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典诗词给朋友们欣赏,弘扬传统诗词文化,真是一件大乐事,这也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本文分享2首很精彩的诗,这些诗有入选教科书的实力,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入选,令很多人读不到,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
到底是哪两首诗?读完本文就明白了。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先来谈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时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他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药,讨好不学无术的方士,竟然委任方士为台州刺史,荒唐至极!
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如此,大臣也跟随他求仙服药、追求长生,闹得满朝上下乌烟瘴气,令平民百姓们苦不堪言。为讽刺这种荒唐现象,李贺愤而写了这首诗。
此诗以奇诡想象质问时间本质。开篇拟人化“飞光”,将抽象的时间具象为可对饮的客体,暗含对生命流逝的焦虑。

中段借神话意象,例如若木、烛龙等构建超现实场景,以“斩龙足”的暴力想象试图截断昼夜更替,突破生死规律。
结尾反讽秦皇汉武求仙之举,揭示长生虚妄。
全诗在道教思维与理性批判间形成张力,展现中唐诗人对生命哲学的终极追问,是“诗鬼”不可多得的代表作。

皇都依仁里,西北有高斋。
昨日主人氏,治井堂西陲。
工人三五辈,辇出土与泥。
到水不数尺,积共庭树齐。
他日井甃毕,用土益作堤。
曲随林掩映,缭以池周回。
下去冥寞穴,上承雨露滋。
寄辞别地脉,因言谢泉扉。
升腾不自意,畴昔忽已乖。
伊余掉行鞅,行行来自西。
一日下马到,此时芳草萋。
四面多好树,旦暮云霞姿。
晚落花满地,幽鸟鸣何枝?
萝幄既已荐,山樽亦可开。
待得孤月上,如与佳人来。
因之感物理,恻怆平生怀。

这首诗知名度并不高,我估计很多朋友都没有读过。
此诗借疏浚井泥的日常事件展开哲学沉思,前段以工笔描绘泥土从幽暗井底到筑成堤岸的“升腾”过程,隐喻寒士际遇变迁。
中段园林景致暗藏道家“物化”思想,暗示地位转换带来的认知颠覆。
尾联“感物理”点题,将个体命运纳入宇宙规律观照,在细腻物象中寄托对仕途沉浮的超越性思考。全诗以微见著,体现义山诗“隐秀”特质。

朋友们,本文分享的这2首诗水平如何?你曾经读过吗?欢迎分享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