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生作诗2首,皆为千古绝唱,乾隆4万首,仅一首入选小学课本

壹点料得 2024-12-19 10:02:3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四百余位帝王,而这些帝王中不乏有很多才学之人。

就比如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令大汉威名远扬的汉武帝刘彻;东汉末年魏国的奠基者曹操;隋代的二代皇帝杨广;盛世大唐的开创者李世民等等,这些皇帝多少都做过诗。

但这其中也是有些差别的,就说西汉的刘邦,一生只做过两首诗均广为流传,为世人传颂。而清朝的乾隆一生做过上千首诗,却只有一首流传了下来,而且这诗还有一半是别人帮他完成的。

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首诗又是哪一首?咱们一起来看一下。

大风歌

众所周知,刘邦并不是一个喜欢作诗的人,甚至说文学方面还是他的短板。但他一生做了两首诗,均成为了千古绝唱。

第一首就是《大风歌》。此诗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是一首诗,因为它只有三句,短短二十三个字,却满是磅礴大气之意。纵观整个文坛,三句二十三个字的诗还是独一份。

这首诗是刘邦在征讨淮南王英布时所做的,这时的刘邦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但是英布勇猛,非常人可敌,他不得以才御驾亲征。最终在他的带领下,打败英布,镇压了叛乱,后来在归程途中,路过了沛县。

沛县正是刘邦的老家,刘邦就是在此地发迹的,望着眼前的种种,刘邦一时间百感交集,回想起了从前,也怀念之前的日子。

随即他就派人将之前跟随他的老人们,都叫到了一起,众人开席通饮,刘邦一时喝了很多,迷迷糊糊的借着酒意就创作出了这首《大风歌》,以此来抒发他的情感和抱负。

全诗如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第一句是:“大风起兮云飞扬”。说的是大风猛烈的吹,白云四处飘扬,寓意着秦末汉初,刘邦争夺天下时那种风起云涌的大势。

第二句是:“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说的是刘邦威慑四海,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寓意着如今天下祥和,自己威震四海,荣归故里的愉悦心情。

第三句是:“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句更好理解,如今自己得了天下,希望有猛将来帮自己镇守四方的愿望。表明刘邦对人才的渴望,体现出刘邦那种居危思安,高瞻远瞩的伟大精神。

全文仅23个字,却像是说清了刘邦的一生征程和伟大的愿望。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亭长,慢慢混成了一方诸侯,最后再到击败西楚霸王夺得天下,威震四海。对此他并不满足,他还希望他建立的大汉王朝能世代永传,所以展出对人才的渴望。

这种磅礴大气的豪气,比之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等诗词都要豪放,因此该诗也被誉为豪放派诗词的代表作品之一,成为千古绝唱。

鸿鹄歌

《鸿鹄歌》是刘邦所创作的第二首诗,同时也是刘邦的最后一首。如果说《大风歌》表明的是刘邦的豪放之情,那么《鸿鹄歌》诉说的就是刘邦的悲凉之意。

此时的刘邦已经建立大汉,登基称帝,是为大汉的开国皇帝,称帝了就要设立储君之位,已安众臣之心,天下之心。于是刘邦就立自己正妻吕雉吕后的孩子刘盈为太子。自古以来也都是嫡长子继承制,此举也没有任何问题。

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刘邦发现自己这个嫡长子为人过于软弱、老实,性格并不像他。偏偏刘邦爱妾戚夫人诞下的皇子,也是刘邦的第三子刘如意性格和刘邦相似,阴险狡诈,泼皮无赖的性格非常适合做帝王。

再加之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和对吕氏的顾忌。于是就此萌生了废长立幼的想法。

戚夫人对此很是高兴,可吕雉吕后对这肯定不爽,为人母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大统,刘盈如果得了皇位,那么她的地位也将水涨船高,如果让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得了天下,自己这一对妻儿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于是吕雉就联合朝中大臣,甚至请来了开国功臣,有着“谋圣”之称的张良和当世的四大名士,来给刘邦压力。劝说他放弃这废长立幼这荒谬的想法。

