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宝宝都有一种特长或者说“特异功能”。那就是如果看见妈妈在旁边就会继续睡,相反不在的话就会哭,甚至有些宝宝,在哄睡的过程中,宝宝有时候会偷偷睁开一个眼睛看看妈妈在不在,就算是抱睡,她也会这样偷偷看一下然后闭眼继续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会导致这种情况呢?
这是“安全感”的雏形,只要是人,从小到大都会有这种感情。尤其是孩子对妈妈。都会有这种“只要你在,我就心安”的心理状态,只是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安全感”。想想孩子小时候,也是这种现象。婴幼儿从黑暗的子宫中出生,来到明亮的世界,本来就很不适应,缺乏安全感,而母亲是孩子出生后接触到的第一个人,而且照顾孩子最多的就是妈妈,孩子对妈妈的气味很熟悉,对妈妈很依赖。所以,当他睡醒,看到妈妈在,肯定会觉得很安全,然后放心地睡。如果看到妈妈不在,就很恐慌,但又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只能通过哭闹来引起家注意。
哺乳妈妈身上都有股奶香味,婴儿通过气味能分辨出妈妈的味道。当他苏醒的时候,没有闻到妈妈的味道,就会产生心慌和害怕,借助哭声来呼唤妈妈。如果婴儿习惯了,醒来的时候就是妈妈给他喂奶,帮助他再次入睡。然而妈妈离开,他就得不到这个待遇,平时的习惯被打破,宝宝会感觉不舒服。宝宝也可能是真的饿了,想吃奶,所以被饿醒,因为饿了而哭闹,这也是自然存在的。
不光人类,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也会对母亲有天生的依赖,因为它们要吃奶才能存活,所以,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就必须时刻掌握母亲的动向,因为妈妈就是它们的饭碗,这已经根植进了这些生物的基因中了。除了哺乳动物,一些其他的动物也会有找母亲的现象,农村有的母鸡发情了,就会搂着一堆的鸡蛋“抱窝”,等小鸡出生了,它们就会本能地把第一眼看见的母鸡认作妈妈,虽然它们不需要吃奶,但也会形影不离地跟随在鸡妈妈左右,不会远离。
为了防止宝宝在睡醒后因为没看到妈妈而大哭。妈妈在平时应该和宝宝多玩玩躲猫猫的游戏,让宝宝知道妈妈不见了一会还会出现在自己身边,并不是看不到妈妈,妈妈就永久消失了。平时妈妈去厕所,或者离开宝宝身边去别的房间拿东西的时候,要跟宝宝说一下自己只是离开一会,马上就会回到宝宝身边。小婴儿刚开始听不懂,但妈妈每次离开宝宝都跟宝宝讲一下。次数多了,宝宝一听到妈妈那样说,就知道妈妈虽然要离开一会儿,但是还会回到自己身边。宝宝在短时间没看到妈妈,也就不会大哭了。
总之,婴儿在睡觉时,妈妈在旁边会继续睡,不在的话就会哭,的确是有很多原因的。我们要多给宝宝一些陪伴,当他听懂话的时候,跟他交流,让他慢慢减少心理上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