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之名是怎么来的呢?有人说是“八大岭”的谈音。因这一带山峦层叠,地势险峻,据说所建的长城在这里要转八道弯,越过八座大的山岭,当年兴建这段长城很艰难,工期迟迟完不成,曾先后有八个监工为其而死。最后通过仙人的点化,采取“修城八法”,即“虎带笼头羊背鞍,燕子衔泥猴搭肩,龟驮石条兔引路,喜鹊搭桥冰铺栈”,才把建筑材料运送到山上。所以人们就把这段长城称为“八大岭长城”,后来地名就谐音成“八达岭”。也有人说是由“八道岭”谐音而得名。
传说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大军征战到此受阻于长城之外,李自成心急如焚。这时探马来报,说前方还有八道险关。李自成听罢长叹一声:“这里的八道岭实在是难以越过,看来强攻是不行!”于是命令起义大军改道而去,后来这里被称为“八道岭” 以上说法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难以考证。其实最可信的说法,应是《长安客话》中的解释:“路从此分, 四通八达。”
因为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内蒙古,西去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 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