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专业的施工队都是非常值得合作的,但在利益的驱动下,少部分施工队总会形成诸多“潜规则”,不仅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也威胁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01

分包转包中的“层级抽成”
分包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将工程分解后转包给下一级分包商,每一层都会抽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这种“层级抽成”模式看似合理,实则导致实际作业队伍拿到的资金大幅缩水。
资金不足直接影响施工的正常运作,可能导致工人薪资拖欠、施工材料短缺以及施工设备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最终会反映在工程进度的延误和工程质量的下降上,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劳务纠纷,给项目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02

材料的“回扣”与以次充好
施工队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与供应商勾结,收取回扣,同时采购质量低劣的材料。
这种行为短期内是节省了成本,但劣质材料带来的隐患是长期且致命的。
从结构安全角度看,以次充好的材料可能导致工程耐久性降低,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危及人员生命。
从经济层面看,后期维修和加固的成本远高于采购优质材料的费用。
03

工程变更与签证的“操作”
工程变更和签证是项目管理中的常见环节,但这些环节却常常被利用进行“操作”。

通过虚增工程量、伪造设计变更单或虚构现场签证,试图获取额外的工程款。
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项目成本,还可能导致项目进度失控。虚假的变更和签证掩盖了实际施工中的问题,使得项目管理者难以准确掌握工程的真实情况。
一旦被审计或检查发现,不仅面临法律风险,项目方也可能因管理不善而遭受损失。
04

劳务管理的“灰色操作”
劳务管理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施工队在这一环节却存在不少的“灰色操作”。

比如克扣工人工资、不签订劳务合同、使用非法劳务队伍,甚至在劳务纠纷中推诿责任。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工人的合法权益,还容易导致工程进度停滞。
劳务纠纷一旦爆发,往往伴随着工人罢工、围堵等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项目的正常推进。此外,非法劳务队伍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进一步增加了项目的风险。
05

安全与质量的“表面功夫”
安全与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线”,但施工队却习惯在这些关键环节上做“表面功夫”。
为了节省成本,施工队可能在安全设施上敷衍了事,安全检查走过场,质量把控形同虚设。这种行为看似短期内节省了资金,但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安全事故不仅会危及人员生命,还会导致项目停工整改,增加额外成本;质量问题则可能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返工整改,给项目方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06

拖延工期的“索赔套路”
工期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施工队却常常利用这一环节进行“索赔套路”。

一些分包商故意拖延工期,然后以天气、材料供应、资金不足等理由向项目方索赔延误费用。
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项目成本,还容易导致项目无法按时交付,影响后续工程的衔接,严重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7

工程款结算的“账外操作”
工程款结算是项目管理的最后环节,但施工队却常在这一环节进行“账外操作”。通过虚开发票、阴阳合同等方式转移资金,逃避税费,试图获取额外的工程款。

这种行为极易导致项目方财务失控,且账外操作还可能涉及腐败问题,给项目方带来法律风险。一旦被审计或检查发现,相关人员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潜规则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潜规则的无知,觉得无伤大雅最终却被彻底吞噬。
都是团队协作,不是某一方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