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人类文明史,总是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这样的色彩,的确,人与人之间尚且会发生冲突与矛盾,国与国之间发生战争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可要说能将战争塑造为一种文化,又或者让自身文化在战争中得以保存、传承、淬炼,这样的国家或民族才能算得上是“战斗民族”。
在很多人看来,战争从来都是人为产物,殊不知,纵观发展史上战争频频的国家,成为“战斗民族”的背后多半有着十分深刻的历史渊源与成因。
现如今,还真的有五个国家被称作“打仗不要命”,甚至有的至今还处于战火之中。
无论是出于自保还是扩张,出于正义还是邪恶,这些国家的历史注定是爱恨交加、硝烟弥漫的,只不过,每个国家的战争史都是一段传奇历程,一同了解一下。
一、越南19世纪中期之后,法国对越南发起殖民统治,这也意味着属于越南人的抗争时代逐渐到来。
1930年1月,越南共产党在香港正式成立,随即开始在中越边境地区领导革命运动,还得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大力支持。
1936年,国际反法西斯潮流一浪高过一浪,法国共产党、社会党组成了“民主阵线”联合政府,使得在越南的法国殖民主义者也不得不实行较为民主的“开放”政策。
就在印度支那共产党获准在越南公开活动后,虽说法国殖民当局在后续采取过蛮横的镇压手段,可革命、战斗的火种还是保存了下来。
1944年冬天,在胡志明的领导下,武元甲组建越南人民军前身。
1945年2月,越南共和国宣告成立。
9月23日,法国再度对越南南方发动侵略战争。
图|越南军队1946年12月,就在法国对越南全境发动武装进攻之际,越南掀起了浩浩荡荡的抗法斗争。
1950年初,就在越南抗法战争内外交困之际,中国政府及时出手,给予越南全面无私的援助。
事实上,越南人的“打仗不要命”,多半都是出于对自身命运遭受不公的抗争,还有就是,中国在越南抗争史上做出的贡献不容小觑。
1954年,越南北方基本获得解放。
1964年8月,就在“北部湾事件”爆发后,美军对越南的打击和试探,再度让中越两国联手对抗,这一次的越南终于得以坚强捍卫自己的国家尊严。
事情到了这里,越南的抗争历程还十分具备正义色彩,偏偏在黎笋政府当道后,越南与苏联的交好导致自身形象也开始从自保变为极具攻击性。
当时的越南企图大搞印度支那联邦,还想要坐上盟主宝座,对中国开始了肆意挑衅,最终引发1979年对越反击战。
如今回看越南的“打仗不要命”历程,大有在战火中被迫成长的色彩,只不过,从正义到倒行逆施,这样的变化不太光彩。
二、日本19世纪初,欧洲工业文明入侵东亚后,日本开始自觉借助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实现“明治维新”,也得以登上跨入资本主义的“末班车”。
只不过,与工业化紧密相随的,恰恰是日本的军国主义化,甚至让日本有了不切实际的“成为亚洲第一霸主”的野心,他们口中的“东亚共荣”不过是想要东亚地区的国家都能臣服在日本帝国的脚下。
按照当时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逻辑,想要征服亚洲,必定要先从征服中国开始。
19世纪后,凭借着日益膨胀的国力,日本向曾经的友邦中国伸出掠夺之手,这也意味着日本渐渐成为“打仗不要命”的国家之一。
与其他因为自卫起身反抗的国家不同,日本掀起战争几乎都是对外扩张,丝毫没有正义可言,而在日本对外侵略史上,中国恰恰是最为深受其害的。
1870年开始,日本侵占了清朝对琉球群岛的控制权,随后便是各种肆意的割地与赔款,直至占领东三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图|日寇对于日寇来说,他们呈现出来的“打仗不要命”更像是军国主义毒害的结果,在当时日本国民意识形态中,蔑视中国、蔑视中国人的沙文主义思潮泛滥,直到二战结束,日本仍用带有歧视性的“支那”二字称呼中国。
最无耻的是,即便日本在二战中彻底失败并无条件投降,日本依旧在美国的掌控下逐渐成为美国反苏反华的“后勤部”。
由此可见,日本的战斗历程明显带有邪恶性,只不过,从日本自身角度来看,他们对战争乐此不疲的原因就在于,弹丸小国只能在侵略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三、俄罗斯要说世界各国最配得上“战斗民族”的,俄罗斯绝对当之无愧,如果说有些国家发动战争大有“吃饱了撑着”的嫌疑,俄罗斯的好战气质只能说是与生俱来的。
俄罗斯所处的独特地理条件,辽阔的土地上,使得当地民众有着粗犷豪爽的民族气质,也因为优越感而滋生着对外征服的渴望。
不过,即便俄罗斯人想要安分守己,“征服”这两个字却总是他们命运的主旋律,要么被征服,要么征服别人。
因为俄罗斯地处欧亚地区中心,还是世界三大文明的交汇处,战略地位非同小可,除此之外,那里还是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路线,偏偏少了有利于防守的天然屏障。
