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之十位上将军!

翰林院女大学士 2025-02-07 22:17:55

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自宋朝到清朝历时九百多年,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他们率军征战,独当一面,征伐四方,建立丰功伟绩,卓著军功,骄人战绩,都是当世之名将,名留青史,彪炳千秋。除优秀的统帅,大杀四方的大将,还有一些征伐天下的上将,他们比之元帅、大将稍逊一筹,但是同样战力爆表。

1.李继隆

李继隆是北宋初年名将,北宋抗辽第一名将,官至中书令。他作为宋军在北疆的最高统帅之一,多次指挥大战,大败辽军,致使辽军多年不敢入侵。先后参与随征南唐、屡破契丹、西征党项等,屡立战功,功勋卓著。

李继隆一生最得意的战争便是交战契丹,两次幽州战役大败辽军,在唐河之战中,辽圣宗亲临南京命耶律休哥大军南下进攻宋朝,大军一路攻破涿州,顺行进到唐河,保顺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的李继隆违反宋太宗坚守城池的命令,率军主动出击,辽军大败,斩杀万人。

唐河之战后,虽然宋军大胜,但是仍然没有挽救颓势,辽军仍然占据重要城池,辽军主帅名将耶律休哥切断了宋军给威虏军的补给线,为了运送补给,宋军派出头牌悍将定州都部署李继隆率一万大军运粮,运粮返回后,耶律休哥派出八万大军袭击李继隆,双方在徐河爆发战争,辽军大败。

连续两次大败辽军,使宋辽战争的形势为之一振,对于辽国的耶律休哥来说军事生涯的高峰就此过去,这也是他和宋军的最后一次大型战役,李继隆凭借两次战争,成为继潘美,曹彬之后宋军阵营之头牌。

2.耶律斜轸

耶律斜轸是辽代中期将领,辽中期的一代将星,辽国“三驾马车”之一,官至南院大王、西南面招讨使、北院大王、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的一生得意之战便是生擒杨业,时宋太宗派遣三路大军北伐发动雍熙北伐,曹彬率领的东路军在岐沟关之战,由于冒进,遭遇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潘美、杨业率领数万人作为西路军一路高歌猛进,但是曹彬的战败,致使全线溃败,杨业在催促下主动出战,耶律斜轸看准时机率精兵主动出击,大获全胜,杨业被箭射中,被生擒。耶律斜轸凭借擒住杨业名声大震,耶律斜轸凭此 战功升任为守太保,封魏王。

3.韩世忠

韩世忠是南宋名将,官至太保、枢密使,一生出将入相,战功不输岳飞,黄天荡之战虽败犹荣。韩世忠一生最为得意之战便是黄天荡之战,韩世忠与梁红玉夫妇联手上演抗金大战,时金军元帅金兀术率领号称十万的大军南侵,金兀术大军一路攻破健康,宋高宗被迫逃到海上,眼看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后,金兀术命大军将江南洗劫一空,然后满载而归北还,韩世忠听到金军撤退的消息,阻击金兀术,活捉了完颜宗弼的女婿龙虎大王。

金兀术见到了韩世忠统军的厉害,于是将大军退入黄天荡,企图从此处渡江北逃,金兀术不知道黄天荡只有进去的路,没有出去的路,于是命大军封锁出口,将金兀术十万大军封锁在黄天荡,韩世忠以八千军队围困号称十万的金军长达四十八天,最后金兀术以火攻之策成功突出重围,金兀术率军向北逃过长江,撤回黄河以北地区。

此战虽然韩世忠部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但是其精神极大的鼓舞了百姓抗金的热情,此战后,宋高宗连续六次嘉奖他,晋升他为检校少保、武成、感德二镇节度使。

4.完颜宗望

完颜宗望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二儿子,在金朝灭宋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其能力在金朝忠皇子中算是卓越之人,所以人称金朝战神。在灭辽中,完颜宗望擒获了辽主的儿子赵王习泥烈从及传国玉玺,表现十分亮眼。当然完颜宗望一生最为得意之战还是攻灭北宋,完颜宗望统帅大军渡过黄河,进入汴州,宋钦宗割地议和并将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送到金朝,完颜宗望只得撤退,谁知边陲大将姚平仲率四十万军前来偷袭完颜宗望,完颜宗望击溃姚平仲后,再次进逼汴州,大军到达汴州城下,消灭上千宋兵,活捉了数员宋将。宋钦宗回天乏力只得上表奏请投降,完颜宗望带着宋朝的两个君主及其宗族四百七十多人北还。

5.张弘范

张弘范是元朝初年大将,元朝铁血战将,官至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我们一看他的名字以为是宋将,其实不然,张弘范虽然是汉人,却没有当过一天宋臣,因此谈不上叛徒之说。

