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追风怪谈
编辑 |追风怪谈
前言近日,一则“三男一女于天门山跳崖”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网友们纷纷对此表示震惊和痛心。
据悉,四人中最年长的不过33岁,年纪最小的是其中唯一一个女孩,刚满22岁。其中,三位男子都是跳崖后当场气绝身亡,女孩虽被在场的工作人员拦下未跳下山崖,但因已经提前服用过量的毒药,送到医院后便停止了呼吸。
警方通过调查后得知,他们分别来自河南、河北、福建和四川,通过聊天群相识,并相约来到张家界天门山景区跳崖自尽。
他们究竟遭遇了什么令其痛苦到绝望轻生的事情?
为什么四个来自天南地北不同地区的年轻人,会相约一起用服毒跳崖的方式结束生命?
一、四人组团自杀,跳崖前均已服毒4月4日下午,有三男一女四名游客在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山顶的西线玻璃栈道上,翻越安全护栏跳崖自尽。
其中三名男子当场跳崖身亡,一名女子被在场的景区管理人员及时阻止后紧急送医。原以为能挽救回一条生命,但由于女子在跳崖前已经服毒,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随后,在场有人找到了四人留在玻璃栈道上的背包,并从中找出了他们的遗书。每个人的遗书上面都写着:“自杀是因为我自己不想活了,与家人、朋友、景区都没有关系,无需任何人为我的死承担责任。”
4月6日,张家界市相关部门公开通报了此事,并表示当地专门成立了专案调查组,正在着手调查处理此事。
当地警方经过调查,初步确定四人为自杀,不涉及刑事案件或其他因素,并了解到了一些四名自杀者的个人信息。
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集体自杀,四人在跳崖前均已服用了远远超过致死量的毒药,无论跳崖与否,都会死亡。且有人推测,女孩之所以跳崖前会被拦下,并不是像网上传闻的那样“突然犹豫”,而是毒性发作,已经没有力气翻越栏杆。
警方通报显示,四个人分别来自河南、福建等四个不同的省份,年龄差距也较大。其中,年龄最大的33岁,已经育有一子,最小的女孩才22岁,00年出生。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四个来自天南海北、年龄与人生经历都大不相同的年轻人选择一同跳崖赴死呢?网友们从他们各自的信息中发现了些许端倪。
二、自杀前都曾与家中联系,家人并未发现异常四个人中年龄最大的是来自河南的33岁刘姓男子。据知情人透露,刘某还有两个姐姐,他在兄弟姐妹中是最小的。
在刘某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为癌症去世了。没过多久,父亲也因为一场事故失去了劳动能力,半身不遂,一直卧病在床。因此,刘某一直跟着年迈的祖母生活。
十几岁的时候,刘某就独自一人去了很远的地方工作。自此以后,刘某便很少与家中联系,只是按时给家人汇钱。后来,无论是他不到二十岁就在外面成了家,有了孩子,还是他又离了婚,孩子归了女方,这些事,都是家里人从他人口中听来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十几年都没怎么和家里联系的人,半个月前突然回了家,说要看看父亲和祖母。
“当时村里人都问他怎么突然回来了,他就是说要回来看看奶奶,表情也怪怪的。”
“这么久不联系了,当时我们也没多问,谁曾想就走到了这一步。”刘某同村的村民们告诉记者。
另一位跳崖的33岁彭姓男子,来自河北省邯郸市。记者专程到了他的家中采访,得知彭某的家庭条件也比较困难。
与刘某一样,彭某也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彭某家中兄弟三个,他排行最小。
一般的家庭要供养三个孩子都尚且困难,更令人唏嘘的是,彭某的其中一个哥哥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更为家中增添了许多负担。
为了减轻家中的压力,彭某早早就辍了学,上高中之前就独自外出打工去了。此次事发之前,家中也并无发现彭某有任何异常。
三名男子中年纪较小的张某,来自福建省德化县,今年23岁。与刘某、彭某不同,他是家中的独生子,自小便备受父母的疼爱。
可令人意外的是,身为独生子的张某竟也没有完成学业,只勉勉强强读完了初中,就独自一人跑去广东打工。
张某的父母告诉记者,自从外出打工后,张某便没回过几次家,平时也不常和家里联系。直到这次出事,张某已经将近三年没回过家,只是一个人在外漂泊。
张某的堂哥表示,在这次前往天门山之前,张某曾给家中打了个电话,说自己要外出旅游。由于孩子平时不常打电话给家里,孩子母亲还觉得很惊喜,但并没有往坏处想,更遑论觉出孩子想要自杀的意图。
张某出事没多久,村子里就收到了通知。但是怕孩子的父母听了这样的噩耗过于悲痛,承受不住打击,他们只得先告知了张某的伯父。
而四个人中年龄最小的女孩子陈某,今年刚满22周岁,来自四川。
女孩的家人告诉记者,她的性格一直活泼开朗,家里人并没有发现她有任何抑郁症的迹象,更没有过自杀倾向,因此,发生这样的事情,全家人都始料未及。
陈某的同学也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她的性格为人都很招人喜欢。虽然也很早不上学了,一直在美容院上班,可她状态看起来一直都不错,客人们对她的评价都很好。
除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和尚且顺利的工作以外,陈某还有一份在外人看来十分令人艳羡的感情。在她出事后,曾有位女子在网络上表示,这个跳崖自杀的女孩在与她弟弟交往,他们的感情一直很好,原本打算今年结婚。上个月底,女孩说自己的爸爸患了癌症,所以她要回老家照看父亲,谁知这一次竟是永别。
将这四名自杀者的家庭信息综合起来,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每个人家中都可能有或多或少的压力,或失去双亲,或家人患病。且这四个年轻人无一例外都是早早地辍学打工,没能彻底地完成学业。过早地接受社会的捶打,或许也是他们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原因之一。
三、通过群聊“约定自杀”即使可能有着类似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但这四个来自天南海北又个性迥异的年轻人是怎么聚集到一起,并“约好”一同自杀的呢?
