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社论发言人
夜深人静,当城市逐渐沉睡,一位中年出租车司机拨通了12345市民热线,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他难以自抑的哽咽声。他诉说着自己近两个小时的等待,却只换来一个订单的辛酸与无奈。
另一幕,一位司机跪倒在街头,双手掩面,泪水从指缝间滑落,他低语着:“请不要抢了我们的饭碗。”
“萝卜快车”无人驾驶网约车兴起背后,是无数网约车和出租车司机在科技洪流中挣扎求生的缩影。
据调查,当前网约车和出租车司机群体以35至50岁年龄段为主。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实在是找不到工作了,才会选择去做网约车或者出租车司机。这已经是他们最后的挣扎了。
如果让他们都丢了饭碗,你让他们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如何生存?
相反,当乘客选择乘坐网约车或出租车时,车费直接流入司机口袋,这不仅维持了他们的生计,也间接促进了餐饮、教育等相关行业的消费与繁荣。
都说科技发展不可阻挡,不意味着社会有义务免费的去包容因此所产生的失业问题。只有当我们为失业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时,才能真正地说,我们做好了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准备。而对于网约车行业而言,其最终的发展形态,应当是科技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典范,而非冷冰冰的技术革新。
低价、优惠背后的玄机之前有一些网友高喊:“10km只花了3块9毛钱。这么便宜根本就不需要再买车了。”
实际情况真的是如此吗?
近日,有位网友晒了萝卜快车的消费记录。全程17公里的行程,最终实际收费仅为13.51元,看似极为诱人的价格背后,实则隐藏着复杂的费用构成:起步费 16 元,里程费 46.98 元,时长费 18 元,远程费 19 元,总计车费高达 99.98 元,然后呢,商家给出了 86.47 元的优惠,所以最后才仅仅收费 13.51 元。
萝卜快车的这种定价策略,无疑是精准把握了消费者心理。即通过初期的高价策略与品牌形象塑造,萝卜快车成功地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高品质、高价值”的初步印象。
这种策略不仅提升了品牌的市场定位,更为未来可能的价格调整预留了心理空间。一旦市场地位稳固,企业便拥有了更大的定价灵活性,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价格策略,实现盈利最大化。
早在5月15日的发布会上,萝卜快跑明确提出了其盈利目标:预计2024年底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2025年全面盈利。
其实已经很明显了,不抬高价位萝卜快车如何实现盈利?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这典型的低价干掉对手,然后垄断,这在国外要被反垄断调查。
先把网约车挤死。再把出租车打趴下。最后涨价
垄断,资本,外籍家属,瑞士银行