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四川岳池广高路上,洒水车作业致老人被淋湿”的视频在网络引发轩然大波。视频中,一位手提物品的老人在马路边行走,一辆洒水车从旁经过,其后方扇形水雾毫无避让地喷向老人,致使老人瞬间被水浇湿。发布者称,这并非偶然,当日跟车许久,众多行人都遭受了洒水车的“无差别攻击”,该问题长期存在。
此视频一经曝光,迅速点燃网友怒火,纷纷指责洒水车作业“野蛮”,在寒冷天气下,这样的行为不仅让老人身体不适,更凸显出对行人基本权益的漠视,也引发大众对城市管理细节的关注与反思:洒水车为何如此“目中无人”?
事件发生后,岳池县政府迅速行动,相关负责人于12月24日上午作出回应。经调查,涉事洒水车属岳池县公路养护段,当时在省道206线执行路面清扫保洁任务,因路段车流量大、灰尘多,故而洒水降尘。问题出在驾驶员操作不规范,致使水喷到老人身上。
岳池县公路养护段已对该驾驶员进行批评教育,并扣减绩效。同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相关养护作业车辆驾驶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要求在洒水作业时增设观察员,一旦发现行人或车辆,必须及时关停或关小水枪,坚决防止此类问题再度发生。此外,当地还在积极寻找老人家属,准备当面赔礼道歉,以弥补此次事件给老人造成的伤害和困扰。
此次官方回应及处理措施,展现出对问题的重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期望能有效改善洒水车作业方式,增强驾驶员的责任意识,避免类似情况重演,让城市管理更具“温度”,切实保障市民权益。
这起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不少市民纷纷吐槽洒水车长期存在的问题。有市民反映,洒水车作业时车速较快,即便看到行人也来不及关停,导致路人常被溅湿。而且在冬季低温天气,路面洒水后容易结冰,给行人和车辆都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此次老人被浇湿事件更是将这些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引发市民对洒水车作业规范和合理性的深入质疑与担忧。他们期望相关部门能真正重视这些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方案,让洒水车在清洁城市的同时,不再给市民的生活造成困扰和危险。
洒水车作业本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其目的是在保障城市清洁的同时,确保市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一般而言,洒水车作业应避开交通高峰时段,例如早上7点至9点、下午5点至7点等,此时段人流量与车流量大,洒水易造成拥堵和行人不便。作业时速通常不得高于20公里/小时,且在拥堵路段、行人密集路段、狭窄路段还需适当减速,这样能保证洒水均匀,也给予驾驶员足够时间应对突发状况,避免水溅到行人与车辆。
在洒水幅宽上,市区道路一般不应超过2车道,洒水边界与路侧停泊车辆应保持在0.5米左右距离,防止水喷溅到车辆上。遇到行人时,驾驶员应提前预判,适当减速、拉开距离,并缩减洒水幅宽,甚至暂停洒水,待行人通过后再恢复作业,确保不影响行人正常行走。
然而,此次事件中的洒水车显然违反了这些规范。这反映出部分驾驶员对作业规范的漠视,相关部门在规范执行与监管方面存在漏洞。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相关部门需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与考核,使其熟悉并严格遵守作业规范;同时,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加强日常巡查等方式,对违规行为及时发现与纠正,并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对违规驾驶员严肃处理,对遵守规范者给予奖励,以此督促驾驶员规范作业,保障市民权益和城市管理的有序进行。
洒水车作为城市环卫体系的重要一员,肩负着清洁道路、降尘抑尘等重任,其作业质量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在追求城市整洁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市民的基本权益与感受。文明作业,不仅是对市民的尊重,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
相关部门应以此事件为契机,全面反思城市管理中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作业规范与监管机制,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管理细节。同时,加强对所有城市管理服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升其职业素养与服务意识,让城市管理在有序高效的同时,充满温情与善意。
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既有整洁的“面子”,又有温暖的“里子”,让市民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尊重与关怀,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宜居、文明的城市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