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樊胜美为啥宁愿将自己逼成捞女,都不愿和家里断绝关系?

简小娱聊影剧 2024-03-19 23:09:08

欢乐颂五美中最让人唏嘘的角色不是恋爱脑邱莹莹而是樊胜美。

樊胜美长相漂亮,能力不差,精通人情世故,但生活却过的不堪。

破烂的家庭将原本该有美好前途的她,拉进了无尽的深渊。

一心想找个高富帅嫁了,奈何她想要的,别人却看不上她。

为了帮助不学无术的哥哥,硬生生将自己逼成别人口中所谓“捞女”。

可让人不能理解是樊胜美为何宁愿过的如此折磨,却不愿和家人脱离关系?

樊胜美的英雄主义

樊胜美有句口头禅为“没事,有姐在”,这句口头禅就是她内心英雄主义的真实写照。

有些侠义气息的樊胜美,但凡身边人出点事,她肯定尽力帮忙,哪怕自己的能量微乎其微。同理对于自己的家庭,樊胜美也是这样的心理。

整个樊家只有樊胜美一人相对优秀且在大城市工作,所以家里有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必然是她。

樊胜美最初在处理这些事情时,心中或许还充满着自豪感,觉得自己是家中最有能力的一位。

可随着哥哥不学无术的程度加重,侄子雷雷的日渐长大,家里的负担已经远远超出樊胜美所能承受的范围。

母亲的一次次的索取,一句句“小美,整个家只能靠你”,压得樊胜美喘不过气。

可已经习惯解决问题的她,似乎只能本能的接受这一切。

母亲的温情

在看剧时对于樊胜美对母亲的态度,我有些不解。

明明樊母犹如刽子手般一次次的为了儿子向女儿樊胜美索取,为啥她还会如此心疼自己母亲。

在看原著时候我有些明白,原著中樊家哥哥惹事,樊胜美和一众邻居回家帮忙处理,事情结束后,樊胜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看到母亲将自己的床铺整理的干净暖和,心中一阵暖流。

原著中如此描写:在她与朋友们吃饭摆平的时候,连日劳累的妈妈一个人取出十来斤的棉花胎,一个人一针一线的缝好被面,一个人将棉被铺成舒适的被窝。想到这儿,樊胜美靠在门板上叹息,眼泪又夺眶而出。妈妈是个比她生活更不堪的女人,叫她怎么忍心对妈妈硬下心肠?

从这段描述可以见得,樊胜美一次次的忍让和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可怜这个给予过她零星温情的母亲,她内心舍不得母亲受苦,所以才狠不下心拒绝帮忙。

可如此对女儿的樊母既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她将自己的苦难转嫁给了女儿,在我看来也并不是一个称职母亲,哪怕内心有些许对女儿的爱。

思维和性格

性格和思维是樊胜美容易被拿捏的重要原因。

或许受家庭思维影响,樊胜美最初在一定程度上也觉得家中男性比女性更重要,而她应该是付出的一方。

这一点从樊胜美将侄子雷雷当成家中至宝可以看出。

而樊胜美软弱的性格致使她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不能果断的拒绝家中各种无理要求。

幸运的是在遇到欢乐颂的邻居后,邻居们各种言论和手段,让樊胜美半推半就的开始正视问题,学会维护自己的利益。

特别在樊父生病急需一笔钱做手术一事上,当樊母逼着樊胜美借钱筹钱时,曲筱绡的挺身而出,硬逼着让樊胜美抵押哥哥的房子借钱。

这一举措虽并没有解决樊家根本性的问题,却让樊胜美意识到一味的忍让,只有将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而适当的狠心不仅能救自己,也能救父母。

不管是剧中还是原著,我认为变化最大都是樊胜美,她从最初的虚荣、软弱、依靠变成后来的坚强、独立。

不仅是对家庭的态度,就连爱情观也有了转变,不再妄想空手套白狼,变得越来越爱自己。

原著最后樊胜美从隔板间搬入邱莹莹的次卧,开始有了积蓄,不再对家庭有求必应,面对优质男性的追求,不是欣喜,反而觉得一个人很好。

每每读到原著的结局,我都真心的替樊胜美感到开心,她就如身边的朋友般终于脱离泥泞的生活,活出新生。

0 阅读:0

简小娱聊影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