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牛奶”之称的牡蛎,如何挑选新鲜肥美?这些功效你了解吗?

科普三舍 2024-11-21 02:32:5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饮食品种有了更多追求,水产品在百姓餐桌上频频出现,多吃水产品成为人们日常养生保健的一种潮流。

牡蛎,在全球分布广泛,是当今世界上养殖规模和产量最大的贝类。我国俗称海蛎子(中国北方地区)、生蚝(粤语地区)、蚵仔(闽南语地区),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牡蛎目,是人类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

长久以来,牡蛎的起源尚有争议。牡蛎是侧卧固着底栖的双壳动物,通常以左壳固着在坚实的基质上,双壳大小不一,左壳大而凹,右壳小而平,成体缺少大多数双壳类所具有的肉足,也没有前闭壳肌。科学家根据牡蛎不等壳、侧卧、单柱的特点,推测它的祖先应该出现在古生代,可能起源于假髻蛤科(Pseudomonotidae)或早坂海扇科(Hayasakapectinidae),目前学者们较为认可的观点是牡蛎的祖先为耒阳假髻蛤。

牡蛎不仅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而且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和药用价值,是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非常高的海珍品。在我国,牡蛎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中医典籍记载牡蛎有治虚弱、解丹毒、降血压、滋阴壮阳等多种功效,是药食同源的典范。

《本草纲目》记载:“牡蛎肉甘温无毒,煮食治虚损,调中,解丹毒;生捣治酒后烦热,止渴。炙食甚美,令人细肌肤,美颜色。”《神农本草经》这样描述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很多牡蛎组方治疗疾病的方剂,比如牡蛎茯苓汤(牡蛎、茯苓白术、甘草)可用于治疗伤寒、湿热黄疸等病症,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气的功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用于治疗少阳病,具有和解营卫,疏肝解郁的功效等。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医典籍所记载的牡蛎功效正逐步被临床医学和现代科学所证实。

牡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素有“海洋牛奶”之美称,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批准的药食同源食品之一。从营养学角度来看,牡蛎富含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完全,除 20种常见氨基酸外,牛磺酸含量也较高,且多以游离态存在于牡蛎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牡蛎总脂含量虽然不高,但多是具有生理活性的组分,如人体必需的亚麻酸,亚油酸,以及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另外,牡蛎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

牡蛎的基本营养组成(以干基计)

每年的10月至翌年5月是牡蛎最饱满肥美的时期。5月以后,牡蛎的性腺过于肥满,俗称“起粉”,口感较差。现在正值入冬时节,牡蛎消耗少,能量蓄积多,肉质肥美,正是吃蚝的好时节。

牡蛎中还含有哪些功效成分?

食用牡蛎有哪些健康功效?

我国主要的牡蛎品种有哪些?

牡蛎你吃对了吗?挑对了吗?

一本专业科普书带你进入“蚝门盛宴”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的

多位专家和科普工作者共同编写的

"神奇的海洋水产品系列丛书”

《神奇的牡蛎》面世

内容简介:该书是“神奇的海洋水产品系列丛书”的一种。本书共分为6章,分别是牡蛎起源与食用历史,牡蛎生物学特征与生活习性,牡蛎营养、功效与风味,牡蛎育苗与养殖,牡蛎保鲜与加工、牡蛎食谱。全书兼具系统性、科学性,并引用国内外诸多最新研究成果,普及牡蛎相关的科学知识,以期对消费者认识和食用牡蛎起到一定指导作用。此外,本书还附赠9个由一线科研人员录制讲解的科普小视频,直观易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为本丛书作序

0 阅读:0

科普三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