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允许印度妇女移民中国会怎样?英教授:会有数亿人渴望来中国

心儿凉凉 2022-09-20 11:38:42

同样作为人口大国,印度和中国很经常被放在一起作比较。

中国方面,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男女平等”就被写进宪法。法律保障妇女的权益,而现实中,“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理念也一步步深入人心。

尽管就目前而言,“重男轻女”、“女性弱势”的现象时有存在,但从整体趋势上看,现代女性的生存处境较古代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印度在这一方面,却和中国存在很大的差别。

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其推崇的婆罗门教制定了“男尊女卑”的教宗,从“根本上”抬高了男性的地位,也限制了女性的权利。印度女性被作为男性的从属品,在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饱受欺凌。

英国的约翰·罗斯,也就是取中文名为“罗思义”的教授,就对印度女性的人权状况感到忧虑,认为印度是世界上女性最不安全的国家。

然而,他的这种“关切”并不纯粹,因为他想的不是“作为一个人,我可以如何帮助印度女性”,而是企图道德绑架中国,甚至在全球演讲中说出“若印度女性被允许移民到中国,我保证数亿人渴望来到中国”的话。后续的发展如何呢?

印度女性地位的转变

印度曾经历过少有的男女平等甚至是女性地位更崇高的时期。那个时候,印度正处在哈拉帕文明时期,换算成时间,大概是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50年之间。

当时,印度社会是以女性为主要劳动力的农业母系氏族社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宗教崇拜也围绕母性展开。

印度的至高之神被确定为代表母性、农业和智慧的女神,女性被赋予积极正面的意义,被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女性地位空前崇高,女性被认为是受天神眷顾的性别,天生具有才华和智慧。现实中,印度女性活跃在宗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可惜的是,印度迎来农耕文明之后,男性就取代女性,担负起了“主要劳动力”的角色。社会也从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女性的地位一步步下降。

到了印度吠陀时代后期,也就是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00年的时候,印度女性饱受歧视的现象已经蔓延到了全国。

而在宗教层面,曾经代表生命、智慧和幸福的至高女神则被时代赋予了截然相反的意义。女神的职责从播撒幸福变成了掌管死亡和阴间秩序,连带着女性这个性别也被蒙上了“不幸”的色彩。

印度女性糟糕的处境

将印度女性拉进地狱的一个重要元凶,是印度宗教推崇的“男优女劣”思想。

印度教是印度最盛行的宗教,在社会体系发生转变的时候,它也完成了教义的更迭,不仅否定历史上女性的崇高地位,还重新制定了“男优女劣”的教宗。

在这种教宗的“指导”下,女性成了“天性罪恶”、“淫邪”的代表,成了“让男性堕落的根源”,也成了“存在即是原罪”。在全民信教的大环境下,受宗教影响,印度女性迎来了悲惨的遭遇。

印度女性不再被允许参加宗教活动,她们被视为男性的附属物品,被剥夺了许多应有的权利,被认为应该严格屈从于丈夫、父亲和儿子,终生不被允许独立。

如果说,宗教迫使印度女性面临来自男权社会的极大压迫的话,那么印度长期推行的不平等种姓制度,就让出身低种姓的印度妇女坠入了更深的地狱。在低种姓家庭里,女婴的存活率被人为降低到一个可怕的数字。

一个低种姓女婴一旦降生到这个世界,其最可能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就是如何逃脱父亲和叔叔的虐杀。

哪怕侥幸存活下来,等待她的也会是父亲的打骂、苛责,是其他男性的打量、尾随,是丈夫的唾骂和殴打,是与别人分享丈夫的屈辱。

没有一个低种姓的印度女性能够跳脱这个怪圈。而出生在高种姓家庭的印度妇女,则处境尽管优于低种姓妇女,却也远远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

在印度这一个男权社会里,她们永远是最缺乏安全感的人群。故意伤害、非法致死、尾随强奸、人口买卖等阴影始终笼罩在她们头上,而印度的法律不会保护她们。

可以说,印度女性地位十分低下,处境也十分糟糕。这也是印度被公认为世界上对女性最不友好的国家的原因。

英国教授谈印度女性移民

印度女性糟糕的处境,随着印度各种社会恶性新闻的传播,也渐渐被全世界所知晓。

比如,印度首都新德里发生的“黑公交轮奸案”就震惊了全世界。很难想象,一位在男友陪伴下搭乘公交的女大学生会在视野开阔的公共场所落到这样的境地,也很难想象,事发之后,她的权益仍得不到政府维护,她的安全也得不到及时保障。

这也使得,当她死亡的消息传出后,印度妇女开始了集中抗议,全球人民也都以舆论向印度政府施压。

只是,尽管后来印度政府迫于全球舆论,论处了6名施暴者,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更多不为人所知的时间和地点里,类似的事情正在印度大量发生。

比如,印度“黑公交轮奸案”发生的时候,印度新德里的地方警局就积压有将近9000宗没有处理的性侵案件。印度不重视对妇女权益的保障,从这里就可以明显看出。

英国的约翰·罗斯,也就是后来到中国任教、取中文名为“罗思义”的教授,就对印度女性的可悲处境感到愤怒和担忧。

尤其是在看到中国社会的明显转变、看到中国女性的全新发展之后,他就更加质疑印度政府在“男女平等”方面所做的努力。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和印度一样经历过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推崇“男尊女卑”的历史阶段。

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大基调下,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被赋予了管理和监督的权利,被作为社会的一员,赋予了平等的地位。

中国的宪法明确规定,在中国,女性与男性享有一样的、平等的地位,甚至,从女性相对男性弱势的真实情况出发,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国家也陆续出台了多部专门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

尽管这些政策落实到现实,会出现一些“阳奉阴违”的情况,但大体来看,中国妇女的处境已经有了明显地改善。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这样比较下来,同样作为人口大国,同样经历过男尊女卑的历史阶段,印度在改善妇女处境方面所做的努力要远远逊色于中国。印度女性也就显得格外可怜。

这也是英国的罗思义教授认为“若印度女性被允许移民到中国,我保证数亿人渴望来到中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可惜的是,罗思义发表类似的言论,虽有对印度女性的怜惜,有对中国追求“男女平等”的夸赞,却不能掩盖“道德绑架”的真实意图。

毕竟,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已经无法承载更多的外来人口,比起寄希望于中国,不如建议“自由、民主、平等”的英国伸出援手。这是他作为一位英国绅士,更能合理提出的建议。

小结:

印度女性可悲的遭遇,离不开宗教的歧视和政府的不作为。如果不能重新成立一个思想正常、强而有力的政府,她们很难摆脱如今的泥潭。

而这些是其他国家很难去帮忙解决的事情,曾经殖民统治过印度的英国不能,中国也不能。

0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