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有不少建于2000年前后老房子,年久失修。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旧房改造需求,如今老业主有了新的选择,那就是:自掏腰包筹资,拆除危房建新楼。
其中,位于鼓楼区的秘书横巷,有两栋建于1970年前后5层砖混结构住宅,自2017年办理危房自建审批相关手续,谋划至今8年,危房重建终于接近尾声。
谋划多年,秘书横巷拆除危房建新家秘书横巷位于鼓楼区秘书横巷北侧、科艺宫以南。秘书横巷旁,16号和18号楼公安局宿舍分别建于1969年和1970年,为2座5层砖混住宅,共有40余套单元房。

由于建设较早,年久失修,两栋居民楼地面沉陷和楼体倾斜均十分明显。2019年被相关机构鉴定为最高等级的D级危房。

而早在2017年,秘书横巷16、18号楼的业主委员会便已着手办理危房自建审批相关手续,在项目原址重建新房。

2020年5月,秘书横巷16号和18号楼启动拆除;2021年9月,秘书横巷危房自建项目设计总评图审核通过。
原址重建,新楼建筑面积增加约8.9%据报道,重建项目共规划2栋7层住宅及1处配电房,住宅42套房,其中90㎡以下36套,90-150㎡有6套,增加架空设计用于公共休闲及非机动车停车,并增设电梯。

2022年8月2日,福州市资规局发布“秘书横巷危房自建项目总平面拟调整公示”,项目原建筑面积3235㎡,改建后总建筑面积约3851㎡,计容面积约3520㎡,比原有建筑面积增加约8.9% 。

2022年10月,鼓楼建工集团作为施工单位,项目正式启动;2023年8月,福州市资规局发布公示,秘书横巷危房自建项目建筑设计方案各项规划指标均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公示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目前,暂没有秘书横巷16、18号危房自建项目业主回迁的消息,不过,据网友透露,项目主体早已落成,目前在收尾。
鼓楼区在全省率先尝试房屋“自拆自建”据悉,自2007年福州实施《城市危险住房改造管理办法》至今,全市仅有鼓楼区乌山路(2处)、鼓屏路、秘书横巷等4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通过业主自行出资建设。

从谋划,到协商,到施工,再到交付……福州市鼓楼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国有土地上的房屋由居民自行出资改造的实践,开启“自拆自建”的全新尝试。
其中,房龄超过30年的乌山路改造项目为福州市第一个业主筹资、自拆自建的危房重建项目,该项目于2024年顺利交房,26户老业主原地有了新家。

据悉,针对危房自建,福州还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根据现有政策,业主自行出资改造的危房地块,若规划技术规定允许,可在保持房屋总套数不变前提下,适当增加但不超过15%的建筑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