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拍摄于1996年的照片,照片中的男女是刘少奇的小儿子刘源和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两人脚下是三峡工程坝区工地。
两位伟人的后代为什么会出现在三峡工程坝区工地呢?这还要从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三峡工程议案》说起。
《三峡工程议案》中明确规定:媒体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将“三峡工程”刻画为全国人民都熟知的精品工程。
为了完成这项重任,《中华儿女》报刊特意组织一场笔会,邀请李讷、王景清、杜修贤和张佐良等56人参会。
笔会结束以后,李讷代表笔会成员来到三峡工程坝区工地,亲身感受三峡工程的雄伟气魄,视察三峡坝区工程的建设情况。
负责承建三峡永久地面工程是武警部队水电第一总队,部队的政委正是刘源,刘源也是该项工程的现场总指挥。
李讷来到现场之前,就知道刘源在现场指挥建设工程,为了不打扰刘源的工作,工作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通知刘源。
直到李讷参观快结束时,工作人员才将李讷来现场的消息告知刘源,刘源当即决定与李讷见上一面。
李讷与刘源同在中南海长大,刘源的年龄比李讷小,李讷总是喊刘源为“小弟弟”,刘源喊李讷“大姐姐”。
姐弟二人之间的情谊,并没有受到毛刘之争的影响,王光美曾叮嘱毛刘两家后人要保持联系,李讷和刘源都铭记在心。
在现场所有人的注视下,刘源健步走到李讷面前,姐弟二人紧紧地抱在了在一起,许久都没有分开,现场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李讷仔细打量着刘源,发现刘源长高了,不禁感慨说:
“你越长越精神了,鼻子也大了不少,越来越像你爸爸了。”
面对李讷的肯定,刘源心里非常高兴,还故意摆出立正的姿势,向李讷敬了一个军礼,逗得李讷哈哈大笑。
刘源依旧保持着爱开玩笑的性格,还沿用童年的称谓说;
“大姐姐,我可是想你了,以前只能仰着头看你,现在不用了”
李讷不时用手点刘源,意思是刘源太调皮了,寒暄过后,刘源指了指三峡工程坝区,称这就是两位老主席共同规划的蓝图。
刘源此话不虚,从孙中山提出建设三峡的构想开始,后来的革命者都十分重视这一工程,毛主席和刘少奇同样不例外。
1958年,毛主席乘船视察三峡,提出了“高峡出平潮”的概念,两年之后,刘少奇又来到三峡,考察坝区地质的结构。
两位伟人生平未能亲自领导建设三峡,留下了遗憾,邓小平和江泽民先后接过这一重任,最终促成了三峡工程。
谁也不会想到,指挥建设三峡工程坝区的人,就是刘少奇的儿子刘源,而李讷顺着毛主席的脚步,在此与刘源相遇,这一刻,历史仿佛发生了轮回,毛主席和刘少奇的夙愿得以实现。
遗憾的是,这场会面并没有持续太久,刘源还要继续指挥建设工作,李讷只好与伸手与刘源道别。
分别之际,姐弟二人相互推诿,抢着送对方离开,最后还是刘源的意见占了上风,李讷主动上前与刘源拥抱。
今天,三峡坝区已经成为我国的地标工程,这座举世闻名的工程承载着共和国缔造者的梦想和几代领导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