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监委发文!盘活存量资产,平台公司的路径已经很明确了

含谷川 2024-09-26 13:57:27

盘清盘活存量资产,国企平台公司要抓紧了!

最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了一篇文章,特别强调了资产盘活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已有多个部门,介入到存量资产梳理和盘活工作中。

为何国家频频出手?从一组数据中,或许可以看到答案。

2022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为35.1万亿元。而到了2023年末,这一数字已攀升至40.74万亿元。

数字增长背后,揭示了地方面临着巨大的化债压力。

化债任务重 多地“砸锅卖铁”

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40.74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约为15.87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约24.87万亿元。

这一数字,虽然未超出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限额(421674.3亿元),但相较于2022年末的35.1万亿元,已增长了5.6万亿元。

在债务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多地政府提出“砸锅卖铁”盘活资产策略。

今年以来,此类化债措辞,频繁出现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报告和财政部门官员表态中。

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砸锅卖铁还债,制定落实“1+8”化债方案,并拨出206亿元支持基层化债。

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在3月撰文中强调,制定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过紧日子、“砸锅卖铁”筹措资金、应急保障等“1+10”化债方案,并对年度债务风险控制目标进行细化分解。

再比如,吉林省辽源市在2024年预算报告提出,坚持“砸锅卖铁”还钱、“节衣缩食”过日子,全力筹措偿债资金,确保到期债务按时偿还。

重庆市璧山区等地,更是成立了“砸锅卖铁”工作专班。

这些动作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化解债务,减轻财政负担。

然而,在资产盘活的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因缺乏资产经营的能力,即便有意盘活,也无从下手。

一些固定资产因迟迟未能找到高效的盘活策略,长期处于“沉睡”状态。

在此期间,不仅可能因为自然灾害、磨损老化等原因,导致资产价值减损,还会带来额外的运营和维护负担。

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重视。

近期,财政部等六部门制定并印发《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明令禁止为无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规举债,以遏制隐性债务增长。

该《办法》已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而此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文,无疑为地方政府的行动提供了进一步的政策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还指出,部分领导干部因政绩观偏差,盲目举债推进项目,导致大量建筑资源闲置浪费。

9月19号,财政部通报了8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涉及天津、辽宁、湖南、江西和吉林等地区。

这反映了一些地方政绩观、纪律观念存在问题,影响化债工作成效。

对于长期闲置、甚至遭受非法侵占或变卖的国有资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和增值,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受损害。

各地国资国企应认清形势,积极作为,不能抱有侥幸心理。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国监委引领 先做好资产评估

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所刊文章,给出了大体的解决思路,第一步就是盘清资产。

现实中,国有资产常因管理不善而处于闲置状态,不仅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还增加了管理风险。

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底数不清、存量分散、流程复杂及监督不足等。

对于业务广泛、资产种类繁多的国企平台公司而言,这些问题尤为突出。

多层级的组织结构,导致上层领导难以准确掌握资产状况。即便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手工统计,也难以揭示资产全貌,这无疑加剧了经营风险。

以某东部省份的平台公司下属资产运营公司为例,在负责工业园区固定资产管理时,未按规定进行清点核对和日常监管,导致大量国有资产处于长期无人管理状态。

科学有序资产盘活的路径,需从资产盘点梳理及分级入手,全面摸清家底。

这里的盘点,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统计,更要重点关注资产的状态、潜力和盈利属性,以实现精准分类和分级。

在此基础上,还需开展深入的资产评估工作。

对不同类别和分级的资产,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判,以全面把握资产的实际价值和潜在风险。

这一过程中,必须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避免与企业单项项目或资产的定价行为混为一谈。

在充分了解资产潜力后,接下来的重点是处理瑕疵资产问题,并制定及研判资产盘活方案。

这需要通过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手段,如精准估值、可行性研究、税务安排测算等,对方案进行精心筛选和优化,以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

针对资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土地、物业等大体量资产的管理难题,可考虑引入数字化解决方案。

通过搭建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资产长期动态管理,进而提升管理效率和精准度。

资产盘清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关系和复杂流程,需要多部门联合作战。

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他们往往手握大量资产,但在资产管理能力方面可能存在短板,怎么办?

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资产集中管理模式。

以苏州为例,今年7月,当地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了推进低效运转资产集中管理的相关通知。

该通知明确提出,通过置换、出租、拍卖等多元化手段,有效盘活闲置土地、房产等“沉睡”资产,以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聚焦重点领域 大数据精准招商

资产的有效盘活,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构思。

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资产效率的核心在于,确保战略定位与资产特性高度契合。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需要进行精准发力。

在选择重点发力领域时,应遵循三个方向:

➢ 优先盘活那些存量规模大、当前收益稳健或增长前景可观的基础设施项目;

➢ 综合考量存量盘活与改扩建项目的协同发展,例如交通枢纽的综合升级、工业企业的园区迁移等;

➢ 有计划、有步骤地盘活长期闲置,但具备开发潜力的项目资产,如老旧厂房、文化体育设施等,以及国有企业非主业的资产,如酒店、餐饮等。

需要注意的是,实现闲置资产有效盘活,招商依旧是重头戏。

对于平台公司而言,在强化自身招商引资能力的同时,也需严防因招商而引发的隐性债务风险。

当前,产业发展已进入增链、补链、强链新阶段,对效率要求更为迫切。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招商模式,以适应这一形势变化。

大数据招商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招商工作带来了新的突破。

借助大数据评估,可以初步筛选出招商目标企业,实现管理到决策的科学化和数字化,降低决策失误风险。

招商引资,是一个适配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企业之间在信息与知识上,往往存在不对称性。

就政府而言,需要一份能够了解企业投资意向的企业画像;就企业而言,他们希望能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对此,平台公司可以运用大数据,搭建起一个招商平台,通过挖掘分析,洞察地区动态和产业链资源,掌握关键企业需求。同时,结合产业链分析,更精确地定位产业招商总体目标。

此外,还可以借助“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实现招商数据精准匹配。这样,不仅有能精准对接招商需求和企业投资动向,更能实现全产业链的智能化精准招商。

进一步来说,可以利用产业链招商图谱,对区域产业链全景、现状、补链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帮助地方把握产业发展方向、了解产业发展现状。

以强链、补链为目标,找到产业发展重点,支撑并集聚上下游企业,实现精准招商。

通过构建重点招商产业链条和生态,我们可以精准识别重点环节及细分领域,并匹配龙头企业,从而明确招商定位。

如今,大数据在政府招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各地产业链招商带来了新方向,也为地方盘活存量资产提供了新的支撑。

最后,再简单梳理一下要点。

国家已多次发文强调盘活存量资产的重要性,地方政府需加快实施步伐。

在推进过程中,切忌盲目追求速度,应保持足够耐心,对资产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

同时,应在聚焦在重点领域,借助大数据手段助力精准招商。只有这样,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取得的成效也会更加显著。

0 阅读:0

含谷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