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越中名士苑(上)

故居行人物谈 2024-03-25 03:36:09

到绍兴柯岩看到“越中名士苑”,不由引起我的兴趣。因我来柯岩前,基本把绍兴市附近的名人胜地、故居都参观过了,所以,对绍兴的名士还是有所了解。现在,看到集中在一起的“越中名士苑”,更感兴趣。

首先,是毛主席的诗:“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看来毛主席对绍兴还是了解的,一语中的——“鉴湖越台名士乡”。

这首七言古绝作于1961年《纪念鲁迅八十寿辰》,同时还有一诗,单写鲁迅的,“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犹制小诗”是指鲁迅作《七律.无题》:“------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就是绍兴人,后面再说。

我在大禹陵前

接着开始介绍“越中名士”。第一位的就是大禹了。大禹治水,人人皆知。我到过山西河津“禹门口”,又称龙门关。《水经注》载“龙门为禹所凿”,后人为了怀念大禹功绩,故称“禹门”。我到过河南禹县“禹王锁蛟井”,相传大禹治水,将兴风作浪的水怪蛟龙锁在这深井里。

《越绝书》载:大禹“忧民救水到大越(今绍兴),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 会计即会议讨论的意思。也就是说,大禹治水后到大越开会,地点就在茅山,故改称“会稽山”(稽与计是通假字)。后来,大禹病故于此,就葬于会稽山下。这里有大禹陵、大禹庙、大禹祠。大禹为民治水的英雄业绩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献身精神,一直为人们所传颂,至今,仍是历代人们瞻仰拜谒的地方。

勾践、范蠡、文种

这就到了越王勾践。清《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曾撰过一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下联讲的就是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兵败,到吴国作人质,受尽凌辱,经贿赂吴王的宠臣,才获释返回越国。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勿忘国耻,并重用有才之人范蠡、文种为大夫,管理军事、政事。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一举灭掉了曾经踏破越国城池的吴国,成为当时雄踞江、淮、钱塘江流域的强国。

范蠡是特别聪明的一个人,他看透越王勾践,可以共患难,但不可以同安乐,就劝文种“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良犬烹”,激流勇退。文种不信,范蠡就消失了。

我到江苏无锡五里湖畔,游览过“蠡园”。五里湖又称“蠡湖”,是太湖的一部分。相传,范蠡就是在这里功成身退,载着西施私奔,而得名。有人说,他后来到了陶地,改名为陶朱公,下海经商,获利颇丰,成为古代商人成功的典范。被尊为商圣——“文财神”。何其快哉!范蠡有好多至理名言,“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在政治军事上,理财经商上,为人处世上,都对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我与小外孙在越王台前

再看文种,就在范蠡离去后的第二年,越王勾践疑他,“过去你献给我的‘九术之策’,我用了其中三策,就取得胜利。现在我希望你拿留下的六策,到地下去献给我的前王”,然后赐给文种属镂剑。文种想起范蠡对他说的话,已经晚矣,不由哀叹,伏剑自刎。

现在,到府山越王台旁,就能拜谒到文种墓。特别有意思的是,在越王殿中还雕塑的勾践、范蠡、文种三尊石像。上方题写“卧薪尝胆”。当然也可说是“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安乐”的典范,昭示着人们。

我在鉴湖碑前

这就到了东汉永和五年(140年)会稽太守马臻。那时绍兴因地势低洼时常受到洪水的侵袭,马臻关心民间疾苦,带领民众,筑堤拦水,将流经会稽的三十六股河水汇集一湖,为百姓免却了水患之苦。这就是“八百里的鉴湖”。马臻兴修水利,难免不触动到那些土豪劣绅的利益,招致他们的忌恨,暗设毒计,罗织罪名,诬告马臻,耗用国库,毁坏庐墓,淹没良田。朝政昏愦,将马臻召至京城,惨遭冤杀。百姓愤愤不平,暗将遗骸运回会稽,安葬于鉴水之畔。宋朝诗人王十朋曾有诗:“会稽疏凿自东都,太守功从禹后无。能使越人怀旧德,至今庙食贺家湖。”赞扬这富有实干精神的水利专家马臻。功也鉴湖,泪也鉴湖。

小外孙在戒珠寺前

到了东晋,王羲之名气就更大了,《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谁人不晓。王羲之出任会稽内史,曾建别业于蕺山南麓,因心爱明珠不翼而飞,产生误会,后来才知道是白鹅误吞,遂舍宅为寺,这就是戒珠寺。一路寻去,有飞笔弄、躲婆弄、题扇桥,都是王羲之当年留下的痕迹。

到了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2人到兰亭进行修禊活动,即曲水流觞,能者吟诗,迟钝罚酒。然后,王羲之将诗编成一集,乘兴写下了《兰亭集序》,这就是“天下第一行书”。

我们两口与小外孙

我喜欢书法,也喜欢写诗,曾四次游兰亭,一次农历三月三,也观看过一次现在版的书法家盛会曲水流觞,纪念中国书圣王羲之。平常更是多临习《兰亭集序》,故写诗道:“酒觞诗韵笔抒情,豪放自然觉悟生。一代大家心里话,千年文脉写兰亭。” 《兰亭集序》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到了唐朝,就得提贺知章了。杜甫诗《饮中八仙歌》有他:“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曾任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在市区有贺秘监祠。

小外孙在贺秘监祠前

贺知章的诗文非常有名,如《回乡偶书》两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家别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还有《采莲曲》:“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描写的都是家乡。

到了宋朝,南渡苟安的宋高宗赵构,按着“绍(承继)祚(国统)中兴”的意思,把越州改称绍兴府,这既是他的年号,也是绍兴地名的由来。南宋就得说陆游了。沈园,到绍兴的一般都知道,也是越中名园。陆游初娶表妹唐婉,却得不到他母亲的欢心,被迫分手。

十年后的一天,他们春游沈园,竟然邂逅相遇。陆游往事重忆,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写下了《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归,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我在沈园词碑前

唐婉见了不胜伤感,也和了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栏栅。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这件事对两人打击很大,不久,唐婉抑郁而死。陆游75岁再到沈园写道:“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做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直到80岁,陆游仍不忘情,又留下了两首记梦诗:“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诗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可见,陆游对唐婉感情之深。

九口2024、3、15

0 阅读:0

故居行人物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