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记者曝光棋坛黑幕,吕琳硬刚中国新闻周刊胜诉可能​

范小范讲棋 2025-04-30 13:04:03

2024年9月,一篇名为《象棋第一人,下出一步死》的文章将中国象棋圈搅得天翻地覆。中国新闻周刊以“权威媒体”之名,通篇影射特级大师王天一用软件作弊,还点名天津业余棋手吕琳“曾作弊”,却拿不出半点实锤。更离谱的是,文章作者叶珠峰被扒出连记者证都没有。面对诽谤,王天一沉默以对,吕琳却直接起诉,把这家粉丝超7000万的媒体告上法庭。一场“小人物硬刚大媒体”的戏码,彻底撕开了某些“权威”的遮羞布。

这场争议始于2024年9月26日,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长文《象棋第一人,下出一步死》。文章引用“知情人士”爆料,暗示王天一靠软件作弊登顶象棋界,甚至称天津业余棋手吕琳“被发现作弊”。但全文充斥着“据说”“疑似”等模糊表述,唯一指名道姓的“实锤”案例,却是业内几乎无人知晓的吕琳。

讽刺的是,文章刻意忽略了一个圈内公开的秘密——职业棋手万科早在2023年就被实锤作弊,禁赛三年。记者叶珠峰宁愿写吕琳,也不提万科,这种“选择性失明”让象棋圈炸了锅。有棋手直言:“不报圈内人都知道的丑闻,偏挑个冷门案例,这算哪门子调查?”更尴尬的是,文章发布后不到一个月,吕琳直接以诽谤罪起诉中国新闻周刊,而该媒体早在4月就偷偷删文,作者叶珠峰也被曝光发文时根本没有记者证。

面对质疑,中国新闻周刊至今未公开回应,而象棋名将郑惟桐更成了典型案例——他爆火时被主流媒体争相吹捧,陷入假赛风波后,同一批媒体却删稿装傻。这种“看人下菜碟”的操作,彻底寒了公众的心。

事件的最高潮,是吕琳的“绝地反击”。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业余棋手,在起诉书中列出一条条铁证:中国新闻周刊从未联系他核实,所谓“作弊”消息来源不明,甚至文章引用案例的时间线都对不上。更狠的是,吕琳的律师直接揪住叶珠峰“无证上岗”的把柄,质问:“一个连记者资质都没有的人,凭什么代表权威媒体定人罪名?”

官司一立案,舆论瞬间两极分化。支持者力挺吕琳:“大媒体欺负普通人惯了,这次踢到铁板了!”反对者则嘲讽:“业余棋手告媒体,不就是蹭热度?”但更多人开始追问:如果吕琳能赢,那些被不实报道毁掉职业生涯的人,是不是也能讨个公道?

这场官司的胜负已不仅是个人名誉之争。若吕琳胜诉,中国新闻周刊可能面临巨额赔偿和公信力崩塌;若败诉,则意味着普通人更难对抗媒体的话语霸权。而王天一的沉默也让棋迷心焦——作为被影射的核心人物,他的态度或将影响整个象棋圈的舆论走向。有业内人士预测:“这案子很可能逼出行业黑幕,甚至掀起象棋界的‘反作弊地震’。”

这场“业余棋手杠上权威媒体”的闹剧,暴露出一个扎心现实:某些媒体早把“公信力”当成了生意。需要流量时,他们高举“正义大旗”带节奏;被打脸时,删文装死比谁都快。从郑惟桐到胖猫,从王天一到吕琳,普通人成了他们笔下随意摆弄的“工具人”。

更可怕的是,这种操作正在消耗整个社会的信任成本。当权威媒体说的话都要被质疑三遍,当反转新闻成了家常便饭,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吕琳的官司或许会成为一个分水岭——是让媒体学会“敬畏事实”,还是让普通人彻底对“权威”死心?

你是支持吕琳硬刚到底,还是认为媒体有权“合理质疑”?王天一该不该站出来发声?欢迎在评论区吵个明白!

0 阅读:290
评论列表
  • 2025-04-30 15:57

    新闻报道必须要有事实依据,法律不能任由被冠上无冕之王的媒体随意诬陷他人!

  • 2025-05-02 09:08

    万科软件作弊被现场抓获,但从录音门事件证明,棋坛软件作弊依然存在。不少王子王S以饭圈文化的方式,一再纠缠几年前已经被处罚的未成年人万科,摸黑举报人,阻止深挖存在10多年了的某些棋手软件作弊,其心极其叵测。

  • 2025-05-02 09:12

    万科软件作弊现场抓获并已被处罚,但其不是作弊第一人,也绝不是作弊最后一个。从录音门事件证明,棋坛软件作弊依然存在。不少王子王S以饭圈文化的方式,一再纠缠几年前已被处罚的未成年人万科,只是想以此摸黑举报人柳大华,阻止深挖存在10多年了的某些棋手软件作弊,其心极其叵测。

范小范讲棋

简介:象棋精彩对局讲解,象棋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