在宋幼主赵㬎(恭帝)及全太后等均被押送至大都后,张弘范由于表现出色,不滥杀百姓受到嘉奖,被授予镇国上将军的军阶,任命为江东道宣慰使,一跃成为二品大员。然文天祥、张世杰等拥立的小皇帝赵昰,赵昰病死后,又在崖山拥立广王赵昺,为彻底消灭南宋残存势力,元朝命张弘范为蒙古汉军元帅,统帅大军将流亡朝廷一举剿灭。

在崖山之战中,张弘范水路大军包围崖山,誓要一举歼灭南宋势力,在猛烈的炮击下,宋军死伤惨重,左丞相陆秀夫见复国无望,于是背着南宋末帝赵昺在崖山跳海而亡,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国祚319年的宋朝至此灭亡。

张弘范对于元朝的攻陷是足以载入史册的,毕竟灭宋一役功劳巨大。

6.郭侃

郭侃是蒙古帝国、元朝将领,他的祖先是唐朝大将郭子仪,郭侃出身将相之家,骨子里透漏出将门的风采。在史天泽的培养下,郭侃崭露锋芒,常随史天泽四方征战,十分骁勇。骨子里留着将门世家的血,没有辱没祖辈的荣耀战绩。在西征时,人们称他“东天将军,神人也”,他奋勇杀敌五万人,攻破城池一百二十八座,先后攻破乞石迷部、黑衣大食首都巴格达,血洗巴格达西城、攻破天房其城一百八十五座等,一举平定西域。

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天将军郭侃,七年攻陷了七百余座城池,在史天泽的极力推荐下,郭侃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实在是可惜。

7.蓝玉

蓝玉是明朝开国名将,人称大明战神,蓝玉在明朝的知名度还是比较大的,不但善于打仗,而且懂得生活。蓝玉早年在常遇春帐下效力,在常遇春的极力举荐之下,蓝玉逐渐被朱元璋赏识,才能够发挥出自己才能。先是跟随征西将军傅友德出征四川,跟随徐达北征北元,跟随沐英征讨西蕃,经过一系列的锤炼后,蓝玉渐渐成长起来。

蓝玉一生最为得意之战便是北上破元,蓝玉率领王师15万向北征讨,蓝玉孤军深入漠北,乘夜赶到捕鱼儿海南边,突袭到元军营前,面对突出起来的明军,元军一时不知如何应战,四散而逃。蓝玉率军大败元军,太尉蛮子等被杀,其部众皆降,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俘获其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朱元璋闻讯大喜,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晋升其为凉国公。

此次战役的胜利直接奠定了其大明战神的地位,倘若稳中求胜,其前途不可估量。

8.朱能

朱能是明朝靖难名将,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与张玉等夺占北平九门,功劳巨大,在白沟河之战中担任燕军前锋,击败南军平安部,而后随攻济南。当然朱能最突出的攻陷还是在东昌之战中解救朱棣,时朱棣被历城侯盛庸围困,朱能率军杀入包围圈,成功将朱棣解救出来。朱能凭借此次救驾成功,受到了朱棣的刮目相看,对他恩宠有加。

朱棣夺取帝位后,朱能位列功臣第二位,获赐铁券,封成国公。朱棣评价他“辅吾成大业者,能也。”可见其能力和贡献是受到朱棣认可的。

9.额勒登保

瓜尔佳·额勒登保是清朝名将,虽然不出名,但是阻挡不了他成为名将,两次被乾隆帝将画像悬挂于紫光阁。瓜尔佳·额勒登保仿佛是救火队长一样,哪里有战争,他便出现在哪里,在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中,参与了超过一半。早年先是出征缅甸及大小金川,后跟随福康安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出征廓尔喀,后参与镇压湘黔苗民起义、围剿川楚教乱,全部镇压了川楚教乱的势力,战功赫赫。

10.杨遇春

杨遇春是清朝中期名将,一生南征北战,驰骋大清疆场,他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都有着不同凡响的表现。当然他的功绩基本上是在嘉庆、道光两朝,他的战绩名列将帅第一,因此画像被绘于紫光阁。杨遇春最杰出的军事贡献便是讨平张格尔叛乱,时白山派首领张格尔在英国殖民主义者支持下,起兵叛乱,道光帝下旨任命杨遇春为钦差大臣,进剿张格尔,杨遇春率军一路收复喀什噶尔城、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因功加太子太保、升陕甘总督,绘其画像于紫光阁。

杨遇春一生金戈铁马,征战沙场六十年,最后福寿双全,全身而退,回乡之际还被封一等昭勇侯,可见其能力深受道光帝认可。太子太保额勒登保评价他“诸将中惟遇春谋勇兼优,可当一面。”,现代学者邢誉田评价道:杨遇春是清代中衰之际崛起的一名将星,也是清中前期少有的汉人总督。

以上便是宋元明清时期上将,虽然武将建功立业的天花板,封狼居胥,燕然勒石,但是真正达到如此成就,谈何容易。作为武将他们征战疆场、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立下了不朽的战功,都是当世之豪杰。

喜欢我,请“点赞”+“评论”哦,我们不见不散,欢迎来我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