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剃头匠什么时候兴起的?

裴元绍谈历史 2023-11-07 09:32:00

剃头匠,俗称“待招”,是一种旧时称呼,指专门为人们提供剃发、修剪发型的匠人。

老北京剃头匠是旧时北京城内一种专门为人们提供剃发、修剪发型的匠人。他们通常在胡同里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为人们提供剃发服务。这些剃头匠们有着一套熟练的技艺和独特的文化传统,成为了北京文化的一部分。

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便下令剃发梳辫,并于顺治二年(1645年)发布“剃发令”,限十日内一律剃发,违令者,杀无赦。

在清朝时期,由于剃发易服政策的推行,剃头匠成为了非常受欢迎的职业之一。他们通常在集市、胡同、街巷等地方设摊为顾客提供服务,不仅提供剃发服务,还会修剪发型、打眼、掏耳朵等,以满足顾客的多元化需求。

剃头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有不同的称呼。中国古代没有剃头的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损伤,只可拢发束冠。剃头匠通常被称为“镊工”、“剃工”、“栉工”、“剃头匠”等。这些称呼都与剃发、修剪发型等有关。

在明朝时期,剃头匠被称为“篦头”,而在清朝时期,剃头匠的称呼逐渐统一为“剃头匠”。这些称呼都反映了剃头匠在当时的主要工作是修剪发型、提供剃发服务等。

剃头匠们需要掌握梳、编、剃、刮、捏、拿、捶、按、掏、剪、剔、染、接、活、舒、补等16种技能,才能胜任这一职业。这些技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剃头挑子是他们的主要工具。这些剃头匠通常会携带一个挑子,挑子的一头是装着工具和用具的木箱,另一头是用来挂剃头凳的钩子。他们会在集市、胡同、街巷等地方设摊为顾客提供服务。

在清朝中后期,剃头匠们开始聚集在理发馆、剃头棚或剃头挑子等场所,提供更为专业的剃发服务。这些场所不仅提供剃发服务,还增加了打眼、掏耳朵、放睡等服务项目,以满足顾客的多元化需求。

清朝政府迫使汉人剃头的政策应运而生

剃发:所有汉人(包括其他南方少数民族),必须改剃满族发型,将头发剃成金钱鼠尾式,即剃去头顶前面的头发,留下颅后的头发,编成辫子。

易服:所有汉人(包括其他南方少数民族),必须改穿满族服饰,男人穿旗装,女人穿旗袍。

经验方式:

老北京剃头匠通常会根据顾客的需求和自身的技能水平选择不同的经营方式。

一些剃头匠会在固定的场所开设理发馆或剃头棚,为顾客提供专业的剃发服务。

一些则会走街串巷,在集市、胡同、街巷等地方设摊为顾客提供服务。

一些则会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

老北京剃头匠是旧时北京城内一种具有特色的职业,他们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剃发服务,并且有着熟练的技艺和高超的技能水平。在现代社会中,虽然这一职业已经逐渐消失,但是理发师和发型师等职业仍然非常受欢迎。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