兴建,并在近年即可投入运行。

第三,辽源市所辖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灰石、大理石、硅石、硅灰石等矿产资源,金、锰等贵重金属也有相当的储量。辽源煤矿有百年开采历史,由于多年的开采至今,全市矿产资源表现为“两少一小”:一是矿产资源种类少,已发现矿种仅占全省发现矿种数的24%;二是金属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少,且分布不均;三是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小,矿产资源赋存特点客观上决定了矿产资源的开发规模不可能很大。

目前,已成为典型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截至2007年底全市境内已发现各类矿产33种,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6种,矿产地152处。查明资源储量并已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11种、矿产地96处,主要为煤炭、铁、铜、铅、锌、金、银、水泥用石灰岩、水泥用大理岩、水泥用黏土、硅灰石、陶瓷土、伊利石、饰面用石材等。此外,开采的矿产资源还有砖瓦用黏土、饰面用花岗岩、水泥配料用板岩、水泥配料用大理岩、矿泉水等。

在已经查明的矿产中,大型(或中性)矿床资源储量只占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18%,除煤炭、水泥用石灰岩、伊利石有一定规模外,其他均为小型矿床或矿点,且质量不稳定,开发规模较小。此外,境内已经查明的矿产资源分布相对比较集中,煤、膨润土、沸石主要分布在辽源盆地、辽河源盆地、平岗盆地和金岗地区;水泥用石灰岩、大理岩主要分布在椅山、安恕地区;贵金属、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椅山——建国一带;饰面石材主要分布在东丰县影壁虎顶山一带,这为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矿产资源提供了资源条件,也为实施绿色开采,开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基础。通过首轮规划的实施,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的勘查又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对伊利石、沸石、膨润土和陶瓷土的勘查,证明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为本市矿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辽源市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自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植物种类。走进辽源市,森林片片、郁郁葱葱,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2%,珍稀植物有5科7种。

辽源市植被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森林草原类型,森林组成主要以人工落叶松林、人工樟子松林和次生柞树林为主。林下植被主要有莎草、苔草、蕨类等。藤本植物主要有山葡萄、五味子、狗(软)枣子等。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176802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62214公顷,活立木总蓄积为1160.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2.1%,林木绿化率为32.5%。全市现有人工林面积为113577公顷,人工林蓄积为8586409立方米,人工林主要以人工落叶松林为主,天然林主要以柞树林为主。面积为23824公顷、蓄积为2040523立方米,分别占全市有林地总面积的14.69%、总蓄积的17.59%。

主要乔木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黑松、红松、云杉、榆树、杨树、柳树、柞树、胡桃楸、椴树、白桦、水曲柳、黄菠萝等杂木。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公益林20800公顷,其中天然林为6,733公顷。共涉东丰县、东辽县、市区及21个国有林场,全部为国有林。2007年,按省级重点公益林要求,全市共区划界定省级重点公益林8000公顷,其中东丰县4667公顷,东辽县3333公顷。

第五,辽源市辖区内的土地肥沃,农作物总耕地面积打292.8万亩,山坡地、低洼地、平地各占总耕地面积的1/3,其中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261.4万亩,占农作物总耕地面积的89.3%。其中,玉米面积200.6万亩,水稻面积37.6万亩,大豆面积15.3万亩,薯类、杂粮面积7.9万亩。瓜菜等经济作物面积31.4万亩。全市粮食常年产量保持在30亿斤水平,所辖东丰、东辽两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两县还是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先进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东丰梅花鹿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东辽县柞蚕产量占全省五分之三)。这里还盛产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等,粮食年均产量均在100万吨左右。所辖的东丰、东辽两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玉泉牌大米获“吉林省名牌农产品”荣誉称号;同时,东丰县和东辽县还是国务院命名的“百万亩人工林先进县”。

最后,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辽源矿务局西安竖井还曾经是“一五”时期国家投资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辽源的煤炭产量在全国占有较大比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整个辽源煤田都具有百年开采历史,辽源既是因煤而立,又是因煤而兴的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辽源市的经济在经历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以后,不仅与其他城市一样面临着资源型城市普遍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矿区人口所占比重大大高于其他同类城市这一更特殊、更困难的问题。

