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再过几天就是农历的小年了。古时候人们喜欢将小年当作春节这一节令的开端,在这一天进行重要的祭灶仪式。
相传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会上天庭汇报这一年的工作,因其掌管灶火,与家家户户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为他饯行,举办仪式,并祈求新的一年祥和美满,平安如意。
清宫祭灶时,会设置祭品三十三,由皇帝和皇后亲自拈香祭拜,十分重视。每年腊月二十三,宫里的宫殿监会率领首领太监设立供桌、神牌,备好香烛、燎炉、拜褥等,然后凑请皇帝、皇后分别在坤宁宫东墙的灶君神像前拈香行礼。
坤宁宫灶台 图源:微博@故宫博物院
小年当天,无论宫里还是寻常百姓家,都会进行十分讲究的祭灶仪式。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记载称,腊月二十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在当天祭灶的贡品选择上多以糖类为主,希望能够用糖来甜甜灶神的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少告些罪状,保得来年平安顺遂。
清朝时期的糖类贡品中,以关东糖最为有名,被视为当时的”灶糖“,关东糖以大米、小米、大麦芽、玉米、稗子米为原材料,经过熬糖、起锅、揉糖、拔糖等几道既定的工序制作而成。
关东糖之所以在当时备受推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清朝宫廷内的糖类食品多出自盛京内务府,百姓也纷纷效仿宫里,对关东糖格外热衷,进而使得关东糖在当时声名鹊起。
淡黄地粉彩轧道花卉纹攒盘 图源:微博@故宫博物院
除了糖类贡品外,宫里还会以黄羊来祭祀灶神,这类贡品比较特殊,大部分百姓家是少见的。在《燕京岁时记》中就有相关的记载,“二十三日祭灶,古用黄羊,近闻内廷尚用之,民间不见用也”。同时查阅内务府的奏案也不难发现,旧时坤宁宫祭灶一向供奉黄羊。
黄羊为祭,是因为相传在汉代阴子方祭灶用了黄羊,后世代荫受其福。之后宫里效仿,也希望能得到灶神庇佑,家业兴旺,后嗣繁昌。
灶王神像 图源:微博@故宫博物院
除重大的祭祀仪式外,较为轻松的当属观看承应戏,宫里在小年当天会上演《太和报最》、《司命锡禧》、《仁孝神钦》、《灶君传谕》、《藏神显圣》等以仙佛为主的戏目,虽然是仙佛相关,但讲的却多是平凡人的故事。
比如《灶君传谕》、《藏神显圣》讲的就是家境清贫,苦读诗书的范成大的故事,灶神在得知范成大的情况后,将其禀告给玉皇大帝,并赐予其金银在灶台。但范成大骨子里却透露着文人风骨,自是不愿意接受这些施舍。后灶神令改方法,护其衣食无忧。虽为宫里所演,但是其背后透露着浓厚的世俗情怀。
宫里宫外开心地过完小年,就意味着春节马上来临了,接下来就是办年货、剪窗花、做吃食,开开心心,其乐融融地准备过新年了!
备注:本文内容以官方资料为基础,在细节创作上适当地发挥了一些联想和创造。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松兰书社】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