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当下的调整
用当下的调整分析历史的演绎
今天“大潘说钛事”用一组枯燥的数据展示中国钛工业从1958年一路走来的生命路径与灵魂绽放——艰难!艰辛!煎熬!攻克!攻坚!攻击!
1958年——2024年,这66年中国钛工业产能规模从一直落后国外到赶超国外,成为全球最大的钛工业生产国与消费国,这是值得骄傲与自豪的!我国钛工业规模的“量”真正上去了,笔者称之为“中国钛工业发展的量级时代”。虽然,在某些细分领域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但与俄罗斯、日本、美国等相比,某些技术方面的差距应该看到也应该正视。学人之优,扬己之长,才能让钛产业不只是长“胖”,而是“胖”后如何“强身健体”,“精”业前行。笔者在钛行业工作耕作4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与资料,也撰写了上百万字与钛产业发展相关的文字,今天摘取一点与大家分享。下面让我们看看66年来海绵钛生产数据的变化——
①
1958年—2000年,42年海绵钛产量累计生产不足3万吨(上世纪七十年代,多家海绵钛小厂相继倒闭,只剩下南方遵钛北方抚钛);
②
2001年—2005年,这5年海绵钛产量实现了跨越,累计产量超过2万吨(这期间南方北方新建海绵钛厂春潮涌动);
③
2006年—2010年,这5年海绵钛产量21万吨左右(这期间海绵钛厂由两家增至10多家,产能迅速增加到15万吨以上);
④
2011年—2015年,这5年海绵钛产量累计36万吨左右(这期间市场刚需小幅增加,但因产能过剩严重,钛企日子艰难);
⑤
2016年—2020年,这5年海绵钛产量累计41万吨左右(海绵钛经过几年调整的低谷后,也有几家海绵钛企业相继关门,2016年开始市场逐步回暖,市场价格从最低4.2万元/吨一直升到8万元左右报价。2016年5月,笔者撰写《海绵钛量价进入“微爬”阶段》,随后价格一直慢涨到2022年);
⑥
2021年—2022年,“十四五”计划的头两年,这两年海绵钛产量突破30万吨,实际产量近32万吨(这两年的产量是1958年—2000年这42年总和的10倍以上)
⑦
2023年—2024年,2023年海绵钛产量年产首次突破20万吨,达到21.7万吨。2024年预计产量25万吨左右,2023年—2024年海绵钛产量预计46万吨左右(2023年-2024年海绵钛产量将比2021年-2022年增长44%)。
上面①至⑦数据分析——1958年—2000年,42年我国累计生产海绵钛不足3万吨,海绵钛厂只有遵钛2000吨产能、抚钛500吨产能(抚钛基本是半停产状态,遵钛也从未达产);
2001年—2024年,这24年我国海绵钛产量预计近180万吨,产量增长将是1958年至2000年的60倍。这24年,中国海绵钛企业真正进入“量”级时代,新疆湘晟、攀钢、云南国钛成为海绵钛产能规模第一板块,其中,云南国钛股份成为全球最大的海绵钛生产企业,也就是世界钛工业发展几十年后,我国不但成为最大的钛工业生产国与消费国,也诞生了全球最大的海绵钛生产企业。
2001年至2024年,我国钛加工企业雨后春笋——宝鸡围绕宝钛集团诞生了五、六百家大大小小的民营钛加工企业,奠定了“中国钛谷”的地位;四川、湖南、河南、云南、江苏、东北、陕西、重庆、山东、南京、浙江多省份多地区的钛加工企业发展风起云涌,这些区域钛工业发展起点高。这些区域的未来发展正在与“中国钛谷”的市场份额平分秋色,甚至势头更猛!总体发展聚力向上,这是中国钛工业必然向好的未来。
70年海绵钛数据变化看中国钛工业发展!2027年后中国钛工业是啥样子?1954年—1958年我国钛工业处于研制阶段,从研制的1954年起步到今年2024年刚好70周年。1958年我国建设抚顺钛厂(抚顺铝厂海绵钛分厂),产能60吨,这是中国第一家海绵钛厂。10年前在市场调整中抚顺钛厂已经“关门”,但其“先驱”的历史贡献功不可没。
现在,我国虽然进入了钛工业的“量”级时代,但离“质”级、“强”级、“科”级还有距离,就拿建筑用钛材来讲,只要钛卷簿到一定的程度,其稳定性、一致性、均匀性的“星星点点”色差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而日本钛卷的色差问题明显技先一步——广东奥雅丽固董事长李谏对于建筑用钛材的色差问题最有发言权(目前,李谏与国内多家钛材加工企业正在技术攻关)。另外,在航空等领域的差距也是明显存在的,欣慰的是宝钛集团、西北院凝心聚力,已经在多领域出击,缩小差距,成效显著,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可——相信由“量”到“质”的中国钛时代正在到来。
70年海绵钛数据变化看中国钛工业发展!2027年后中国钛工业是啥样子?1958年建设抚顺钛厂到2028年刚好70周年,2022年底悄无声息开始的市场调整已经全面拉开序幕。笔者以为这次调整之后,中国钛工业必将从“量”级时代进入“质”级时代,也就是既是“量”的钛工业大国也是“质”的钛工业大国,只是这次“阵痛”有点残酷,有的企业或许会在这轮调整中“跑路”(跑路听起来容易接受一些,实际结果如同中国第一家海绵钛企业抚顺钛厂的消失一样)。笔者对这轮调整有个“刺刀论”分析——2023年企业磨刺刀、2024年企业上刺刀、2025年企业拼刺刀、2026年或者2027年企业拔刺刀,当刺刀拔出来依然锋利或者有点小伤,恭喜企业成功经历这次调整,进入下一轮中国钛工业发展的科技制胜、文化制胜新时代。
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当下的调整,用当下的调整分析历史的演绎。中国钛工业每一轮调整是因为下游的应用场景没有在匹配中打开,而每一轮调整又催生科技创新的提升,科技创新又催生应用场景的绽放......或许这也是中国钛工业发展的生命历练,只有在每一轮调整的摔打中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更多的发展空间,中国钛工业便迎来新的发展空间——这就是时间换空间的调整。
如今,从海绵钛→熔炼→锻造→深加工等产能都已经形成,各种重型装备已经安装就位,大家都在调整中历练走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气质,等待着钛业不怕远征难,“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新一轮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