然而,作为吉林省老工业基地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辽源人并未因此而气馁,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正确方针指引下,辽源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战,排除万难,勇于进取,使全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却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对外开放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为下一步发展接续产业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辽源市曾经有过自己辉煌的过去——煤炭开采有百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煤炭产量曾占全国4%;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发达的轻纺工业,辽源市还曾经被誉为“东北小上海”。然而,今天的辽源市却变成了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2008年,当辽源市得知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之后,果断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全市上下谋发展,首先考虑到要在“练好内功”的前提下,抛出橄榄枝,去引金凤凰。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大胆地进行招商引资,努力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重点在发展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两个主导产业和高精铝加工、冶金建材、纺织袜业、汽车零部件、医药健康、矿山装备、建筑机械、软件等产业集群迅速形成规模上引进技术和外资上下功夫。

通过实施新区开发和土地整理,以及水、电、气、热等生产要素配套,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这几年谋划的项目有80%来自域外和境外投资。高精铝加工产业集群已形成熔铸、挤压、型材、模具等完整的系列产业链;促成了麦达斯铝业、利源铝业两家公司上市;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物质发电、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纺织袜业集群规模迅速扩张,产业规模跃居全国第二,形成良好发展态势。在狠抓项目的同时,不忘抓好民生工程,全市通过统筹实施“六路安居”工程,现已完成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城市棚户区和煤矿棚户区改造28片,使4.4万户居民喜迁新居。积极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和新农保试点参保率、城镇医保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人民群众在就业、社保、收入、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实惠显著增多。

新增20万千瓦的新辽源发电厂也积极投入运营,电、热、煤气的“三联供”工程启动,电力供应充足。全市公共管理基础设施不断地得到了完善,市政府坚持每年为群众办80件惠民实事,更加振奋民心。通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矛盾得到及时调处化解,民众生活满意度明显增强。全市人民建设辽源的信心倍增,出现了人民健康向上,社会和谐稳定的空前良好局面。

在交通网络建设上进行了有效整合。在原有国道303线、四—梅铁路贯穿全境,已经建成的辽—西铁路、长—辽高速、营—梅高速、吉—草高速基础上,在建的辽—西高速已经建成,辽—长铁路的开工建设、带动了集—双高速、四—松电气化铁路的加速推进,形成了东北腹地入海进关的又一新通道,构成了新的综合交通体系。这些措施将会有力提升辽源市的区位发展优势。目前,城市二环路已经建成,一环路全线贯通,城市三环路规划在未来三年建成交付使用,届时“三环四纵六横”路网体系将全面形成。

2014年,全市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760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319亿元,增加值超过400亿元;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7%、13%和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7%和8.2%;三次产业比重达到8.0∶59.1∶32.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

未来几年,辽源将牢牢抓住政策机遇,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作为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民幸福为目标,统筹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五大建设”和“五大发展”,努力把辽源打造成为全省中部率先转型成功、最具生机活力的重要支点城市和宜居宜业的新兴城市。

如今的辽源市,在建设新辽源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和提炼出来了“勇于竞争,务实创新,永不言败,追求作为”的辽源精神。辽源市全市不仅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也在逐步显著增强。近年来,辽源市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地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弘扬“团结、自强、务实、创新”的精神,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发展目标要求,在经济建设发展中,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进一步优化改善投资环境。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为目标,已经启动的省级园林城、卫生城、生态城和国家级文明城、环保模范城“五城联创”将使辽源更加整洁靓丽。

同时,全市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历史机遇,以加快辽源经济转型为工作主线,把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开展“工业项目年”活动为载体,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手段,不断加大工业项目投资力度,实施招商引资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积极推动产业跃升,加快产业集聚式发展,致力于以大企业为主体,组织谋划新上一批大项目;加快“一区三基地”建设(清洁能源产业试验示范先导区、中国高精铝加工基地、中国新兴袜业纺织产业基地、北方最大的水泥和新型建材基地);增强工业集中区承载项目能力,扎实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积极措施。

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接续产业,努力打造东北新材料产业基地,实现了以新材料为主导和以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并带动农产品加工业齐头并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同时,强化了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了城镇吸纳功能。通过辐射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区域经济活力;致力于扩大开放,主动承接,靠大联强,广泛开展跨地区、跨国度的合作,努力构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局面。

同时,还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以产业链为纽带,大企业为核心,重点项目为支撑,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全力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冶金建材、纺织袜业、新医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食品、化工等九大支柱产业,加快建立具有辽源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确保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并且,城市形象也在全面提升,在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的同时,赢得了“中国梅花鹿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二人转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和“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城市及“中国棉袜名城”等美誉,为辽源市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辽源市定会以更加崭新的面貌矗立在东辽河畔。辽源人愿与各界有识之士共同携手并肩,共创美好灿烂的明天。

0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