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围巾叫凯菲耶(keffiyeh),是中东许多地区佩戴的传统围巾。通常,它要么是黑白相间的,要么是红白相间的,在它的边缘有不同的图案和流苏。在最近几十年里,它们被特别认定为巴勒斯坦身份和抵抗的象征,在以色列和哈马斯的战争中,在世界各地的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中,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戴着它支持巴勒斯坦。
挺巴狂潮席卷全球,库菲耶成了新一代年轻人炙手可热的单品。博主们通过短视频分享库菲耶多达几十种不同的穿戴法:披着、挂着、包着、围着,甚至以图案的方式被纹在身上。人们穿戴库菲耶,表达对巴勒斯坦人建国夙愿的支持。
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巴勒斯坦唯一的一家库菲耶工厂——“赫尔巴维”迎来史上最旺的销售。这家家族小厂曾一度经营沉寂,而现在它生产的库菲耶一巾难求,以致官网贴出提示:需求量大,供应有限,每个订单仅限一条。
“赫尔巴维”的经理说,在巴勒斯坦生产的库菲耶承载着巴勒斯坦民族的灵魂,而在其他地方生产的——不过是一块普通的布。
他说,这块布,就是巴勒斯坦永不过时的“时尚”。
粗布上的“抵抗美学”
库菲耶是一种四方的棉质头巾,对当地人而言,头巾首先是一种实用服饰,有助于保护佩戴者免受大漠中烈日和风沙侵袭,农民们在田间劳作时习惯用该头巾来擦汗,除此之外,库菲耶还能作为围脖、披肩,甚至可以缠在腰上。
渔网格、橄榄叶以及粗线条图案是巴勒斯坦头巾的典型特征,渔网格既象征渔民与地中海的联系,也象征着凝聚力;橄榄叶则代表财富和毅力;中间的黑色线条象征历史上的贸易路线。巴勒斯坦连接地中海与阿拉伯半岛、北非,这些线条是巴勒斯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象征,也代表巴勒斯坦人渴望自由的心声。
今天,巴勒斯坦土地上约有10万家庭依靠橄榄树为生,橄榄树的寿命可达600年,生命力无比顽强,它是巴勒斯坦人对土地眷恋与忠诚的有力象征,每个巴勒斯坦人都将库菲耶视作自己的骄傲,把头巾扔在地上则会被视为最大的侮辱。
20世纪30年代,英国委任统治巴勒斯坦期间,库菲耶逐渐取代奥斯曼帝国城市阶层穿戴的土耳其毡帽。1936年巴勒斯坦革命爆发以来,起来革命的农民们用头巾罩住脸与英国军队斗争,以免被抓或被告密,后来城里和乡村的老年人、青年人都戴这头巾,这样,英国人便很难抓到革命者。从这时开始库菲耶首次成为反殖民斗争的标识,被赋予了政治意义。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几十万巴勒斯坦人被战火驱离,流离的人开始佩戴库菲耶,渐渐地它又成为难民的标识。随后的几十年里,以色列军政府禁止在其占领地区悬挂巴勒斯坦国旗,黑白库菲耶成为巴勒斯坦非官方旗帜。
黑白库菲耶有着“最地道”的巴勒斯坦味道,同样,抵抗的精神也融入库菲耶,形成了新的政治符号和独特的“抵抗美学”。
抵抗者们的带货
阿拉法特是这种“美学”的先锋。
前巴解组织主席的阿拉法特,经常佩戴头巾出席各种场合。他的库菲耶被精心折叠,顶部呈尖顶状,垂在右肩上,底部逐渐变细。这是在模仿“巴勒斯坦”地图——建立这个阿拉伯国家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他的形象也巩固了头巾作为巴勒斯坦民族认同和解放事业的象征性地位。
阿拉法特成了库菲耶的“时尚教父”,上个世纪60年代后,由他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库菲耶与抵抗密不可分。
库菲耶的可塑性极强,一代代抵抗者用不同的方式诠释库菲耶。 不同的穿戴,传递不同意趣,却展示着同一种力量。
巴勒斯坦女性开始佩戴这种男性头饰。在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如今,高大的巴以隔离墙上画着莱拉·哈立德的涂鸦。这名女性抵抗者用女性穆斯林特有的戴头巾方式穿戴库菲耶——将头部和肩部裹住,同时她还手举一把AK-47步枪。这个瞬间由普利策奖得主埃迪·亚当斯于70年代拍摄。哈立德的照片被印在T恤、杯子上,火遍全球,阿拉伯人认为她展现了女性抵抗者的英勇气概。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哈马斯下属军事组织卡桑旅发言人阿布·乌拜达被阿拉伯人视为新的“抵抗代言人”。他用红色库菲耶包头,这种颜色区分于温和的巴勒斯坦解放运动者,意味着更激烈的路线。
库菲耶还被写进歌词。2003年,来自加沙地带的青年穆罕默德·阿萨夫凭借一曲《高举你的库菲耶》在歌唱选秀节目《阿拉伯偶像》中夺冠。当他回到拉法口岸,上千名加沙人举着他的画像,跳起舞来欢迎他。法塔赫和哈马斯等巴勒斯坦各政治派别都派出自己的代表出席这场凯旋仪式。
巴勒斯坦制造
“赫尔巴维”位于希伯伦,如今以军正在约旦河西岸发起几十年来最大的军事行动。
希伯伦老城的易卜拉欣清真寺被以军封锁,这座穆斯林和犹太教徒共尊的圣地,几十年来血腥冲突不断。
距离清真寺不远,1961年开业的“赫尔巴维”开创了一种新技术,利用机械织机制作库菲耶,同时又保留巴勒斯坦传统手工技艺,成为高质量头巾的代表,传闻阿拉法特也曾在这选购。
以色列建国后,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逐渐达到高潮,抵抗者们热衷穿戴库菲耶,库菲耶随之人气飙升,那段时期,“赫尔巴维”家里的工厂开始没日没夜的生产黑白头巾,年产量超过10万条。
1994年《奥斯陆协议》签订后,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协议,以色列逐步放宽对外国商品的进口,大批廉价的库菲耶进入巴勒斯坦市场,“赫尔巴维”的工厂也渐渐衰落。
1995年起,由于需求不足,“赫尔巴维”被迫关闭长达五年。加上以色列长期的非法占领,原材料进口和头巾出口也受到以色列边境的管制,停电和封锁是稀松平常,只是,工厂仅仅是开着,就是在战斗、就是在抵抗。
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赫尔巴维”的生意迅速飙升,一个月卖出了2万条。十几台织布机日夜都在运转,销售额增长了70%。
只不过“赫尔巴维”的老板却感到悲哀:“我们因为战争而赚到了额外的钱,这是件令人伤心的事。我们是一家企业,但不是纯粹的企业,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利润,还有保护巴勒斯坦人的象征。”
随着以军在加沙展开地面行动,“赫尔巴维”把2023年11月售出的每一件库菲耶的利润都捐献给了巴勒斯坦医学协会,以帮助加沙的医院在战火中为难民提供救助。
“赫尔巴维”库菲耶定价不低,普通的一条售价180元人民币,但人们不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还愿意支付时间成本,对巴勒斯坦人而言,戴上库菲耶,就像感觉“把家扛在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