在俄罗斯的历史进程中,屡屡遭受着来自维纳亚人、日耳曼人、诺曼人等种族以及众多游牧汗国的进攻,强敌环伺之下,也在直接逼迫着俄罗斯人越战越强。
图|俄罗斯军队大环境趋势之下,东正教的传入偏偏让俄罗斯人产生一种所谓的“救世使命感”,沙俄统治时期,这种信仰成了沙俄发起侵略扩张的正当理由,从那之后,俄罗斯的军事文化也得以慢慢形成。
前面几点得天独厚的条件,注定俄罗斯人总能找到战斗的理由,强敌来袭,“打仗不要命”自然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要说他们能够成为“战斗民族”,还与自身强悍的身体素质有关。
在长达2500年的征服与被征服历史中,外敌入侵的同时,也给俄罗斯人的血脉注入了更加强悍的元素,再加上战争不断延续的优胜劣汰的天然规则,也让俄罗斯人拥有了更加强健的体格。
在很多史学者、政治家看来,俄罗斯人缔造的历史,取得的成就和野心与其斩获的国土面积成正比,对外扩张总是俄罗斯政治、外交的主旋律。
四、德国德国绝对算得上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风云国度,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要说德国能够拥有“打仗不要命”的特质与近代德国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发展密切相关。
对于崇尚自由、团结的国家而言,无论战争是出于何种目的都应该竭尽全力避免,偏偏近代德国对于战争始终存在大肆颂扬的行为。
在当时的德国民众心中,战争才是人类的高尚行为,还具备崇高的意义,举国上下宣扬战争永恒、战争万能,还一度认定战争才是国与国之间解决纷争、达到目的最好、最有效的手段。
与日本受到军国主义影响如出一辙,普鲁士的崛起为近代德国战争观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身为在战争中诞生、成长、生存的国家,尚武精神是普鲁士国家特质的核心,而军国主义就是其传承的精神支柱。
图|二战德军当普鲁士围绕着民众的教育、宣传、习惯、公共生活不断灌输军国主义思想,也自然在无形中将军国主义渗透到每一位臣民的血液中,这一方面的表现比日本还要剧烈。
在之后的德国发展进程中,当德意志统治出现后,霸权主义、民族主义占据了德国人的普遍意识形态,人们对于战争的崇拜也就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1888年,威廉二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德国从那时开始执行了一条极富侵略性及掠夺性的殖民与霸权政策,最终将世界引向战争的深渊。
在不断掀起战争的过程中,军国主义在德国不但没有被瓦解,反而被一次次强化,所谓的“打仗不要命”,更像是将每一位国民洗脑成战争狂徒。
五、中国身为中国人,我们都会为祖先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感到自豪,只不过,纵观中国历史,还真的没有军国主义当道的阶段,从古至今,中国人的好客与崇尚和平都是刻进骨子里的。
或许希望举国上下安居乐业就是农耕民族固有的思想形态,毕竟,凭借自身努力都能过上好日子、无需掳掠他国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刚好能满足中国人的这一诉求。
不过,战争总会是两个国家或多个国家的纠缠,越是安分守己的国家,往往越容易遭到侵害,最重要的是,中国在历朝历代民众的苦心经营下,资源被合理开发,在侵略者眼中必定是一块巨大的美味蛋糕。
所以说,中国从来没有以发起战争的形式求得自身发展,却需要常常应对外敌挑衅或侵略,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中国人的“打仗不要命”更多的是出于对家园的急切守护心理。
尤其从近代中国开始,清朝末年的闭关锁国、国力衰败引来列强侵袭,再到中国人奋勇起身保卫国家,直到赶走日寇、新中国成立。
图|中国军队经受战火洗礼的中国,军事力量在大量的实战中得以成长,解放军的卓越就来源于此,建国之后,无论是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役,唯一的目的也都是支持友邦、维护和平,也是间接保护自身国土完整。
所以说,中国人的“打仗不要命”实属被逼无奈,也是对和平的一种急切渴望。
结语战争通常是国家想要解决或走出困境而采取的一种极端方式,无论立场是正义或是邪恶。
至于“打仗不要命”这件事,恰恰是不同国家对于战争的意识形态决定的,要说世界战争频发的根源,恰恰在于军国主义至上的国家将战争作为发展手段的不良后果。
只不过,了解不同国家战争史也是了解这个国家发展历程的一个视角,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战争给每个国家国家带来的破坏远远大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