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

调皮的老班长 2025-04-23 20:28:37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的这阕《丑奴儿》,恰似青春的注脚,彼时懵懂,总将未历之苦,臆想成诗,以为世间诸事,皆可用满腔孤勇去碰撞、去改变。然而,当岁月的车轮滚滚而过,才惊觉现实如高墙,森严而冷峻,诸多幻想,皆在这壁立千仞前,碎作齑粉。

初入社会,怀揣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以为单凭一腔热血与所学才华,便能在这广阔天地间闯出一番名堂。简历递出无数,面试一场接着一场,却屡屡碰壁。那些招聘启事上诱人的职位描述,仿若悬于天际的遥星,看着近在咫尺,实则难以触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训在耳,可这“书”里的乾坤,到了现实面前,竟有些失灵。看着身边些许不如自己的人,因着种种关系或机遇,轻易步入理想岗位,心中那股憋屈,如闷雷在胸,却又无可奈何。每至深夜,望着窗外灯火阑珊,不禁自问:“才华到底值几个钱?努力是否真能换来回报?”答案隐于风中,杳无音讯。

职场之上,更是将“现实”二字描摹得淋漓尽致。本以为兢兢业业、勤恳奋进,便能收获认可与升迁,却不知,这并非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同事间的明争暗斗、利益纠葛,如细密蛛网,将人困在其中。有人擅长逢迎拍马,于领导前极尽谄媚之能事,即便工作平平,却能一路扶摇直上;而你埋头苦干,成果斐然,却可能因不懂“人情世故”,被边缘化,功被他人揽,过需自己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亡国之痛,放至此景,竟也贴合。这愁绪,非为家国沦丧,实乃壮志难酬,理想在现实礁石上撞得粉碎,徒留满心无奈。

谈及情感,亦是满目疮痍。爱情本应是灵魂契合、心之所向,却在物质与现实的考量下,变了滋味。“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般美好愿景,于很多人而言,堪称奢望。相亲场上,房产、车产、薪资化作残酷标尺,衡量着彼此分量。真心相爱之人,因买不起婚房,被双方家庭棒打鸳鸯;青梅竹马之情,在异地打拼、生活重压下,渐行渐远。“相见时难别亦难”,往昔缱绻,终成回忆,徒留一声叹息。友情亦如此,曾以为可以共患难、同富贵,却在涉及利益纷争时,瞬间土崩瓦解。借钱创业,血本无归,朋友反目成仇;合伙生意,理念不合,多年交情一朝尽。“人情薄似纸”,遇事方知,古人诚不欺我。

生活里,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皆是开销,桩桩都要盘算。房价高耸入云,工资增长龟爬,望着那小小蜗居,耗尽半生积蓄,还背负一身债务。生病不敢进医院,畏惧那高昂医药费;出游不敢选远方,钱包瘪瘪限制脚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田园梦,早被现实击得粉碎。每日奔波劳碌,不过为碎银几两,却连这碎银,都好似难以积攒。“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自嘲背后,藏了多少心酸与无奈。

回首半生,好似一场荒诞剧,台上奋力表演,台下观众寥寥,掌声鲜花皆虚幻,唯余现实掌掴声声刺耳。“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份无奈与自嘲,非历经沧桑者不能懂。社会以它的现实之名,给每个人套上枷锁,有人在挣扎中妥协,有人于裂缝寻微光。而我,大抵属于前者,虽心有不甘,却也在染缸中渐染俗色,偶尔停笔,望向窗外烟火人间,轻笑自己: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吾辈不过是蝼蚁一只,在洪流裹挟下,随波逐流罢了。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