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无间道:22岁神级间谍竟把孙权耍得团团转!

人间天堂堡 2025-02-19 17:57:59

公元229年,孙权总算称帝,实现了人生的宏伟目标。回想从前,年纪轻轻就没了父亲的他,很早就挑起了大梁,在各方势力之中巧妙周旋,对魏蜀进行制衡,而且还遭遇了周瑜去世、妹妹孙尚香被人带走等不少坎坷,这一路走来很是艰难。

孙权称帝后在湖北武昌即位,然而他对这个战乱频繁的地方不太满意,没多久就把都城迁到了建业(现今江苏南京)。这个地方气候温和湿润,很适合居住,孙权特别高兴,觉得自己能在这儿安享晚年。

孙权称帝后,并未收到期望中的庆贺。曹魏跟他是死对头,不祝贺还说得过去,可蜀汉的态度也很冷淡。虽说蜀汉丞相诸葛亮送了贺表,但使者的态度很是敷衍,而且听说蜀汉百姓对自己的评价很差,这让孙权的心情变得特别糟糕。为了挣回面子,孙权派使者去高句丽,没想到使者被杀,脑袋还被高句丽送到曹魏那里去领赏。孙权觉得特别委屈,搞不懂为啥天下人都不待见自己。

就在这当口,东吴的情报部门传来佳音:曹魏的大将毋丘俭遭到魏明帝曹睿的打压和猜疑,产生了叛乱并投敌的想法。孙权一下子振作起来,他很清楚毋丘俭的重要性。毋丘俭乃是曹魏先帝曹丕的“F4”成员之一,曾经帮着曹丕登上皇位,其后更是成为一方大员,权势很大。

那毋丘俭这人品性不好,老是肆意妄为。有一回曹丕设宴款待群臣,在宴会上杂耍艺人表演了个胖子瘦子出洋相的节目,体态肥胖的曹真和瘦得皮包骨的朱铄认为这是在故意编排他们,就去找毋丘俭评理。可毋丘俭能说会道,非但不承认错误,还把曹真、曹洪、王忠、朱铄这些人都给骂了一通,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就这件事来讲,毋丘俭表面上好像很鲁莽,实际上却很精明。他没把曹丕给得罪了,倒是把一众同僚给得罪了,在曹魏那人缘是相当差。曹丕过世后,曹睿的托孤大臣中并没有毋丘俭,他的境况就变得有些特别了,朝廷和民间都猜测他会投敌卖国。

孙权知晓后,认为这是个能长脸出气的大好时机。他把秘书胡综喊来,胡综建议提前制造声势,散布毋丘俭要投降的消息,使他陷入两难境地。胡综写了三份投降书,签上毋丘俭的名字,花高价买热门位置把消息散布出去。这些投降书对东吴和孙权大肆夸赞,很快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然而,孙权没能盼到毋丘俭,反倒被狠狠打脸了。曹睿把毋丘俭召回京城,给予他丰厚的赏赐,还重用他以此表明孙权是在撒谎造假。这事儿让百姓们知道后,都一个劲儿地嘲笑孙权是在自个儿演戏。孙权丢尽了面子,也只好默默地承受着这所有的一切。

毋丘俭回到朝中后,跟陈群较上劲了,他认为陈群太会作秀,就向曹睿上书,讲陈群不行,应当重用司马懿,曹睿居然采纳了他的意见。没过多久,毋丘俭离世,被赐予一个“丑”的谥号,由此可见曹魏大臣对他的反感。

过了一阵子,孙权这边安静了些,这时候有个叫隐蕃的魏国人来投奔东吴。孙权一开始没怎么在意,毕竟隐蕃在魏国就是个一般的官员。可这隐蕃挺傲的,给孙权写信说自己很有能耐,要是不被重用,孙权可得后悔了。

孙权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于是决定把隐蕃叫来一见。这一见可不得了,隐蕃的表现把孙权惊到了。隐蕃在孙权跟前那是说得头头是道,天文地理都懂,医学、道法、各地风俗人情、兵法谋略啥的没有他不精通的,他的才学和见识,一点都不比当年刚出山就让江东名声大噪的诸葛亮差。孙权高兴坏了,感觉自己总算寻到了一个可以让东吴威望重振的人,就好像把以前丢的面子给找回来了似的。

孙权问胡综,要给隐蕃安排啥职位。胡综谨慎起见,提议先给个小官,让隐蕃历练一番,好熟悉东吴官场的情况。然而孙权急于求才,压根没把胡综的建议当回事,一挥手,就直接让隐蕃当了廷尉监,负责天下刑法诉讼之事,俸禄为六百石。

然而呢,大家都被隐蕃的那副样子给骗了,根本就不清楚他到底是啥身份。实际上,隐蕃是曹睿特意安排的间谍。曹睿因为孙权老是在边境上搞事情,还老是耍些权谋手段,心里早就想着要报复了。所以,他挑中了隐蕃,让他跑到东吴去,瞅准机会行动。曹睿交给隐蕃的任务那是相当难,得让他混进东吴的管理层,取得孙权的信任,然后去挑唆东吴大臣们的关系,把东吴的政坛给搞乱,要是能让东吴陷入内乱,变得四分五裂,那就最好了。

哎呀,命运的转变常常来得特别突然。公元231年,也就是黄龙三年十月,东吴将领孙布假装向魏国投降,魏国将领王凌没看出这是个计谋,打算去接应。隐蕃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时间特别紧张,根本来不及把情报送出去了。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他决定冒险一搏,想要在东吴的议事厅把孙权给刺杀了,企图搅乱东吴的军事安排,给魏国争取一点机会。

然而,因事发突然,准备欠缺,隐蕃的行刺之举到底是失败了,他当即就被抓住。在牢里,隐蕃被施以严酷刑罚,可他心志坚毅,死死闭着嘴,半个字都不说。孙权听说隐蕃被抓后,亲自到监狱去看他。瞧着隐蕃宁死也不肯屈服的模样,孙权又气又迷惑,满心委屈地问道:“我这般看重你,给你重要职位,你为啥要给曹魏卖命,背叛我东吴呢?”隐蕃正气凛然,直直盯着孙权的眼睛,决然答道:“我打从出生就是魏臣,吃魏国的俸禄,忠心于魏国之主。各自为自己的主公效力,这是忠义的体现。现今事情败露,我只盼一死,来成全我的忠义之名。”

隐蕃事件过后,孙权只得无奈承受这一系列的冲击。这段历史可谓波折不断,而隐蕃的事迹更是存有不少谜团,让人禁不住去想象,在那个局势多变的年代,这些人物的身上到底还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事儿。

文本源自:历史其实蛮有意思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