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些年来中国科技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C919大飞机项目就是集合中国科技产业所共同打造的重点项目。曾几何时,我们还需要用8亿件衬衫才能交换一架波音客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终于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大飞机。C919不仅仅是一架飞机,同时还倾注了无数国人的关注和期望,它已经超越了飞机的意义,而是成为中国科技崛起的标志。
当然C919的研发过程中也经历了众多磨难和质疑,从2007年立项到2015年首架原型机下线,到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到2022年12月31日正式获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适航认证。在16年事件中,C919完成了中国大飞机产业从无到有的蜕变,也用实际行动填补了中国一直没有自主国产干线客机的空白。
无数的努力也终于将迎来回报——C919客机的首个商业航班飞行计划已经正式公布,将于5月28日起飞,班次为MU9191上海虹桥-北京首都,MU9192北京首都-上海虹桥,计划飞行时长2小时25分钟。
从设计到制造到生产到验证,再到如今首次商业飞行,中国大飞机产业历经无数磨难,但近几十年来已有明显突破,终于研制出首款完全按照国际先进适航标准研制的单通道大型干线客机C919,其性能对标空客A320系列和波音B737系列机型。
目前可知东航全球首架C919配备了两舱布局,164座,包括8个公务舱和156个经济舱,均选用完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国产客舱座椅,客舱还选装了共20个12英寸吊装显示器,支持高清1080P电影放映,这也是东航单通道机队首次引入1080P的节目装载。
根据公开材料可以得知C919国产化率达到60%。在飞机制造最重要的结构系统、发动机系统和航电系统这三个部分中,C919的结构系统由中国商飞设计,并协同多家国内企业一起制造,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发动机部分则采用美、法合资公司CFM提供的LEAP-1C发动机;航电系统则由中美合资的昂际航电公司提供。除上述三大核心系统外,飞机其他部分的组件和技术也多由中外合资企业提供。
为了完成C919的制造,国内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包括宝钢在内的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成为大型客机项目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
C919的机体结构主要包括机头、前机身、中机身(含中央翼)、中后机身、后机身、外翼、垂尾、平尾、活动面等部段,由中国商飞公司自主设计,航空工业集团成飞、洪都、西飞、沈飞、哈飞、昌飞,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制造,并由中国商飞公司负责总装。
大飞机产业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国家安全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如今C919大飞机完成从无到有的突破,其背后是中国强大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产业升级的一项重大突破。
未来20年中国将接收9084架客机,价值约1.4万亿美元。其中国产客机交付数量约3000架,总价值超2万亿人民币,行业复合增速超20%。大飞机整个产业链上的国产企业都有望在这场国产化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C919的商业首飞,其实意味着我国的大飞机产业正式入局,开始抢夺波音、空客两大巨头的市场份额。
当C919逐步走出国门甚至参与到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之后,波音和空客也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因此对于C919的出现外媒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C919越是成功就越是反衬波音和空客的失败。
当然60%的国产化以及包括机身、航空电子设备和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欧美等国家,但这也是国产大飞机借助这些海外供应商的行业地位和身份,从而快速融入到全球民航产业的必经之路。
在解决从无到有的关键问题之后,国内可以继续研发配套的航电、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从而应用在C919以及其后的改进机型上,并有望最终实现100%的自主可控国产客机。
而坚持研发C919的意义,除了发展民航产业、进行产业升级之外,更为重要的则是增强自主研发,避免被外国列强卡脖子。在国产客机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同时整体性提升我国航空工业制造体系的水平,从而让中国制造全面转向中国制造+创造的双步走局面。
当然C919的诞生除了将民航市场掌握在自己手中外,也让我们可以基于C919载机平台技术上,衍生出其他的军用机型,比如反潜机、预警机、空中指挥机等军用特种机型,进一步加强我们的航空体系,而这才是更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