几名自杀者的家人都曾告诉过记者,他们四个人之间并不认识。既然并不相识,那更不用提有什么“过命的”“一同赴死”的交情,他们究竟为何要一起跳崖自尽呢?
有网友猜测,他们可能是同一个“约死群”的群友。
“约死群”,顾名思义,就是一群同样对生活失去指望的人,为了相约一起轻生而组成的聊天群。他们会在群里分享自己的痛苦经历,交流自己决定轻生的理由和即将采取的自杀方式,若有“志同道合”的,甚至会相约在一个时间和地点,用特定的方式一同结束生命。在自杀之前,他们还会集体写好遗书,遗书内容通常都是“免责声明”,表明自杀是个人意愿,无需任何人承担责任。
网友们的推测就来源于此。他们估计,张某、彭某等四人,很可能是在这样的“约死群”中相识,通过沟通后得知他们所遭遇的生活压力类似,于是便约定好了一起在天门山服毒跳崖自尽。
而且,这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约死群”群友集体自杀的案件。早在2018年,就曾有几个年轻人通过“约死群”沟通约定,一起烧炭自杀。等警方赶到时,已无人生还,现场只有几具因一氧化碳中毒而窒息的尸体,和一封有着三人签名的遗书。
遗书上写着:“我是自愿自杀的,这件事与任何人无关,不需要任何人承担责任。”
“约死群”的存在令人毛骨悚然。若有人一开始只是由于好奇加入,但每天接受着群里各种自杀负面消息的影响,想必也很难不产生自杀倾向。同理,若有人只是暂时地对生活失去信心,一时间有了轻生念头,那他更需要的无疑是他人的宽慰与鼓励,拉他走出绝望的深渊,而不是整日地看着铺天盖地的“约死”消息。这样的群聊,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2018年的那起集体自杀中,其中一个男孩的父亲胡建明难以接受孩子离开人世的事实,悲痛万分之余开始独自调查孩子轻生的原因。
在发现孩子曾加入“约死群”、受到群友的自杀挑唆后,他便用孩子的账号,潜伏进了该聊天群中。
胡建明发现,群里这些有轻生念头的人,居然大多都是正值美好年华的青少年。他们有的因为父母长期的不理解、不关心,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有的欠下了巨额网贷,因为还不上钱,便想要结束生命,一了百了;有的毕业几年了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信心……
胡建明看着他们,就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他想着若是有人能帮他们一把,让他们看到生的希望,或许他们就不会绝望自尽。就像他一直以来都幻想,要是当初能发现自己孩子的自杀倾向、并及时开解他一样。
有了这样的想法,胡建明便开始着手实施。他换了账号潜伏进群里,每当有人倾诉生活压力,说自己想要自杀时,他便会及时出现劝慰对方;看到有人“约死”,胡建明也会立刻报警,就这样救下了许多想要自杀的年轻人。
后来,胡建明也不只限于口头宽慰。看到有人说欠了钱还不上,他就会出手帮忙,有人因为没钱吃饭向他借钱,他也会伸出援手。
胡建明说:“有人一直觉得我是在救他们,其实我最想救的还是我的儿子,和因为儿子离开一直走不出阴影的我自己。”
笔者认为无论如何,“天门山集体跳崖事件”都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也是一种警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社会底层和边缘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也应该加强网络监管和教育,防止有害信息和组织的传播和渗透,保护青少年和弱势群体免受其害。我们更应该建立一个包容和温暖的社会氛围,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此外,约死群是一种极端和不理智的行为,反映了一些年轻人在面对生活困境和心理压力时缺乏正确的应对方式和求助渠道。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无法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甚至遭受到冷漠、嘲讽、责备等负面情绪的伤害,从而产生了绝望和逃避的念头。他们在约死群里寻求同类和安慰,但实际上是陷入了更深的孤独和绝境,失去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对约死群给予高度重视和有效干预,既要加强网络监管和预防,及时发现和关闭这些危险的聊天群,也要加强心理教育和援助,为有自杀倾向的人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治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