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法律领域也未能独善其身。众多智能问答类AI工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DeepSeek和Kimi凭借良好的用户口碑脱颖而出,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但它们真的能胜任专业律师的工作吗?尤其能解决令专业律师头痛的复杂法律问题吗?
今天,就让我这位执业十几年的律师,向它们“投喂”我办案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带大家一探它们的法律实战能力。
一、应对简单法律问题:AI工具综合表现尚可先从简单法律问题入手,像提供相关法条、进行基本法律分析这类律师“入门级”任务,DeepSeek和Kimi的表现可圈可点。它们能够迅速检索出法条,给出相对准确的分析。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它们确实是不错的辅助工具,至少能帮大家快速了解法律常识,初步判断情况。不过,对于律师而言,它们提供的只是“基本功”,远远达不到专业律师的办案标准。
二、挑战复杂法律问题:AI工具低级错误频出(一)法条提供不精准
复杂法律问题才是考验AI工具的关键。我以经手的匿名化复杂案件为样本,要求它们提供相关法条和参考案例,结果令人咋舌。我提出的有些复杂的法律问题国内目前其实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它们却“硬着头皮”给出不相关的法条,经过我多次追问提示,才“回过神”承认没有对应的法条。更离谱的是,即便它们能提供相关法条,不少序号都是旧版法律文件里的,经我要求“自查自纠”,才更新为最新法条。
(二)案例引用混乱
在提供参考案例方面,问题同样严重。它们提供的案号错误、案例原文与案号对不上号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一些案例的原文根本搜索不到。即便我其后提示它们“自查自纠”(见下图),但它们再次提供的部分案例的案号依旧错误。这不禁让我对它们的案例检索能力产生严重质疑。
我认为:在综合实力上,DeepSeek明显优于Kimi。无论是理解、分析法律问题,还是检索筛选数据、解题逻辑思路,DeepSeek都展现出更高的水平,值得肯定。但即便如此,它在复杂问题处理上也难逃低级错误。
(二)共同短板:缺乏专业律师深入扎实的实战能力
DeepSeek和Kimi在复杂法律问题的处理上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尤其还存在上述低级错误,暴露出它们致命的短板——缺乏专业律师具备的深入扎实的实战能力。法律问题千变万化,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AI工具仅凭数据检索和算法分析,难以给出精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律师不可盲目依赖
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法律问题,对于AI工具给出的答案(尤其是案例的案号、引文、法条的序号),律师都必须一一核实,切勿偷懒、轻信。一旦盲目采信错误信息,后果不堪设想。
(二)非专业人士更要警惕
对于非专业人士,更要对AI工具给出的专业知识、解决方案保持警惕,切勿全盘照收、盲目相信。没有专业背景知识,很难判断AI答案的正确性,盲目跟从可能导致错误决策和不利后果。
五、理性思辨:AI只是工具,短期内难以替代复杂的人脑(一)AI的本质:模拟人脑智力活动的软件
我认为:包括DeepSeek和Kimi在内的AI工具,本质上只是模拟人脑智力活动的软件。它们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快速掌握海量的知识数据,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但它们毕竟是人类创造的仿人脑工具,短期内难以达到、超越、替代资深专业人士的复杂脑力工作水平。
(二)人类智商进化与AI发展的对比
据研究,人类的智商从类人猿开始是经过5500万年的进化后才达到今天的高度。而AI从1956年由美国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首次提出这个概念,发展至今不到100年,AI工具不可能在短期内取代复杂的人脑。更何况拥有真正的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够独立思考、学习和创造的“强AI”(Strong AI)或"通用人工智能"(AGI),目前仍是一种处于人类探索中的理想化终极目标。
总之,DeepSeek和Kimi等AI工具在法律领域有其价值,但目前远未达到取代专业律师的程度。尽管这类AI工具的“智商”在未来会被优化地越来越高,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人类的生活、发展需要它们的帮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AI只是工具,短期内难以替代复杂的人脑,至于未来最终能否取代,取决于“强AI”科技的发展水平。
【作者:吴刚律师,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