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惨遭日军杀害的新四军特使

自然与社会 2025-02-06 15:11:20

引子

#本文摘自《皖东文史》第六辑(1998年12月),作者徐舟,原标题《惨遭日军杀害的新四军特使》

正文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前夕,一直龟缩在峨眉山的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开始与我争夺沦陷区。日、伪、顽勾结,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动势力。为了便于斗争,滁州、全椒合并成滁全县,由县委书记薛宗元、县长罗应生领导的县委、县政府决定,计划先接收全椒城,后接收滁州城。

我路西主力部队四旅三个团(十、十一、十二团)由花山外的谭墩、石沛桥出发,过郑桥,向全椒南面挺进时,国民党桂系171师、172师从全椒南屏山、斩龙岗向全椒城猛扑而来,阻止我军从冯竹园和冯郢抢渡鲁家河。我军主力为避免直接冲突,奉命撤出阵地,调头拔掉腰铺日伪据点,开到琅琊山下,逼近滁城。为弄清滁城内日伪军动态,四旅侦察队和花山区委领导决定,由施学俊化装进城。收集情报。

孤胆英雄智取敌情

施学俊是施集乡人,1940年13岁时参加革命,是路西抗日联合中学第二期学员。学习结业后,随中共滁县县委书记(政委)刘宏调到路东工作,后因革命需要转到路西,任花山区丰山乡政府助理员(对外职务名称),党内实际身份是情报员。施学俊曾多次化装成学生到敌占区滁城,收集敌情,张贴标语,宣传抗日。1944年10月是日寇最疯狂的时候,对我根据地烧杀抢掠,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为及时掌握敌情,施学俊在滁城建立了多处秘密情报联络点。

大陆春酒馆是伪警察局长关某开办的,专为日军服务。内有六个女招待,都懂日语,和日本军官关系密切。那些军官常在酒后向她们泄露一些重要军情。但日军酒后也常闹事,掀桌砸碗,致使酒店蚀本。关某不想开办,施学俊得知后,安排两位亲戚合股把大陆春酒馆接过来经营,自己常出入酒馆收集敌情。为了不使女招待起疑心,他和她们结为干亲。一次闲谈中,得知日伪军要偷袭我抗日根据地花山地区,便速将情报汇报给上级领导,根据地的部队机关和群众,坚壁清野,提前安全转移。日伪军折腾了几天,一无所获,只好对天鸣枪示威,撤回滁城。

时隔一个多月,日寇又发动了对我路西根据地大规模扫荡。这次行动经过长时间准备,集结3063和3064两个联队,由中队派遣军司令官田中亲自指挥,兵分两路,一路由滁县向西,一路由淮南向东夹击,目标是袭击藕塘我路西首脑机关。敌人是夜间行动,施学俊一星期前得知这一情报并向上级汇报了,我路西军首脑机关迅速转移。当日伪军包围藕塘时,镇上已空无一人,敌人又次扑空。

冒险进城下降书

这次党组织又一次将重要任务交给他,施学俊深知任务光荣而艰巨。施学俊接受任务后,穿上草绿色童子军服,化装成中学生,秘密潜入滁城。滁城对施学俊来说轻车熟路,大街小巷无所不知。他幼年时在滁城做童工,随后又当了我党情报员,经常出入城内,进城如鱼得水。施学俊在城内转了一圈,察看情况。此时的滁城,鸡飞狗跳,混乱一片,日伪军在大街小巷肆意抢掠,滥杀无辜。施学俊来到秘密联络点,据内部情报透露,滁城的伪军已暗向国民党军队联系,准备向其投降;若新四军接管,则负隅顽抗到底。施学俊在滁城住了一夜,夜间张贴一些抗日宣传标语,天亮离城。施学俊向上级领导作了具体汇报,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要求再次进城向滁城日伪军下降书,抢在国民党军队前接受日伪军投降。

四旅总部和县委领导慎重考虑后,作出两手准备:先由施学俊只身进城下降书,我军主力随后开进,日伪军降与不降,我军都要强行接管。

施学俊换上新发的新四军军服,系上腰带,雄赳赳地出发了。当他走到城西十五里大桥时,发现黄老棚日军据点的一队日伪军约50多人,向马安乡进发,沿途一路抢劫。马安乡是革命老区,县政府临时驻地。如果这些丧心病狂的强盗不甘心灭亡,作最后的垂死挣扎,我党损失不堪设想。施学俊急中生智,绕道向日伪军走去。双方汇合,敌军惊慌失措。施学俊不慌不忙地拿出降书,说:“日本天皇8月15日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我是新四军委派来的特使,向你们日伪军下降书的。”翻译官作了翻译。日军小队长听了明白后,拔出战刀嗷嗷嚎叫,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说:“大日本怎么会投降呢?皇军大大的……”施学俊声色俱厉地说:“事实胜于雄辩,日本侵略者必须无条件投降!”日军小队长疯狂了,端起机枪对天一阵扫射,然后将施学俊带走。

临危不惧壮烈牺牲

施学俊机智勇敢,引走了敌人,避免一场危难。四旅主力和县大队听到枪声,知道情况不妙,立即指挥部队火速前进,准备强行接管滁城。同时命令花山区委,速从马安乡调来三个民兵分队,又通知丰山乡武装民兵接应,不惜一切代价,要营救出施学俊。战斗持续数十分钟,击毙敌军三人,终于把敌人打退到黄老棚据点内,但施学俊没有被营救成功。

施学俊被敌军带到据点内,日军小队长不听翻译官“两军对阵,不斩来使”的劝说,把失败的愤怒变为疯狂的报复,对施学俊实行酷刑,严刑拷打。先用刺刀刺穿他的小腿,肩锁骨,再用铁丝穿绑在木桩上,鞭抽铁烙,最后又用刺刀连捅十几刀。施学俊壮烈牺牲,年仅十八岁。

花山区委得知施学俊遇难后,立即向上级汇报,调来区武装中队,由四旅侦察队配合,加上武装民兵170多人,分四路出击。一路阻击滁城援兵,三路围攻黄老棚据点,一定要抢回英雄的遗体。战斗持续一个多小时,敌人在我强烈的炮火下,被迫派伪保长黄某将施学俊的遗体交还,遗体当夜送往家乡杨饭店安葬。黄老棚据点的日伪军,最后不得不缴械投降。

(作者系滁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辑)

资料来源:

《皖东文史》第六辑(1998年12月)

0 阅读:8
评论列表
  • 2025-02-08 04:44

    故事的人后续是日军的小队长 向国军投降 遣返回国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