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投资盛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上,沃伦·巴菲特总会在自己的演讲结束后,习惯性地征询伙伴查理·芒格的看法。而芒格的答复总是出奇的一致:“我没什么好补充的。”
某年,芒格未能亲临现场,巴菲特却以幽默的方式,摆放了一张芒格的照片,并循环播放这句经典台词。他戏称,没有芒格的陪伴,自己仿佛失去了进化的指南。
芒格,这位投资界的智囊,不仅是一位投资大师,更是一位从困境中崛起的励志典范。他的《穷查理宝典》集结了他的智慧,旨在帮助人们摆脱无效努力。

01
每日阅读
在李录的书中,他分享了与查理·芒格的珍贵交流。他曾被芒格邀请共享早餐,每次提前到时,芒格已在专心阅读。多次会面,李录均见芒格独自翻看书籍和报纸,逐渐得知这是芒格的日常习惯。
芒格对阅读的热爱,被巴菲特戏称为,他就是个“活图书馆”。每天早晨六点,芒格便起床沉浸在知识之中。芒格认为,所有智者都坚持每日阅读,书籍对精神的滋养,虽无形却深远,它能丰富思想,拓宽视野。
知识如同指引我们预见未来、抓住机会的明灯,在任何时代,通过知识积累财富,都是普通人的首选之路。
02
逆向思维
在《穷查理宝典》中,芒格分享了一段田间散步的经历。一位农夫告诉他:“如果我晓得我会死在哪里,我就绝不会去那儿。”这句话让芒格顿悟:知道什么会导致不幸,就能避免它;明白亏损的途径,便能寻求盈利。许多问题,逆向思考便能轻松解决。
这种“逆向思维”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不希望孩子沉迷电子游戏,就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如果孩子是为了寻求刺激、就可提供其他健康的娱乐方式给他带来惊喜;在竞争或游戏中,若直接对抗不利,不妨换个角度出奇制胜。
逆向思维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它引导我们预见并规避不良后果,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03
早定目标
格拉汉姆教授,是芒格极为尊敬的朋友,在获得博士学位后,面临了职业道路的选择。他同时收到了学术界和芒格的工作邀请。尽管教授职位薪资远不如投资领域,格拉汉姆依然坚定地选择了教育之路。起初,他以不高的收入默默从事教育工作,但随着时间的积累,他的学术成就赢得了广泛认可。
芒格由此深受启发,认为每个人都应清楚自己的追求。明确了目标,人们便能专注于理想,不受外界诱惑。
如同公司设定成为行业领导者的目标,通过专注研发和运营优化,最终提升市场份额。而没有目标的企业则可能迷失方向,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目标的明确性对于指导行动和决定成就至关重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往往决定了个人能够达到的成就。只有避免盲目忙碌,我们的努力才能转化为期望的成果。
04
在能力圈内做事
在《穷查理宝典》中,芒格讲述了一次印象深刻的遭遇。他遇到一位坚守小型家具店的日本老妇,尽管芒格给出了多元化经营的良策,老太太却坚定地回绝:“我只做我懂的事。”这一回答深刻触动了芒格。
芒格提出了“能力圈”的理念,强调有能力的人会坚守自己的专长范围内。他们明白自己的极限,不会轻率尝试陌生领域。然而,许多人往往过于自信,稍有所获便自视为专家,如一位投资者,在股市稍微赚了点前,就将资金分散到房地产和区块链等不熟悉的行业,结果损失惨重。
专注于自己擅长和理解的领域,不仅能提升效率和成果,还能有效规避风险。这一原则并非反对进步,而是倡导在精通的领域深耕,同时在充分评估后谨慎拓展新的能力范围。
05
不从众、独立思考
在《穷查理宝典》中,芒格屡次提及哥伦比亚广告公司的案例。这家公司曾是业界霸主,却因CEO杰克·韦尔奇的盲目跟风,投资房地产建设酒店,导致市场饱和、资金流失,公司陷入危机。芒格强调,韦尔奇的失败源于放弃独立思考,盲目追随潮流。这种风气只会导致灾难。
市场有限,盲目跟风者难免失败。巴菲特最初偏好低价股票,而芒格推崇高价值大公司股票,结果证明芒格的策略更胜一筹,使巴菲特的公司脱颖而出。巴菲特认识到,不随大流的伙伴是企业的重要财富。
转变赛道需要巨大努力,但这种努力往往徒劳,分散精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唯有集中资源才能取胜。芒格告诫我们,即使因坚持己见而被排斥,也应坚持正确判断。屏蔽干扰,凭借勇气和耐心,才能赢得财富。
06
少想多做,边做边思考
查理·芒格在投资界的成功并非偶然,他的经历充满了坎坷。他的故事启示我们,逆境并非命运的终点。从家族企业破产到早早就开始工作,再到战争和家人生病的考验,芒格直到中年才迎来事业的春天。他的生存法则很简单:少思多做。在《穷查理宝典》中,他反复强调,简化思维,专注行动。过多的思考只会耗费精力,而实际行动才是克服困难的钥匙。
就像健身,许多人花时间制定计划,却未付诸行动。实际上,哪怕只是开始简单的跑步或俯卧撑,也比空想有效。面对挑战,我们应该避免过度思考,而是迅速行动,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边做边学,不断调整。这种做法能减少拖延,提升效率,带来更佳的成效。
07
终身学习
彼得·考夫曼,不仅是查理·芒格的忠实信徒,也是《穷查理宝典》的编辑者。他细心地将芒格的丰富文稿编纂成册,展现了芒格的智慧。书中,考夫曼揭示了芒格与巴菲特的不同之处,指出芒格的独到之处在于他运用“多元思维模型”。芒格不仅深谙投资之道,还广泛涉猎心理学、经济学和哲学等学科。
他的知识广博,从建筑到航海,从财务报表到文学鉴赏,均能得到专业认可。当被问及为何持续广泛学习时,芒格答道:“因为终身学习者将拥有未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把握机遇,实现自我提升。
如同一名码农出身的技术员,他最初凭借出色的编程技能在职场脱颖而出。但随着身份转变,他意识到需要学习带团队、做管理,通过实践总结和不断学习,他最终成为优秀的企业合伙人。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持续学习是个人发展和把握机遇的关键。
摆脱平庸,提高思维水平的转折点,正存在于频繁的阅读和不懈的终身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