而此时的刘邦年事已高,好多事情都要依靠这群大臣们和吕雉吕氏一族,他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罔顾这群朝臣和吕雉的意见,于是不得已就放弃废除刘盈、改立刘如意的想法。

戚夫人得知后哭的梨花带雨,让刘邦十分心疼,觉得自己对不起她们母子二人,于是借着酒意就写了这首《鸿鹄歌》,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鸿鹄歌》全诗如下: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第一句是“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刘邦用鸿鹄比作刘盈,认为他能展翅高飞。

第二句是“羽翮已就,横绝四海”。说的是太子刘盈,受到众臣拥护。横绝四海是指当世的四大名士,这四人曾间拒绝过刘邦的邀请,后来在吕雉等人的谋划下,这四人公开战队刘盈,表示支持太子刘盈继位,这也给刘邦造成了一种假象,认为刘盈可以做到降服众臣,威震四海。

第三句和第四句则是:“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说的则是自己面对立储一事也是爱莫能助,表述出戚夫人的抱歉之意,和自己身为一国之君,面对储君之位一事却不能自己做主,需要顾忌各方态度,就此表现出那种无能为力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与《大风歌》相比,这首《鸿鹄歌》虽然不似那般豪放,却表达了刘邦从欣喜到无奈再到感伤的复杂情感和无奈之意,是为真情流露,不愧为千古绝唱!

飞雪

乾隆皇帝和刘邦有所不同,乾隆一生酷爱文学,尤其喜欢作诗,据不完全统计,乾隆一生共计著有上千首诗,其中多为风月诗和打油诗,但只有一首诗广为流传,甚至入选了小学课本,让我们一同来看一下。

据说关于此诗还有一个故事,当初乾隆皇帝在微服私访,游历江南的时候,望着眼前的西湖美景,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时间触景生情,诗兴大发,于是就开口吟起了诗来。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做到这里就没了下文,随行的大臣看出了乾隆的尴尬,随即连忙补充道:“飞入卢花都不见”。

此人也就是有着大学士沈德潜,当然还有说是纪晓岚的,但不管事实如何,此举是解了乾隆的围,让乾隆十分开心,也让乾隆多年的诗人生涯终于有了一首代表著作。

全诗如下:“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卢花全都不见。”

此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甚至入选小学课本,就是因为此诗是为数不多的咏雪诗,且还不是简单的从宏观上写雪的美景,而是从微观的角度入手,巧妙的用雪花来描绘大雪纷飞从场景。

正常来说“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怎么看都是描写花瓣的,可乾隆偏偏将雪花比喻成花瓣,以此产生了别样的意境。

尤其是最后一句“飞入卢花全都不见”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雪花是白色,卢花也是白色的,雪花落入卢花中消失不见,更能给人营造出雪花飞舞的意境。

此诗也因为朗朗上口而入选了小学课本。

结语

刘邦的两首诗都是真情流露,抒发的是自己的真实情感,或磅礴大气,或伤感无奈,自此方能广为流传。而乾隆所著的多为风月诗和打油诗,自然难登大雅之堂,仅有的一篇代表作还是在他人的帮助下所作的。

两人的境界显然不在一个层次,刘邦仅写了两首,都成为了千古绝唱,乾隆做了上千首,只有一首流传了下来。

真可谓是令人感慨万分,一个皇室出身,熟读诗书的乾隆在作诗上比不上一个泥腿子出身的刘邦,也是一段美谈。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 [1]郭培培,曹旭.论刘邦《大风》悲歌的生成与接受[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4,(01):129-148.

中国知网 [1]范春义.《大风歌》本意考实[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05):30-34.

中国知网 [1]余英华,吕海龙.《鸿鹄歌》小析[J].名作欣赏,2017,(03):112-113.

中国知网 [1]李斌,何盈学,高策.多源数据参照的古典诗歌立体远读法初探——以乾隆四万余首御制诗为例[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04):55-67.

中国知网 [1]陈圣争.功业盖棺有定评名山依旧惹纷纭——乾隆帝御制诗文成因探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2):64-72.

百度百科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